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責任感的教育實踐模式探索

2021-07-05 18:48:56 字數 3541 閱讀 3456

一、 引言

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將「責任教育」作為改革的乙個重要內容。

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著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幾種基本心理成分。小學兒童的道德品質,主要是在家庭、學校的道德教育和社會**與風尚的影響薰陶下,通過與周圍的人、事、物發生互動作用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責任感是現代人的標誌,"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較高層面的道德教育。因為:從社會發展和祖國建設上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學生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我國教育目標來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我國教育目標、愛國主義綱要,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從我校教育工作實際看,責任感教育與我校素質教育具體目標相一致,與創造教育相互補。

我校是一所撤併的鄉鎮中心小學,在品德教育工作實踐中,我在小學高段試行了"認識--情感--行為"的實踐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思路。

1、提高認識--培養責任感的目標意識。

道德認識指個人對社會行為規範及行動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觀點、觀念和相應的判斷能力,它既是人們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道德行為的先導。要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學生責任感的意識,強化其對責任感的認識。

2、誘發情感—解決責任感的內化問題。

道德情感是作為品德發展的乙個有機組成部分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兒童有了正確的道德認識並不意味著會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諸行動,還存在著乙個他們願不願意認同並付諸行動的問題。只有認識與積極的情感相結合,才會形成正確的行為態度,使道德認識得以內化。

要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其內化在問題,以誘發情感作為媒介,如認識和行為架設一座橋梁。

3、指導行為--形成責任感的關鍵問題。

道德行為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與外在監督而能自動實現的行為方式,它的養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俗話說:"習與性成"、"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之中"。許多教育家也強調,教育就是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培養小學生責任感的關鍵,還是要在提高認識、誘發情感的基礎上指導行為,使學生將責任感內化為自己的要求之後,再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

4、以上三者是迴圈往復的乙個整體。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觀點,在兒童品德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智力的發展和道德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責任感特別是高段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從這樣的整體性角度去考慮。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統一性原則,按認識--情感--行為的教育實踐模式,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把教育學生"凡事考慮後果"作為實驗的突破口,側重研究"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方法,力求把責任感教育真正落腳到"導行"之上。本學期是實驗的第一階段,側重從"提高對責任感的認識和激發情感共鳴"抓起。

1、血的事實,讓孩子們猛醒。

當今的小學生生在新社會,長在改革中,朝氣逢勃,開拓進取,他們經歷的是一帆風順,幸福的生活不易讓他們產生深層次的思考。實驗之初,通過摸底,我們深感學生對責任感問題缺乏熱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我利用少先隊活動時間精心設計了這樣一次討論。

首先,我向同學們推薦了《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這樣乙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潘金海從小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雖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駕,最後被判死刑,臨刑前咬掉生母耳朵。

這個血的教訓。那麼,究竟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呢?激烈的討論開始了,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指責父母對他的嬌寵,指責公安機關的徇私舞弊。

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之下, 學生認識到了他自己從小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才是造成今天慘痛結局的根本,可見,乙個人的責任感是與其生命緊密相連的。這血的教訓,使孩子們猛醒,深思,並進而認識到對日常學習的重視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是小學生最起碼的一種責任。通過討論,學生積累了道德經驗,促進了道德認識的內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達到了德育活動的認識功能。

2、書海漫步,進行責任感的薰陶。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啟迪學生"責任感"的良師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的精神氣節令人讚嘆不已,歸結起來,都源於高度的責任,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公升騰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開展了紅領巾"讀書月"活動。

活動中,大家了解了富蘭克林等無數科學家為人類崇高的事業而執著追求的精神。為現代學子魏高原為祖國之崛起而刻苦攻讀所感動;受外國人士白求恩堅守陣地、救死扶傷的精神所陶冶,被無數關於責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心和意識的,兒童年齡小,他們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麼生活中鮮明形象對於他們思想上的影響就越強烈。

書海漫步,促進和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理解和掌握,達成了德育活動對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3、社會調查,明確責任感之重要。

責任感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什麼重要意義呢?學生在前面的活動中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讓他們迫切地感受責任感的重要,不容半點忽視,從而產生強烈的內驅力,在大小鉅細的事情中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呢?同學們通過討論,決定開展"社會調查"大行動。

孩子們走向街頭巷尾,來到企事業、機關單位,調查了各行各業中有關責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個體戶張司機幾十年如一日安全駕駛等事例令同學們嘖嘖稱道,而設計人員錯寫了三千瓦為三瓦的事例、電力安裝工人粗心少寫了乙個"不能合閘"的警示牌而造成幾十萬元的損失等慘痛教訓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災無情人有情,抗洪精神駐我心!

九八抗洪精神是戰士們崇高責任感的濃縮,戰士們奏響了高度責任感的最強音。通過抗洪故事的講述,畫面、詩文的賞析,同學們被深深地感動了。責任感對於各行各業顯得多麼的重要啊!

這是大家的心聲,也是同學們從小抓起,培養高度責任感的強大動力。這次活動是促使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信念的動力,是促使學生從知到行轉化的動力。

4、生活聚焦,深感責任感並非高不可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人的可貴,令人敬佩,身邊的榜樣,最讓人鼓舞。我認為,重視對學生身邊榜樣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為的導向,又能消除學生認為責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見。於是,我重視把各種日常教育及常規活動作為契機,活動前重視指導,闡明如何盡到自己責任的目標;活動中重視點評,利用及時激勵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具有責任感的行為;活動後重視總結,倡導具有責任感的良好風氣。

半年來,班風班貌得到很大改觀。"捐資捐物獻愛心"活動中、教師節主題隊會上、創衛活動月中、"快樂星期天"活動、象徵性長跑、運動會中的"翻身仗"及每週的爭章創優評比上,都留下了同學具有高度責任感的烙印。特別是姜瑞一及家人對社會和他人盡責、潘浩然同學文明守紀、周依的無私奉獻、錫俊燁對家長的體貼、牛浩同學刻苦訓練多次為校為班添光彩等典型事例令同學們有口皆碑,成了大家擁戴和學習的榜樣。

為了進一步地鞏固學生正確的道德認識、積極的道德情緒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臨近期末,我們又對全期活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並通過"責任感--在我們的心中公升騰"的主題隊會進行了昇華。回顧過去,看到現在,展望未來,同學們喜出望外,信心倍增。這些活動不僅對道德行為起著強化訓練作用,使之鞏固,而形成習慣,而且還會使"外顯"於行為中的道德規範得到強化,並進一步內化為道德認識,然後又外化為道德行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效果。

短短半年時間,實驗按實施計畫有序較理想地進行著,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班級學生班風班貌改觀大,班級有正確的**導向,全班學生各有其職,有責可盡,大多數同學責任心強,能力強,優生發展快,差生轉變好,深受師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實驗才剛起步,取得如此成績,的確令人可喜。但改革探索任重而道遠,它不僅僅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是家庭、社會的責任!

小學生責任感調查問卷 家長篇 2019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感謝您把孩子送到學校,我們也幸運的和您擁有了同樣可愛的孩子。作為小學的教育,更需要我們同步,了解教育的關鍵點。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我們確定了本學期教育主題 責任教育,希望得到您的支援與配合,讓我們的教育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基。為此,請您真實的填寫孩子責任感的現狀調查,以便更好...

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主講人 王仕紅 教學目的要求 1 通過此次活動,引導家長們明白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結合的橋梁。2 幫助家長學會怎樣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教學重點 難點 引導家長們明白怎樣從認識上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列夫托爾斯泰說過 乙個人要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感。因此,培養學...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意識

我覺得乙個民族的發展需要有責任感的人來建設,乙個家庭的和諧需要有責任感的家庭成員去經營。教師要想管理好乙個班級,首先要培養孩子們具有責任感意識。培養有責任感意識的學生,學校教育同樣是一塊主陣地,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 健康的心理,樂觀豁達的性格,勇於進取的精神。特別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那麼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