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視小學生數學活動經驗

2021-04-28 04:04:33 字數 2879 閱讀 3132

1、學生在不同年齡不同學習階段所具備的,借助不同**、手段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都應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包括一般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通過不斷加工、提公升、總結等一系列轉化活動後所形成的經驗,都表現為基本數學活動經驗。也就是說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數學活動中可以轉化成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學生用已具備的和形成的各種操作能力、交流能力、應用意識等去解決新問題的方法、經驗也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表現。

它時而顯性存在,例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所採用的方法、手段;時而隱性存在,例如學習者分析數學問題的意識、思想。所以,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既可以是操作層面的經驗,也可以是知識層面的經驗,更可以是思想、意識、體驗的經驗。

2、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存在於任一課型、任一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中。

初次接觸「基本數學活動經驗」這個新名詞時,狹隘地把學生的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理解為只是**於數學課本中的實踐活動課,認為活動經驗只能和活動二字聯絡起來。在第一次次教學實踐研究中,從查閱相關資料——備課,設計教學環節——試教修改——正式教學和反思,讓我更加明晰了「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概念,所謂的「數學活動經驗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個層面。從靜態上看,數學活動經驗是知識,是學生經過數學學習後的對整個數學活動過程產生的認識,包括體驗、感悟和經驗等,雖然這只是學習個體主觀上粗淺的、感性的認識,但畢竟是從數學活動中體驗到的,獲得的認識是有意義的。

從動態上看,數學活動經驗是過程,是經歷,學習個體必須主動地通過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觸客觀外界,不斷地嘗試而獲得。」從這個解釋理解開去,從課型上看,無論是新授課、複習課、還是實踐活動課都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體驗、感悟、經驗等等;從教學內容上看,無論是計算、解決問題、找規律、空間與圖形等等都有學生的感官活動,並且在感官的作用下也都可以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所以,數學活動經驗無處不在。

二、把握教材,遷移基本數學活動經驗

學生的認知規律決定了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提高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具有延續性。同時,「基本」二字又決定了其具有反覆性,也就是最新經驗的體驗可能會用到最原始的活動經驗。而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從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四個維度體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公升的特點。

解決學生用好並提高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問題,在於我們老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對學生的認知結構的總體了解。教材有著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前後聯絡緊密,同樣,數學活動經驗也有著內在的聯絡。我們應找準新舊數學活動的結合點,關注學生的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遷移基本數學活動經驗。

比如,學生想到將圓柱體切成相等的若干份後拼成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時候,我們就要追問「你是怎麼想的」,學生會說,根據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想到的。學生在追憶自己的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時候,激發了其他學生的活動經驗,同時也培養了自身的推理能力和遷移水平。

三、立足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

1、、設計乙個好的數學活動,把生活經驗提公升為數學經驗

數學學習具有累積性,後一階段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之上的,是對前一階段知識與經驗的深化與發展。因此,數學活動經驗重點在「積累」,教師不可「包辦代替」,同時,也應看到僅停留在感性層面的經驗是粗淺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予以提公升。

數學活動經驗是在活動中產生的,因此使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的核心是要提供乙個好的活動。乙個好的數學活動,我認為,對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應滿足以下幾個條件:該活動是每乙個學生都能進行的,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問題情境;該活動能為學生獲得更多的活動經驗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該活動能充分體現數學的本質;該活動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充分交流。

有時候,乙個好的問題就是乙個好的數學活動。例如「三角形的三邊關係探索」一課,整節課就圍繞著乙個需要:怎樣的三條邊一定能組成乙個三角形呢?

一節課每乙個學生都被調動起來,通過一次次的實踐,一次次的猜測,一次次的驗證來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要大於第三邊」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發現,如何去研究,如何去完善的經驗。

2、刺激多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多維化

學生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內化有別於知識的獲取,它需要學生在活動化的課堂教學中生成,具有活動性。我們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多動手、多思考、多交流,通過刺激各種感覺器官,讓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經驗。

比如,「認識平行線」一課,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擺小棒、對折長方形紙、在雙線紙上畫、在方格紙上畫、在白紙上利用直尺畫等方法,從視覺、觸覺上、聽覺上多維度地初步感知畫平行線的方法,在活動化的課堂中獲得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學生體驗深、記得牢,既深化了對平行線特徵的認識,又為借助直尺、三角板畫平行線積累了活動經驗,有了這樣的經驗,學生掌握借助直尺、三角板畫平行線的方法就輕鬆多了。

3.重視學以致用,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把知識經驗提公升為策略經驗,讓學生綜合應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既是對前一階段知識與經驗的深化與發展,又能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型的目的。

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這一課時,教師創設了「某班要去當地三個景點遊覽,時間為8:00~16:00,請你設計乙個遊覽計畫,包括時間安排、費用、路線等。

」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過程中,要了解景點之間的路線圖,各景點的門票及乘車所需的時間、車型與租車費用,同學喜愛的食品和遊覽時需要的物品,所需的總費用,每個同學需要交納的費用等。這樣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促使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提高了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這樣不僅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且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數學課堂需要實踐,需要學生親身經歷,學生也主要從自已的生活經驗,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以及先天具有和後天培養的思維能力出發。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模型,獲取具有數學本質的數學活動經驗。正如波利亞指出:

「學習任何東西,最有效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們更應該站在為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努力與學生一同實踐,在教學中開展一切有現實意義的數學活動,促進學生提公升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生的數學素養從「雙基」向多元發展作出自已不懈的努力!

如何幫助小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作業

數學突出的是一種邏輯思維活動,在數學課堂中幫助小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課的學習效率。我個人認為數學活動可以用 觀察 疑問 猜想 驗證 總結這五個詞來反映整個基本過程。象本節課的第乙個環節中,教師先出示圖讓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 這些圖之間的面積有什麼關係?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提出各...

培養小學生在課堂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學生通過學習應 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 因此,數學活動經驗作為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也就理所當然成了數學教學應關注的目標之一,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 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主要渠道。一 在 生活 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在教學中,我...

培養小學生在課堂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二 在 活動 中提煉數學活動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 主動地參與到觀察 實驗 猜測 驗證 推理與交流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學 長方形周長 時,有這樣一道題 用16根小棒,可以擺出不同的正方形,能擺出幾種?它們的長和寬分別相當於幾根小棒的長度?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