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畫 教育技術模組作業 1

2021-07-10 01:13:13 字數 5203 閱讀 2371

學員自評:

aaaaaab

相信每一位參加過培訓的教師在教學中都運用了教育技術的手段與方式來促進教與學的開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現在,回顧我們在教學中使用過的教育技術及其在教學中應用的效果,與大家分享。

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教育技術是指應用各種理論和技術,通過對教與學的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的內容包括設計、開發、管理、應用和評價五個方面,凡是對教與學的過程和相關資源所進行的設計、開發、管理、應用和評價的工作都屬於教育技術工作。它具有形聲化和表現手法多樣化的特點,可以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變的清晰、具體,讓學生親耳傾聽、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利用教育技術恰恰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利用教育技術提供的大量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並且富有挑戰性的資訊,即學生學習材料(生動有趣、**並茂的視聽畫面),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形象、生動、靈活、多樣、高效。

「教育技術」能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方法,提公升教師的理念,豐富學習方法;讓教學變得更輕鬆方便,豐富資源、開拓視野、範例引領,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改善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條件,縮小了城鄉教育的差距,促進了教育的公平。

使用感想

多**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是我的又乙個很大的收穫。我們的老師對教學設計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每一節課我們都會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哪怕是最簡單的,上課之前總得想一想我該講什麼,怎麼講(現在叫學生學什麼,怎麼讓學生學會這節課的內容)這就是教學設計,但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想,裡面已經包含了很多東西了:這節課的內容,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我想達到的目標都在這裡面了。

在多**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就是在此基礎上去考慮一下我要使用什麼樣的**,選擇什麼樣的**能很順利的達到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準備使用的**確定下來之後再思考這種**所需要的資源我有沒有,有的話,深入思考用多少?怎麼用?如果沒有的話,從哪兒能找到。

找到又怎麼能為我所用?所以多**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是需要大量時間來支援的。但是為了我們的學生的未來,我們花費這些時間是值得的。

也是樂意的心甘情願的。從學生對多**的反應態度上我們也可以有所思考,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們一聽說要到多**教室上課就表現出來異常興奮,這裡面雖然不排除有部分學生把在多**上課當成看熱鬧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畢竟是先進的東西,比傳統的教學裝置要有新穎性,更能吸引學生。孩子對多**上課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這就有了學習的動機有了學習的興趣,我們不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嗎,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了,我們就要好好利用好,讓他們得到他們所期待的東西。

閱讀案例,思考問題: 1、老師是如何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的?2、你覺得哪幾個問題對你的啟發最大?為什麼?

教師是如何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的?

老師先請乙個孩子上台給同學講《灰姑娘》的故事。孩子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感謝,然後開始向全班提問。"你們喜歡故事裡面的哪乙個?

不喜歡哪乙個?為什麼?"然後又提出了幾個問題,層層深入,從而進入學習。

你覺得哪幾個問題對你啟發最大?為什麼?

1.你們喜歡故事裡面的哪乙個?不喜歡哪乙個?為什麼?

2.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這兩個問題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第三步明確學習成果

下表為這次培訓後作品集包括的主要成果。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用下列自查表檢查自己學習任務的完成狀態。

1問題化教學設計方案(至少包括二個活動)

2問題化教學設計評價方案

3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

4我的教育故事

5問題化教學課堂評價方案

6各主題反思全完成

第二步形成學習小組

1. 建立學習小組

在主講教師的主持下,按照所教學科,自由選擇,建立學習小組,並選出組長,每組4—6人。組長建立小組通訊錄,並為各自的小組起乙個有特色的組名。學習小組將在後面的學習活動中互相幫助、協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表已填完

蘇應珍新增的話題

教師是如何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的?

學習《國家課程標準2011版》

見學習資源光碟----《國家課程標準2011版》

根據你所屬的學科對照以前的新課標,仔細研讀《國家課程標準2011版》,試分析:

1、與以前的「新課標」有什麼區別和改進?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變化-新舊課標對照比較(表略—已完成)

2、對教學目標維度有什麼新的要求?

表略—已完成)

3、怎樣使《國家課程標準2011版》和這

次學習有機的聯絡起來?

(表略—已完成)

「步入培訓」小組討論記錄表

討論主題:中級培訓的意義

主要形式:討論

討論時間: 2012.10.23

地點: 清水五中教研活動室

出席成員: 清水五中史地生教研組全體教師

目標:1. 通過討論,回顧初級培訓的內容,了解中級培訓的意義,學習分析《國家課程標準2011版》,學會思維導圖工具;

2. 闡述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對自己在教學中的幫助。

議題:1. 中級培訓的意義?

2. 你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問題?

3. 你是怎樣理解問題化教學的?

討論實錄:(自己參與的討論和主要意見)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使用新教材

新的教材貫徹了新的理念,教材內容的選擇富有彈性和開放性,內容的敘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學生學習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面對人性化的新教材學生歡呼雀躍,而習慣於惜守教綱、教材、教參三部曲的教師們卻感覺迷惘,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教學理念已招架不住學生們那變化萬千、富有想象力的問題,為順應當今課改中學生物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樹立起新教材的新觀念,,改變以往刻板地教教材、以教材為平台和依據的做法。對如何較好地使用新教材,筆者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促使人們主動積極地認識或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而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有利於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設定新問題,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通過問題來建構知識。

1.1 利用自然現象創設情境

以七年級上冊「根尖的結構」一節教學為例,我先給學生出示一則資料:有一位科學家在乙隻大木箱裡栽種了一棵黑麥,並讓黑麥的根系能夠充分地生長。到了長出麥穗的時候,他拆開大木箱,小心翼翼地洗淨每一條根上的泥土。

最後,他統計出了這棵黑麥的根系是由1 400萬條根組成的,這些根如果連線起來,全長是600 km,幾乎是從昆明到孟連的距離。這些根一共有150億條根毛,根毛全長10 000 km,相當於從北京到巴黎的距離。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資料,產生疑問並自己提出問題,根的生長速度為什麼這麼快?根的結構是怎樣的?為什麼根毛這麼多???以此引發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同時促使學生產生**的興趣。

1.2 利用學生自身實際創設情境

任何知識,必須從感性認識開始。初二學生的身體發育大多進人青春期,他們身體各部分都明顯發生變化,在講述「激素調節」這一內容時,先提出「初二時比初一時身高、體重有何顯著變化?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這樣讓學生明白生長素的作用,進一步提出「激素是由什麼分泌的,人體有沒有其他激素?」這樣引發式的提問,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

1.3 通過實驗,創設情境

生物實驗可以培養和訓練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如「綠葉在光下製造綻粉」這一實驗,進行實驗條件的**分析,條件一:經過暗處理的葉片;條件二:

未經暗處理的葉片;條件三:未經暗處理但邊緣部分不含葉綠體的銀邊天竺葵。不同的條件下,產生的實驗現象不同。

帶著問題做實驗不僅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同時加強了學生分析和總結問題的能力。

1.4 利用生產實際創設情境

理論來自於實踐,理論知識又要指導生產實際。在學習生長素的雙重作用後,教師提出「種植茶樹時為什麼要打頂?植物沒有頂端優勢會有什麼結果???

」這樣也能引導學生作適當的逆向推理、高效記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已習慣了充當課堂的主角,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專業知識一古腦地灌輸給學生,針對這種情況,任課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要改變教師的「滿堂灌」的現象,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角,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形成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即從鼓勵學生產生問題開始,以學生產生新的問題結束。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師沒有必要再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而應想方設法把學生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讓學生自己去遨遊。

2.1 應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交往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2 教學既要重結論也要重過程

如果學生不經過一系列的質疑、判斷、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結論就難以獲得,也就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

2.3 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發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物件,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師不僅要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3 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新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生物教材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生物學科自身的特點,結合生活例項,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來編寫的。

新課程重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獲知,在「**」中發展。

3.1「自主」中求知

為了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可改變以往把預習階段放在課堂起始階段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預習過程要求學生做到讀、思、記相結合,即讀所學內容,明確大致所學內容;思考課本上的「觀察與思考」、「練習」等,學生自己先行解決問題;記下要點、疑點、難點。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就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交流與表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明顯增強。如在學習「單細胞生物」一節時,學生在交流中提出了很多問題,如草履蟲只有乙個細胞,怎樣繁殖後代?

怎樣吃東西?怎樣呼吸?對人類是有害還是有利???

學生主動提出這些問題,調動了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這要比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或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效果要好得多。

國培計畫教育技術各模組問題及作業答案 模組2 1

模組2 教學設計方案 1 請參閱 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中的教學設計定義,認真思考 什麼是教學設計 並在下面的筆記上填寫您的想法。教學設計給教師的教學過程提供了乙個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活動實施方案。它要求教師解讀和挖掘好文字,認真分析學情,利用好當地的教學資源,並能恰當的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設計,以實...

國培計畫教育技術各模組問題及作業答案 模組6

模組6 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 1 在您的生活中,您常常接觸到哪些資訊?把您想到的寫在下面的筆記本上。常常接觸到資訊 新聞 教育 氣象 娛樂 生活等資訊。2 與您的學習夥伴交流,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經常使用哪些 並把完成下面的 3 在網際網路上或其他途徑查閱相關的資料,談談哪些是傳統教育 哪些是現代教育...

國培計畫模組一作業

模組一結合自身教學,簡要說說實驗中的問題及反思 張劍玲廣東省茂名高州市古丁中心小學 作為一名 教師,首先要明確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 的感悟,要以 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 審美能力。但是,對於我乙個農村 教師來說,這是乙個極大的挑戰。首先,農村小學的硬體裝置不足,這是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