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與反思

2021-07-09 02:31:44 字數 3731 閱讀 2990

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3)班徐雪梅 201000210334

我家鄉在農村,小時候那裡並不發達,在上小學以前基本上都是跟村里的小孩玩的,沒有什麼幼兒園,不用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畫畫,學英語,學習跳舞,練鋼琴等等。可以說那是一段很快樂的童年時光。

小學八歲的時候開始了我的小學時光。小學是在村里上的。由於資金的問題,師資緊張。

一二年級只是學語文、數學,偶爾會有體育、**課,但是所有的課程都是班主任一人擔任的,因此班主任的權利是很大的,除了語文、數學按照課程表上課之外,其他的課程可想而知,老師說上什麼就上什麼(大部分上了語文和數學)。因此直到現在我也沒有體育情結,**細胞,美術天賦。三年級的時候開始,有了數學老師,也增加了自然,社會,思想品德等課程,但是都是當做一種「調劑品」上的,基本上是不用考試的,所以也就沒有人會重視這樣的一些課程。

所以在小學,最重要的事情是學好語文數學,其他的可以不用管。小學不知道電腦是什麼樣子的,沒有去過實驗室,我在小學與實驗用品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為學校的實驗室打掃衛生的時候有幸見到它們一面,之後再也沒有碰面。老師講課都是按照課本來的,實驗是從來就不做的,好多知識是年齡大了之後才慢慢想通的。

但是小學的時候還是很快樂的,作為老師眼裡的好學生,當然會受到老師的重視與偏愛。

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學校因為資金與師資的問題剝奪我們接觸不同事物的權利,對於學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喜歡玩,喜歡接觸新鮮事物,他們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慾望強烈,對學生來說,學習不能放鬆,但也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接觸自然,接觸社會。還記得小學作文《難忘的春遊》,但事實上我們從來沒有春遊過,因此作文也就是自己瞎編的,老師不依不饒,說我們的作文言而無物,缺乏美感。

但是沒有親身實踐過,如何會做到文采優美,言之有物?

初中初中是在鎮上的中學上的。在初中唯一的目標是要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因此也就有學習的動力,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千叮嚀萬囑咐,而且在初中老師對學習成績的重視程度是很難想象的,所以要得到老師的關注唯一的方法是每一考試都要讓老師滿意,除了班裡的成績排名還有全年級的排名,學習稍一放鬆,後果很嚴重。

九門課程的學習也很累,基本上每天的家庭作業都要做到晚上十點。累是初中的一大特點。初三的時候市教育局提出乙個口號,「快樂學習」,但是作為初三的學生已經不會再像學弟學妹們下課以後可以打籃球,踢毽子,跳皮筋。

在我的眼裡,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就是最大的快樂。在這樣的壓力下,學習主要課程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每乙個期中、期末考試前的四個星期的體育、**、美術都是要停課的,然後分給各主要科目的老師,即使我自己有太多的不情願,但是「師命不可違」。

唯一可以放鬆的是課間的十分鐘,在這些十分鐘裡,基本上很少有人會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大部分都在聊天。買了復讀機以為可以有機會聽聽自己喜歡的歌曲,但99%的時間實在聽英語聽力,也正因為如此英語聽力一直不錯。在這樣的壓力下,我的讀書的愛好當然也得讓位於學習,列了很長的書目只能偶爾拿出來看看,告訴自己高中就有時間看了。

那時候就像歌裡唱的「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高中用盡最大的努力考上自己夢想的高中。以為可以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但是還是令人失望了,哪會有時間啊!實在忍不住**,就買本《讀者》或者《青年文摘》在下課之後偷偷看幾眼。

入學的第一天,就在心中定下目標:考名校!從此開始了「三點一線」的生活(宿舍——餐廳——教學樓)。

選擇了文科,每天都是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教案、講義、測試題如雪花般漫天飛舞。周考、月考、模擬考、期中考、期末考,如家常便飯一般,再也沒有了考試的感覺。

在高中,所有的興趣愛好都成為一種奢侈,學習是「人間正道」。作為老師眼裡的優秀學生,偶爾的考試成績下降老師都會責令我寫檢查,寫過多少已經記不清楚,檢查過後試一遍又一遍的談話。最可憐的一次,作為政治科代表在上課之前去領同學們的講義,政治老師批評我文綜政治選擇題做的不好,接著地理老師說地理錯的太多,歷史老師講歷史簡答題答得太簡單(當時就想,答得複雜了還叫簡答題嗎?

)。此時教育局不再提「快樂學習」,局長說「什麼是『快樂』,考上高中、考上大學才是快樂。」高中記憶就是聽課、做題、背書的組合體。每星期有一節體育課,有一節課是給**和美術的,也就是說,這一周上**,下一周上美術。

學校注重的是公升學率,直到現在,很多學校還是堅信:乙個學校是否優秀就是看公升學率。所以在追求高公升學率的前提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很難做到的。

有很多的學校會犧牲「德、體、美、勞」,片面的追求學生的「智」,所以會像我所在的小學、初中、高中一樣,在考試之前會把**、體育、美術等課程停下來甚至直接不安排這一類課程。學生每天的事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是可想而知的。學生的發展在**?

正是在這樣緊張的學習氛圍之下,我只能和所有的同學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

上了大學,終於有自己的時間,於是也就有了足夠的看到書的時間。整個大一,只要有時間就會往圖書館跑,有時會在圖書館裡坐一天,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看完記錄在本子上的那些最想看的書,那個時候真是興奮,看起書來會忘記時間,忘記吃飯,經常是圖書館管理員說「時間到了」,才若有所失的背起書包走出圖書館。為了彌補多年的遺憾,寒暑假借一大堆書揹回家累的要命,但是很快樂。

用這一年時間看遍了能在初中高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所有的書,但是感覺是不一樣的。

從小到大,唯一覺得高興的事就是父母從來就沒有給過自己太大的壓力。他們不會對我說「快去學習,不要看電視,不要聽**……」因此,電視看了不少,**也也了不少。成績好他們不會表揚我,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弄清楚:

在他們眼裡,我要做到怎樣他們才會覺得我很優秀。正是這種方式激勵自己好好學習,只是為了達到他們心裡的那個目標,現在想想好像他們心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標準。我沒有上過補習班,因此沒乙個假期我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自己身邊的人、事,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竟也培養出一種對自然難以言說的熱愛。

反思1.學會學習,學會休息

很少有家長會像鄭淵潔一樣把孩子領回家自己編書,自己教育。在家長的心理一條不變的真理就是上一所好的小學,考一所好的初中,考一所好的高中,最後考一所名牌大學。所以家長和學校站在一起,目標一致:

公升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千百年來不曾改變過,我們無可非議。所以很多父母在假期裡會報寒暑假輔導班,會不惜重金請家教,連五

一、國慶這樣的節假日也不放過。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應該有學習的時間,也應該有玩的時間,放鬆的時間。很多時候不難發現,休息學習兩不誤的學生更優秀。

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盡情地放鬆,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英語諺語說: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2.教育體制

提了很多年的素質教育,可以說還是沒有真正實現。許多學校採取的教育方法是與高考相匹配的。畢竟高考看的只是書本知識的記憶與運用,看的是學生最後那一次決定一生命運的考試成績,只要分數不高那麼德體美勞再好也是無濟於事的。

因此會有很多人羨慕美國的大學,「某支球隊的隊長被哈佛錄取」一類的言論總是被國人提出來詬病中國的教育。但是毋庸置疑,在中國,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高考依然是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而小學、初中、高中要做的是,在這樣的高考制度下,如何尋找出一種方式,然學生在不荒廢學業的同時又能夠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能夠在上完大學走上社會的時候更好地適應社會。

畢竟社會需要的是全能型而人才,而不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面對改變不了的環境,那麼只能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學生去適應環境。因此,學校更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而不應只追求自身的名利而誤導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3學生 我們不可能永遠呆在學校裡,學校只是乙個暫時的棲息之所,在這裡我們要做的是: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可能多的掌握本領,學會生存的技能。所以不要永遠都把眼光停留在課本上,多出去走走,接觸一些人,各行各業的人,從他們身上會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永遠都不要瞧不起學歷比自己低的人,有一天他可能會成為你的老闆」,這是老師告訴我的一句話,雖然還沒有人成為我的老闆,但我深信不疑。這個社會不再需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書蟲。書本與實踐兼顧,才是成功之道。

當代中小學教育的反思

3 教育保守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村學校公升入高中的人數比例僅為10 左右,那時的高中教育完全是一種精英教育模式,從當時的學生素質來看,也基本上還是行得通的,可到後來公升學率不斷擴大,到本世紀初的時候,不能公升入高中的也只有10 這一比例與以前倒掛,可我們的高中教育卻沒有發生多大改變,...

中小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要求 1 必須是原創,抄襲將被判定為 不合格 2 內容和格式必須與教學設計與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注意事項 1 將教學設計與反思模版 從網頁上覆制到word中 在word中進行填寫,注意要刪除內容說明 藍色部分 再上傳到網上,為了方便輔導老師批閱大家的作業,請大家將內容全部粘到頁面上,不要以單一附件形...

中小學教育管理

新時期對中小學校長的素質要求 經濟的全球化 知識經濟成為主流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 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 東西方文化激盪 融合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交融統一 校長負責制 校長是學校行政系統的最高領導者和學校對外的全面代表 具有從決策到指揮的全部行政權力 負有與上訴權力相應的責任。學風的培養 1加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