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的設計

2021-06-16 03:24:31 字數 4830 閱讀 7962

教學評價2.1:教學評價設計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在教學之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是否產生了如教學目標所期待的變化,這是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回答的,離開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進行教學評價。

2.關聯性原則

設計教學評價時應關聯教學目標與評價方式,追求不同評價方式的互補,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和工具,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

3.過程與結果統一原則

教學評價,既要評價教學的結果,也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要改變以往過分重視總結性評價的教學評價方法,強調形成性評價、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興趣、參與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進行評估。

4.客觀性原則

在設計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準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結果的評定,都應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摻入個人情感。

5.整體性原則

在設計教學評價時,要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為此,教學評價應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實現評價的主體、內容、方式、物件和標準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動態化。

6.指導性原則

在設計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應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要對可能的評價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角度**因果關係,確認產生的原因,設計具有啟發性的應對方案,以幫助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教學評價2.2量規

量規是一種結構化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技術,一般都具有評價要素、指標、權重、分級描述這幾個基本構成要素,常以二維**的形式呈現。但這並非是乙個機械的規定,有時量規可能缺少權重或等級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種多樣。使用量規時應根據實際需求,不必拘於形式。

教學評價2.3:量規的設計

通常,在量規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生水平來設計評價指標,並根據學習目標的側重點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用具體的、可操作的描述語言來說明量規中各個指標的評價要求。一般地,評價量規的設計包括以下六個步驟。

1.確定主要評價要素

對學習計畫的內容進行分析,然後確定影響學習計畫執行的主要學習環節或要素,從中選擇某些要素作為評價要素,選擇評價要素時要考慮其總體涵蓋的範圍及其在單元學習計畫中的地位。

2.確定主要評價指標

評價主要指標應該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指標應該與學習目標緊密結合;

(2)主要指標要盡可能用簡短的詞語進行描述;

(3)主要指標一般是一維的,乙個有效量規中的每個主要指標通常是一維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幾個二級指標,但卻與其他一級指標並列構成了評價的主要方面;

(4)所確定的主要指標整體要能夠涵蓋影響評價要素的各個主要方面。

每個評價要素的主要指標數目不必相同,但每個指標都應該是構成評價要素的主要影響成分。每個評價要素還可以擁有多級指標,但指標級數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應根據實際需求來確定。

3.設計評價指標權重

對所選定評價要素的主要評價指標進行綜合權衡,為每個主要評價指標分配權重,並對量規中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分數)進行合理設定。

首先,評價指標的權重設計與教學目標的側重點有直接的關係,並與評價的目的相關,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評價指標,權重應該高些。如對學生電子作品的評價,如果教師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製作電子作品的有關技術,那麼賦予技術、資源利用評價指標的權重則應該高些;如果教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電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調查報告,那麼賦予選題、內容、組織等評價指標的權重則應該高些。

其次,在設計指標權重時要保證某個一級評價指標的所有二級評價指標權重之和應等於該一級指標的權重。

4.描述評價的具體要求

在設計描述評價的具體要求時,應該使用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語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語言。如在評價學生的資訊收集能力時,「學生具有很好的資訊收集能力」就會顯得很含糊,而「從多種電子和非電子的渠道收集資訊,並正確地標明出處」這樣的描述就顯得明確得多。

5.設計量規的水平

在設計評價量規的水平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同一部分必須出現在每個量規水平裡。如設計研究性學習量規,水平1中涉及「資訊收集」項,則在水平2、3、4也應該包括此項;

(2)量規水平必須盡可能接近等距離。例如,水平1與水平2間的間距應當和水平3與水平4間的間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評價量規

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法對評價量規進行修改和完善。

(1)用設計出的量規對學習計畫進行試評價,以便發現量規在主要指標、權重分配、等級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據試用結果進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規對自己設計的量規進行質量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對量規進行再次完善。元量規即用來評價量規質量的量規。

教學評價2.4:檔案袋評價

1.什麼是檔案袋評價

檔案袋或學生成長記錄袋是指用以顯示有關學生學習成績或持續進步資訊的一連串表現、作品、評價結果以及其他相關記錄和資料的匯集,其中一般包含了關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目的、學習活動、學習成果、學業成績、學習付出、學業進步、學習反思的主要資訊。而學生檔案袋評價則是指通過對檔案袋的製作過程和最終結果的分析而進行的對學生發展狀況的評價。從其適用範圍而言,檔案袋評價多用於表現性評估。

此外,檔案袋的建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協作的結果,要為學生和教師對學習過程做全面評價提供幫助。

學生閱讀能力檔案袋

考慮到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乙個長期而累積的過程,為了更好地進行閱讀的練習,檔案袋法被用來記錄學生們的學習情況。

具體實施情況如下所列。

1.每位學生擁有一張基本情況記錄表,記錄了一些基本資訊和閱讀的初始狀態等。

2.閱讀課上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張課堂閱讀記錄表,記錄了他們上課閱讀的情況,幷包括了學生的自評和教師的評價。

3.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的評價表,這個表的功能是記錄學生平時課外閱讀的情況。表的設計結構同課堂閱讀記錄表。

4.學生每週閱讀精華記錄。這個表被用來彙總記錄學生每週閱讀的摘抄,主要包括好的句子和詞語,它們的出處和對它們的模仿。表裡面同樣包含學生的自評。

而為了方便學生之間的交流,特意設定了小組互評的專案而不是教師評價。設計如下:

2.檔案袋評價的特點

(1)檔案袋評價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

(2)檔案袋裡的內容與某一時期的教學和學習目標相一致。

(3)檔案袋評價給學生發表意見與反思的空間,學生可以自己決定放入成長記錄袋的內容,並進行評價和反饋。

(4)檔案袋的評價不是給予好與不好的結論,而是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長和改變的事件,提出相應的改進與發展建議。

3.檔案袋評價的功能

(1)作品展示:學生可以將自己最好和最滿意的作品裝入檔案袋,其內容是非標準化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所裝入的作品。

(2)記錄學生成長軌跡:包括學生不同時期的作品、觀察或測試的結果、家長資訊、學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評估等一切描述學生成長的資料。這些資料可以作為學校與家長交流的依據,也可以作為反映學生成長的資訊**。

(3)水平評估:用於評估學生學習與發展水平的檔案袋,其內容通常是標準化的。這種檔案袋可以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是否達標的依據,也可用於學習完成情況的階段性總結。

4.檔案袋的型別

按照不同的標準,檔案袋可以分為不同的型別。

(1)按目的劃分,可以分為:產品檔案袋——旨在收集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過程檔案袋——主要反應學生的努力過程;進步檔案袋——通過比較學生不同時期的同類作品,判斷學生的進步。

(2)按內容和功能劃分,可以分為:過程型——若目的是為了描述學生學習過程的進步、努力,則建立過程型檔案袋;成果型——若目的是為了展示學生的成就,則建立評價型檔案袋;評價型——若目的是為了獲得學生終結性評價的依據,則建立評價型檔案袋。

教學評價2.5:檔案袋的設計

設計檔案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為什麼收集材料、收集什麼材料、怎樣收集材料、對材料的評價形式。

據此,建立成長記錄袋有以下幾個步驟。

1.明確應用成長記錄袋的目的與物件

首先要明確學習資料夾是教師用,還是學生用,因為用者不同其評價法也不同。學習資料夾評價中,最主要的特徵是,評價主體和評價物件是同乙個體。如果是教師用學習資料夾,當然評價的物件是課題與計畫的情況(學習活動開展情況)等,即用於課程評價;如果是學生用學習資料夾,那就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個人評價。

2.確定成長記錄袋的主題

課程標準為每乙個學段的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設立了明確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標準中的目標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乙個清楚且具體的目標,並結合學生學習的現狀,來確定成長記錄袋的主題。

3.設計檔案袋的內容

根據學習主題確定檔案袋內容,包括收集什麼、怎樣收集和如何評價的問題。

首先,確定要收集的作品與數量。學習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級的問卷調查結果,自己的學習計畫(包括記錄學習內容的筆記),教師製作的活動日程、注意事項活頁,**,錄音帶,錄影帶,蒐集到的各種資料,日記和作文,信件,圖畫,調查採訪的記錄,報紙文摘剪輯,各種草稿,完成的作品等;對這些物品要記載年月日、感想以及當時發生的事情等。

其次,明確成長記錄袋的收集渠道、參與者及其作用。從**獲取成長記錄袋所需的作品和資料?成長記錄袋的記錄需要哪些參與者,學生、家長、教師或是管理員?各個參與者具有何種職責和任務?

第三,設定評價基準。要讓學生知道成長記錄袋對他們的成績有怎樣的影響。包括計分規則的構成,核查表的具體內容,整個成長記錄袋的總體評價標準也應當在成長記錄袋中予以說明。

第四,在設計檔案袋內容時應考慮到不同學科的特點。

(1)語文應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資訊等,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課內外作文外,還應記錄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內容,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但以形成性評價為重的評價形式。

(2)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時,可以建立成果型檔案袋,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所取得的進步,以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最滿意的作業、最喜愛的小製作、影響深刻的問題和解決過程、閱讀數學讀物的體會,等等。

教學評價設計的原則

1 目標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設計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在教學之後,學習者在認知 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是否產生了如教學目標所期待的變化,這是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回答的,離開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就無法進行教學評價。2 關聯性原則 設計教學評價時應關聯教學目標與評價方式,追求不同評價方式的互補,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

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是教學設計過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設計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課程標題和概述 教學目標闡述 學習者特徵分析 教學策略選擇 教學資源和工具的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評價與反饋設計 總結與幫助等內容。對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有助於設計人員反思自己的設計過程,盡可能避免一些由於設計上的疏漏而導致試用效果不理...

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維度

教學實施效果的評價維度 對教學實施效果的評價可從教學結構轉變 學生學習方式和效果 教師教學方式和效果等三個維度進行。1.教學結構的轉變 在 主導一主體 的教學結構中,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 教學 學習活動等的設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權,又能保證其學習不會發生質的偏離,能在適當的時候得到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