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角形》說課反思

2021-07-11 16:35:17 字數 705 閱讀 1653

二、練習設計層層深入

本節課我設計了跟蹤練習和變式訓練。評價一節數學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練習得到的反饋。而學生之間參差不齊,為了能兼顧全班學生的整體水平,我在練習設計上主要採用了層層深入的原則,先是基礎知識的練習;然後用三角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後增加拓展延伸題,讓優等生在這個知識點上的學習更進一步。

而每一道題都運用了本節課的知識,每一道題目的呈現方式又都不同。這樣既能讓後進生跟得上,又能讓優等生吃得飽,從而讓全班同學共同進步。

但是從教學過程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沒有及時捕捉學生的智慧型。學生在思考「能圍成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時,其中有乙個學生說「我發現兩條短邊的和比另外一條邊長時,就能圍成三角形。

」當時由於我考慮到為後面的「任意」二字做鋪墊,並沒有對學生的這個答案做過多的評價。其實這是判斷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時一種最優化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束縛在教材的條條框框中,而忽視了班上少部分同學的靈感和智慧型。

在課堂中,如果我能及時捕捉這一資訊,並因勢利導,我相信本節課,不僅能找出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還能找出能否三角形的三條線段的最優化方法,一定會為本節課增色不少。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的整節課以教材和學生實際為基礎,使學生經歷對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和應用,滲透了數學知識**於實踐,同時又反作用於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通過自主**、合作交流,授之以「漁」體現學會學習的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5三角形的認識說課設計

三 教學程式設計 具體分為以下四區域性展開教學。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多 出示 上班路線和三個地點,配合演示,提問 還可以怎樣走?這三個地點和路線形成了乙個什麼圖形?從而揭示課題。設計意圖 創設同學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同學深入考慮,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同學探索的願望 第二環節 實踐操作...

認識三角形

教學目標 a組 1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個角三條邊組成。2 會數三角形的邊和角。3 能在眾多的圖形中找出三角形,並給它們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b組 1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個角三條邊組成。2 會數三角形的邊和角。3 能在眾多的圖形中找出三角形,並在老師幫助下給它們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c...

認識三角形

二 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0 81頁,練習十四第 l 2 3題。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3.培養學生觀察 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