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反思

2021-07-10 10:52:20 字數 1380 閱讀 2133

在現代資訊科技條件下《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教學反思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1》必修模組《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題。本框題分為兩目,其中第一目講「按勞分配為主體」的邏輯順序為:按勞分配是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按勞分配原則的意義——按勞分配為主體的體現。

第二目講「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其邏輯順序為:多種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其中,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必然性,是生產關係的重要方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因此,它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而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我國現階段的多種分配方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從知識角度看,分配是再生產全過程的乙個重要環節。生產決定分配,沒有生產就沒有分配,分配的性質、原則和形式由生產方式和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所決定的。同時,分配對生產也有反作用,能促進或阻礙生產的發展。

因此,對分配中個人收入分配的分析,是經濟理論研究的重要方面。這個問題本身是個比較深的理論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比較密切,學生有所了解,但對於高一的學生,要將深層的理論簡單化、生活化,使其能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勞分配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勞分配的收入,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我國分配制度,及結合例項說明我國實行這種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有一定的難度。

從學生角度來看,高一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對這個問題有所涉獵,但仍滯留於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層面。雖然高一學生已經具有相當的比較、鑑別、歸納、發散等方面的思維能力,但是面對我國現在出現的複雜多樣的個人收入方式,尤其在現實生活中,層出不窮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方式卻使他們感到困惑,需要一種正確的引導。

從教學角度來看,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實施素質教育,深入開展創新教育,成為當今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成為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新課改一方面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的,即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

另一方面也關注教師的教學行,即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這樣的要求下如何進行政治課教學,提高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興趣成為擺在課堂教學面前的一道難題。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本課主要採用誘思**學科教學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設計好情境,進行學生家庭收入的個案資訊處理與分析,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感受領悟知識。同時把感悟的知識再結合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行運用昇華。

將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發揮資訊科技優勢,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交流和多向思考。使學生學會分析歸納,讓學生在教與學、學與學的互動中,獲得知識,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統一。本課設計的環節環環相扣,層次清晰,趣味性和針對性強,符合了學生認知的規律,學生參與主動**的熱情高,參與面廣。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要求 小組內討論交流預習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問題答案,並標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準備展示。自主 1 根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關係總結出我國實行這種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2 判斷 1 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範圍內進行的,但公有制基礎上進行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勞分配。2 按勞分配是勞動收入,勞動收入一定是按...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是人教版高中 思想政治1 必修1 經濟生活 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題。本框主要講述我國的分配制度及其意義,是對教學內容前後銜接的一環節,其闡述邏輯結構是 首先闡述了按勞分配的含義及其必然性,指出它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其次,介紹了我...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說課稿

思想政治課 經濟與生活 說課教案片段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老師 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新課標高一政治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首先,我從說教材 說學情 說學法 說教法和說教學過程這五個方面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說教材1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按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