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評價的存在問題和對策

2021-06-20 00:37:48 字數 3638 閱讀 9909

現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基礎上展開的。那麼,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機制。我國在實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教育評價改革呈現出以下三個特徵:

(1)評價宗旨:從注重共性轉向肯定個性;(2)評價內容:從知識考核轉向能力考核;(3)評價方法:

從終結評價轉向過程評價。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採用具有積極意義的激勵性評價。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三種基本形式:激勵型、訓斥型、淡漠型。激勵型以表揚激勵為主;訓斥型以批評、責罰為主;淡漠型則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基本不作評價。

心理學家曾對不同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作過對比實驗,結果發現:激勵組的學生一直進步最大;批評組的同學開始有些進步,然後停滯不前;不批評、不表揚組的學生成績最差,不僅沒有上公升,反而下降。為什麼激勵型的評價會使學生進步最大呢?

其一,以激勵為主可以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學生無論是群體或個體,不論是優生還是差生,其自身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是並存的。以表揚激勵為主,可以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長處,能使學生自身固有的積極因素得到強化。

強化積極因素,才能戰勝消極因素。其二,以激勵為主,可以創設和諧愉悅的氣氛。批評指責太多,師生關係緊張,學生有畏難對立情緒,不利於學習。

而和諧愉悅的氣氛是學習的催化劑。其三,以激勵為主,可以增強形式的自信心。教育研究表明,每乙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關鍵在於激發。

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身,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談起「激勵」,美國管理學家貝雷爾森和斯坦尼爾給激勵下了如下的定義:「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願望、動力等都構成了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

心理學家一般認為,人的一切行動都是由某種動機引起的,動機是人類的一種精神狀態,它對人的行動起激發、推動、加強的作用,因此稱之為激勵。從需要入手來探求激勵,是符合人類行為規律的。然而,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激勵性評價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一是評價客體單一,整個課堂中的評價活動幾乎限於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二是評價語言貧乏,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及時性評價,屬於「即興創作」。無論是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能力技巧,還是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都離不開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評價。

然而,或許是出於對學生的尊重,不少老師總是習慣於一味地為學生叫好,一堂課下來「你真棒」、「真了不起」、「表揚他」、「真聰明」……不絕於耳。學生固然需要鼓勵,但是很多時候這種缺乏激勵性、不求實際的「廉價表揚」,並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增強學習的動力。三是一味強調正激勵,在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都一味地只顧著肯定和表揚,而忽略了適當地反饋與調整,從而使評價太表淺化,缺乏針對性,對學生的學習不僅不會起到很好地引導作用,還會把他們引向思維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維的誤區。

那麼如何恰好地避免這些問題,真正通過激勵性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進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成功果實,發現學習的奧妙和樂趣呢?我想以下幾點值得我們**:

一、把握激勵性評價的時機

激勵性評價時機的掌握是決定激勵在教學中的作用和效果的關鍵,它應該:

1、在創造中激勵。

創造性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我們不但要提倡創造性地教,更要提倡創造性地學,重視首創精神的培養,要及時肯定創新苗頭。創造教育指出:

要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可採取激勵辦法來促使學生思維靈活地從各種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認識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最佳的獨創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在挫折中激勵。

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學習有困難時,就會出現某種失誤的挫折,此時教師所要講究的接觸方式就是及時引導,及時激勵。只有激勵才能幫助學生轉化「失敗者」的心態,使之盡快在克服挫折中獲得重新成功的勇氣和力量。

如在教學《擺一擺,想一想》中,當學生發現了「所擺棋子的個數與擺出的數總是相差一」這個規律後,興高采烈地猜測並驗證成功了7、8、9顆棋子能擺出8、9、10個數。這時,老師問:「10顆棋子能擺出幾個數呢?

」學生異口同聲:「11個」。「真的是這樣嗎?

」學生驗證後才發現只能擺9個數。於是,起初的異常興奮一下子變成了些許的失落,這時教師也應及時引導和激勵:「奇妙吧?

那10顆以上的棋子來擺數又會有著怎樣的規律呢?有信心研究一下嗎?」讓學生對於10顆以上棋子擺數有什麼規律充滿**的慾望。

二、選擇激勵性評價的方式

1、語言激勵。

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給予不同的評價,通過口頭表達給予肯定和表揚,這就是語言激勵。為使激勵的語言不呆板,而且明朗、有層次性,對一般問題採用「對!」「可以!

」「不錯!」等肯定語言;對於稍難問題可採用「真棒!」「多好啊!

」「很不錯!」等;而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或有所創新的解答,可採用「非常好!」「棒極了!

」「真聰明!」「真了不起!」等。

當然如能根據實際情況具體指出好在**,就更具體更有激勵性了,比如:「你的概括能力真強!」、「你用非常清晰而又簡潔的語言介紹了自己的方法,真了不起!

」等等。但同時語言激勵要防止它的隨意性、過獎性,教師必須實事求是針對不同學生的解答情況,採用多變的激勵語言、句式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樣,才能為每乙個學生進一步增強自信心,去爭取更大的成功起到促進、激勵的作用。

2、體態激勵。

體態激勵就是教師針對不同學生解答問題的不同情況,給以隨即的不同評價,通過面部表情、手勢、體態變化等「身體語言」來表示給予肯定和表揚。這種體態激勵比語言激勵更具有感召力和親和力,有著有聲語言所起不到的作用。常用的一般性肯定評價有:

輕輕地點點頭,微微地笑一笑,走到學生面前摸摸他的頭等;激勵性評價有:伸出大拇指誇獎,在全班學生面前帶頭鼓掌等。不管是面部表情還是手勢動作,教師都應做到自然、真誠,恰如其分。

3、提倡學生互相激勵。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師指點、評說,很少有自主調控的機會。教師在評價中適當地「讓權」給學生,可以變教師評價為師生、生生評價。在上課時多說:

「還有想發表意見的嗎?」「對剛才同學們的各種解法你有什麼想法?」 「對於××同學思路,你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 「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 「誰對××同學的回答還想作補充?」「你覺得誰的介紹聽起來更清楚明白?

」通過讓學生參與評價,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一種互評互析的評價夥伴關係,使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的活動,實現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我調控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變化與發展,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又如課堂上讓同桌互相交流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語言或手勢評價同桌,起到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作用。

正如肖伯納所說:「你有乙個蘋果,我有乙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乙個蘋果;你有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都得到兩種思想。」增加教學評價的開放度,釋放評價的空間,開放評價的思路的同時,也開放了學生的思路,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教師設計了乙個猜**的遊戲,而且獎品就是那個標價的商品。遊戲時學生興致高昂,遊戲後,對於接下來的學習,學生卻久久不能投入……可見,如果濫用外部獎勵,不僅不能促進學習,而且可能破壞學生的內在動機。而如果把這個遊戲放在課堂最後乙個環節,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一經發生,都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賞識,即使成年人也是如此,更何況是小學生。實際上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激勵能使人煥發向上精神,挖掘被激勵者潛在能量,振奮精神,激勵鬥志。

評價是開啟學生智慧型的鑰匙,通過激勵性評價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不斷實踐,經常總結和反思。

當前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問題與對策

今天,我學習了曹增坤老師的講座 評價方式因課而定 小學 品生 品社 課堂評價方式選擇 曹老師的講座層次鮮明,內容全面,讓我對新課程下的教學評價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認識。首先對評價的目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在認識上進一步提高了。評價應著眼於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作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學生在...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二 只重對結果評價,不重對過程評價 教師往往十分重視學習的效果,而很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有一位老師在上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時,由於沒有引導到位,學生沒有找到分數和百分數的聯絡與區別,就不知道怎麼答了,這位老師卻沒有進一步引導,而是直接說了,以至於學生只是接受了老師的...

數學課堂評價的思考

作者 苑紅靜 文理導航 教師論壇 2012年第12期 今天談起評價已經不是個新鮮的話題,在課程改革的最初,學習有關評價的理論,最初的感覺是過於理論化,難於在教學中真正去實踐它。但課程改革的幾年中,我潛心地去嘗試使用評價,讓它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的 學 與 教 師的教的機制,我發現評價是完全可以發揮它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