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的幾個技巧

2021-07-01 22:52:26 字數 1487 閱讀 4878

例如,講基因分離規律時,先讓學生摸摸自己的耳朵,是否有耳垂,相互看看眼睛,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然後又讓學生自己統計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耳垂和眼皮性狀。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某人父母有耳垂,某人卻無耳垂,為什麼?某人是雙眼皮,某人姐姐又是單眼皮,又為什麼?

你們想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嗎?這樣一問,很快活躍了課堂氣氛,能很好的利用課堂的**時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喚起了學生的思維。

三. 從模糊點入手提問

生物學雖然與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但由於多種原因,學生對其了解非常少,有些也是一知半解,再加上生物學的名詞概念較多,有些相關的名詞概念,學生很難區別,因而影響課文知識的理解。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反饋資訊,準確地捕捉學生知識上的模糊點,提問引思。

例如,在學完減數**後,常要比較有絲**與減數**的不同點,即染色體數不變與減半,過程不同,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一次與兩次,結果不同,產生兩個體細胞與四個或乙個細胞。但是,通過平時作業或考試得知,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兩者的本質區別還是模糊不清的。於是,從模糊點入手提問 :

體細胞和精原細胞內都有同源染色體,為什麼有絲**過程中沒有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和分離?為什麼有絲**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內染色體的數目、形態、結構完全相同,而減數**產生的四個子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各不相同?只有把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弄清了,才真正理解了有絲**和減數**在生物遺傳和變異的重要意義,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去思考。

四.從疑難點入手提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能夠深入分析並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挖掘生物知識的思維價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生物學思維的特點和規律,提出恰當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例如,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這一節,內容抽象,名詞概念多(基因、遺傳資訊、遺傳密碼、反密碼、複製、轉錄、逆轉錄、翻譯、中心法則、轉運rna、核醣體rna等)如果單獨逐一解釋名詞概念最少也得半小時。這不但知識傳授零亂,而且本末倒置,學生越聽越糊塗。對於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狀遺傳,仍是一知半解,所以,講這一節課時要從難點入手提問:

基因的含義是什麼?基因所包含的遺傳資訊怎樣傳遞到rna?rna上的資訊又如何傳遞到蛋白質?

引導學生分析解答這三個難題,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連續性。

五、從中心內容入手提問

教師精心備課找出知識網路上的交點和綱,圍繞這個交點進行提問,更能突出教學的重視,激發學生的整體思維。

例如,講完迴圈系統一章後,提這樣乙個問題,某同學患扁桃體炎,醫生在他的臀部肌肉處注射青黴素藥物,那麼青黴素藥物是通過哪些途徑送到扁桃體殺傷病毒的呢?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學生必須以內環境物質出入方向為出發點,弄清人體細胞外液的來龍去脈,通過這一問題的思考和解答,學生就可把全章的知識網路理順。從而是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形成整體思維。

每節課的教學,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提問要講求效果,不能隨意提問,不能頻繁提問,不能懲罰提問,不能不結合書本和學生的實際而提問,而要問到「點」子上,這樣的提問才投石激浪,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

乙個人不是天生就很聰明,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精心地培育和澆灌,才會越來越聰明。

課堂提問的技巧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提問不能太難,不能太簡單。在實際教學中提問得當,才能吸引學生。因此要提高教學的高效性,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必須重視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提問的好壞是與教學的好壞密切相聯絡的。這一點我們必須應清醒的認識到。好的提問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課...

課堂提問的技巧

第三,要難易適中 因人而異,忌偏易或偏難及只向少數優等生提問。教師設計問題要把握好難易程度,提問時要選擇好物件,有的問題宜面向全體,有的則宜個別回答 難度大的讓學習好的學生回答,稍易的則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這樣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提問切忌走極端,如果所提問題過於簡單,學生毫不費力便可答出,...

課堂提問的技巧

1.提問要面向全體,切忌針對個別學生或部分學生 我一直認為應該先提出明確的問題再找學生回答。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但是,有的老師卻走入了這樣的誤區 當某個學生開小差了,老師冷不丁地提起來讓其回答某個問題,即提懲罰性問題 當提問若干問題時,一直採用按一橫排或一豎排的方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