《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2021-07-12 05:13:29 字數 2648 閱讀 6647

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江梅

事出有因:在這個學期的「執教年級公開課」抽籤活動上(我校要求每位老師一學年須上一次級組研討課,大家都想拖到第二學期上,故抽籤這種公平、公正、公開的形式運用而生)。我本來樂中了「不上」,卻為一新**老師著想,與她換了。

掐著手指算進度,10月中旬左右上課,那選《去年的樹》最好——我極喜歡這個童話故事,設計早已熟頭熟路,文字的情感也暗合我的教學風格。豈知,另一位老師在行政聽課時(年級老師也需到場),捷足先登,跳躍式地提前上了《去年的樹》。結果,我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結束國慶長假回校,猛聽到有老師課快上到《去年的樹》了(第三單元倒數第二篇童話)。我暗覺不妙:童話單元只剩一篇《小木偶的故事》,如果不上,到第四單元,遭遇《白鵝》《貓》,不僅我上爛了,別人也聽膩了,有何意義?

看來,得臨陣磨槍,趕快備《小木偶的故事》——儘管它「又臭又長」,不受「公開課」歡迎。

言歸正傳:《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怎麼上,一線語文老師各有各法。

略讀變精讀有之,略讀變自讀有之,略讀變不讀,偶爾也有之(時間不夠用時)。畢竟,《語文課程標準》對於略讀課文的要求過於粗放:「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一直以來,我比較贊同葉聖陶先生的觀點:「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應用什麼?

以我手中的第七冊童話主題單元為例:我已經帶領學生把精讀課文《巨人的花園》和《去年的樹》「細嚼慢嚥」了,略讀課文《小木偶的故事》,就要應用為訓練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內容、主旨(我所定的訓練重點)的材料了。甚至,還可以做複述或寫作應用文字。

因為,對略讀教學的評價,首在考察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無獨有偶,教材編寫者似乎在佐證我的思考:《小木偶的故事》閱讀提示只有兩點:

1、認真默讀課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2、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最後一段話的體會。文章末尾的「小泡泡」,則提出了「續編」要求。任務1其實就是把握文章大意,任務2相當於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主旨的領悟),「續編」則為口、筆頭寫作要求。

顯然,一節課把三大要求全部完成必定蜻蜓點水、囫圇吞棗。

抓住以上主幹,我果斷取捨:把「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融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之中(課堂學習活動的第一大板塊);以「擬人體」童話寫作特點帶出「人物」、「對話」以及讀好對話的辦法,再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完後重點體會最後一段話所蘊含的深刻道理(第二大板塊),並從「寫」的角度提煉出「主旨高遠」對童話創作的意義。

最後,拓展閱讀《小木偶的故事》(二)(三),著重體悟它們的主旨(第三大板塊);「續編童話」口、筆頭任務,布置為家庭作業。(《小木偶的故事》公開課設計、課件、資料)

這樣的備課思路,雖自嘆為神來之筆,但也做好了被質疑乃至被否定的思想準備——雖然我知道類似略讀課文的教學模式很多年前就存在了,但我校「一板一眼」上課的老師仍為大多數。

開課後的「模擬表情遊戲」,很為老師們讚賞,被認為是整節課最出彩的環節。「默讀課文,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在支架的指引下也完成順利,凸顯了良好的表達功底(功夫在平時呢)。磕磕碰碰的地方,就是對「老木匠說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

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的深層體會。即便我出示了提示詞,抓住個別同學的發言聯絡生活實際作點撥,還是有幾個學生在文字表層的「笑」裡打圈圈,跳不出來。兩篇拓展文章,第二篇也只看了三分之一(課前本有「備用」思想)。

總的來看,課堂教學活動比較順暢,目標達成較為理想。

研討課結束後,幾個老師陸續向我反饋了評課意見。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她們其實是很喜歡這樣的拓展閱讀的,只惱於平時略讀課堂找不到類似的到位材料。一位老師說,提供一篇課外閱讀文章就可以了;還有乙個老師說,師生合作朗讀費時太多(約8分鐘),可以改為各小組選喜歡的人物對話去朗讀、匯報。

我解釋:沒有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一是因為小組合作需建立在有效機制上,否則易流於形式;二者小組合作更耗時。如果時間無法把握,後面的拓展部分就無法完成。

我課堂的第

二、三大板塊內容,其實都在為重難點「體會主旨,領悟寫法」 服務。

該老師還說,我的課例讓她想起「生本」教學的「以讀引讀」。我釐清:兩者有較大的不同。

我的拓展內容並非同類主題文章的「讀」的延伸,而是為「寫」做鋪墊的。以往,我教過的四年級學生受慣性思維影響,在續編故事時大部分都想到小木偶如何找小紅狐要回揹包(或報仇)。統一的思路,千篇一律的主題,沒有意義。

我這節課,就是針對往屆學生出現的「寫」的問題,應用主旨高遠的材料「以讀引寫」,為學生的小練筆及單元習作打基礎。

餘音難繼:其實,我對「各小組選喜歡的人物對話去朗讀、匯報」評課建議頗感興趣,極力慫恿集備組長換用此策略到她的課堂去試一試。「重構課堂,尋找更有效的教學策略」這樣的主題級組教研活動,我們太需要了。

可惜,老師們都不願意嘗試。畢竟,說來容易做來難。關鍵是,良好教研氛圍的的營造非一人之力,就像有效的小組合作機制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敬佩之言:

+++10:55:51

您的課上得太精彩了,讓我受益匪淺,師生都輕鬆有趣,您教態親切,猶如人與文字、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心靈的撞擊,妙到好處。

梅丶夨甜ㄋ 10:57:03

以後要多向您學習。

梅丶夨甜ㄋ 10:57:15

請多提意見或建議。

+++11:00:36

向您學習是我的福分。認識了高人。

欣慰之作:《小木偶的故事》續寫(梁欣怡王仲堯蘇俊樺丰宇)

竊以為,學生的續寫,是檢驗我課堂效果的「試金石」。批閱他們的習作,「報仇」的臉孔果真極少了。這,就是看得見的成功。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教研活動中,聽了曹老師上的這節課收穫很多。曹老師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一味的教教材,讓學生學童話,講故事,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後來我自己也用自己的理解上了這節課。上完 小木偶的故事 感覺心情特別愉快,因為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 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教學中,在學生充分朗讀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我只要採用了以下教學 先聯絡老木匠說的話 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辦法過快樂的日子 來理解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 老木匠說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讓學生明白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是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的快樂...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 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乙個通俗易懂 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童話以 笑 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構思巧妙,讓我們在同情小木偶的同時,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樂的真諦。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我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 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