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提問原因

2021-06-30 12:05:36 字數 2711 閱讀 6003

3.師生關係。學生提問屬於一種互動行為,在這種互動中,互動一方的行為往往受另一方態度、行為方式等的影響。

具體說來,影響學生提問的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①教學作風。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耐煩,敷衍了事,或者採取錯誤態度,問題淺的諷刺、挖苦,問題深的打擊壓制,因而不僅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造成了學生對提問的懼怕心理,由此影響了他們對新問題的**。

久而久之,學生在教師面前就會不敢提問。②教學方式:啟發式和討論式往往能給予學生較多的思考和提問時間,而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由於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完全跟著教師走,被動地解決乙個又乙個問題,沒有時間自主地思考,因而也就不容易發現問題,當然也就更談不上提出問題。

③交往時距,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交往接觸的時間。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某些教師責任心不強,在一堂課上完後,到下一節課上課前不再進教室,使學生和教師交往接觸的時間僅僅侷限於課堂四十五分鐘,由於受教學任務的限制,學生根本沒有時間提問。另一種情況是,部分教師只把目光盯在部分尖子生上,進了教室總是在尖子生周圍轉,使中、下等生和他接觸的時間相對較短,從而使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機會提出問題。

④教師信度,如果乙個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大部分問題解決不了,或者解答模糊,學生對教師就會失去信任,從而不屑向他提問。

4.環境因素。①學習風氣。

鬆散、懈怠、缺乏生氣、不求上進的風氣,容易使學生個體產生思維惰性,遇到問題沒有加以解決的慾望,出現思維障礙沒有予以消除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同學提問。②集體氛圍:生活在紀律渙散、班風不良中的學生,其提出的問題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或議論,使該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影響該生以至全班學生向老師提問。

此外,生理障礙(如口吃、發音不清等)、語言障礙(因普通話不標準而難以溝通等)等也是影響學生提問的因素,但以上幾條是主要因素。

課堂提問成了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如何才能使這橋梁能夠正常執行呢?

1.保護和強化學生提問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在其期望理論中指出,乙個人行為積極性的高低與其需要是否能夠得到滿足的概率成正比。根據這一理論,要想使某乙個體反覆出現某種行為,就應使該個體對其因採取某行為而產生的某種需要得到滿足。因此,要想使學生踴躍提問,就必須保護學生提問積極性,盡量從不同側面滿足學生的成功欲。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十分注重從不同側面對學生的問題予以肯定,比如對提出有一定深度問題的學生,我們肯定「學得深才問得深」;對於提出有點偏的問題的學生,我們肯定他提問題的角度新穎,思維具有擴散性和靈活性,等等。在我的鼓勵下,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並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偏、怪、難的問題,有些甚至通過查資料或者請教其他老師也解決不了的。每當此時,我總是這樣鼓勵學生:

「這個問題老師現在也解決不了,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到那時,請你將此題的答案教給老師。」這樣,我們在「只有錯答的問題,沒有錯提的問題」原則指導下,正確引導,多方鼓勵,全面調動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2.教給學生提問的基本方法

啟發學生提問,關鍵是要使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人們常說「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學生學習的內容分為概念、觀點、方法三個層次,然後分別就這三個層次教給學生不同的提問方法。(一)對於概念,著重指導學生會問「是什麼」。

比如學習「量變」的概念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如下幾問:①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什麼?②是事物的什麼在變?

③這種變化的特點是什麼,以上三問揭示了量變的內涵。然後再問:量變的形式有哪些?

此問揭示了概念的外延。通過這幾個「是什麼」的提出,再幫助學生歸納出研究概念的方法:概念一般通過定義來揭示,定義又總是通過判斷來表達。

在乙個判斷中,賓語往往揭示概念的外延,賓語前邊的定語一般揭示概念的內涵。所以學習概念只要弄清賓語和定語的意義就行了。因此提問也就可以圍繞賓語和定語提問。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指導,學生在掌握了概念的特點後自然而然就會提問了。(二)對於基本觀點,著重培養學生會問「為什麼」。有些學生認為問「為什麼」很容易,遇事問個「為什麼」就行了。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有時到處去問「為什麼」,不僅不能把問題搞清楚,反而會把問題搞得更為複雜,比如對公理或定義問為什麼,就會使問題變得複雜化。因此關鍵要培養學生「會問」。比如在講「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基本觀點時,我們引導學生問「教材為什麼從『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兩方面進行論證?

」、「教材為什麼從『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三個方面論證事事有矛盾?」通過這幾個層次的設問,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這一觀點的內容,而且還可理清其論證思路,明確分析問題的角度,這樣的提問才有助於能力的培養。(三)對於基本方法,著重引導學生分析「怎麼樣」,比如學習「實事求是」原則,關鍵是要學生掌握方法,因此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其內涵設定問題,根據「實事求是」中的「實事」一問怎樣實事求是;根據「實事求是」中的「求」二問怎樣做到實事求是;根據「實事求是」中的「是」三問怎樣做到實事求是。

通過這樣的示範,學生的提問能力就會在模仿和思考中不斷得到提高。

在學生掌握「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提問方法和技巧後,再逐步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能力,學生的提問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其提問的積極性也就會隨之得到激發。

3.改進教學方法,優化師生關係

根據影響學生提問的因素有許多與教師有關的實際,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十分重視改進教學方法,優化師生關係。首先是改革教學方式,變填鴨式為啟發式或討論式,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時間思考,使學生有問題問。其次發揚民主作風,相信學生的才能,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求異,使學生有膽量問。

再次,提高教師責任心,經常和學生接觸,和學生保持等距交往,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問。最後,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研究答疑藝術,盡量使學生有興趣問。對於那些因性格、生理缺陷等因素而產生較強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應區別情況,對症下藥,努力使他們樹立起提問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在敢問善學中不斷進步。

促使學生樂於提問 敢於提問 勤於提問 善於提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於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實現素質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那麼,如何來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呢?一 培養學生質疑興趣,使其樂於提問 亞里斯多德說 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這就是說,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

培養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樂於提問

1 學生對老師提問 學生總認為書本上講的,老師說的總是對的。其實 不懷疑不能見真理 所以,在教學中我經常教育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能簡單地接受和信奉,而應時時處處能主動探索和發現,不惟師 不惟上。2 學生對學生提問 每節課我都注意留些時間讓學生間互相提問,讓學生爭當小老師考考對方,可採用分組對抗 爭奪...

教會學生提問

愛因斯坦說過 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 可見,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 幾點體會。一 營造和諧氛圍,使學生 敢問 在課堂教學中,小學生不向老師提問的乙個重要原因是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而不敢問。因此,教師應盡力解除學生的思想顧慮,為學生的提問創設乙個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