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家語錄

2021-05-13 23:33:33 字數 4737 閱讀 2754

孔子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論語》及《史記·孔子世家》。

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孔伋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字子思,戰國初期魯國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述聖」之稱,為孔子的孫子,孔鯉的兒子。曾受業於曾子。孟子曾就學於其**。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墨子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dí)。魯國人。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第二》)

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孟子·盡心下》)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孫丑上》)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孟子·告子下》)

荀子荀子(約西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

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勸學》)

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得良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荀子·性惡篇》)

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莫善於樂。(《樂論篇》)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荀子·修身》)

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前104),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儒學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他把儒家的倫理思想概括為「三綱五常」,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從此儒學開始成為官方哲學,並延續至今。他的著作匯集於《春秋繁露》一書。

仁而不智,則愛而不別也;智而不仁,則知而不為也。故仁者,所以愛人類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第三十》)

民之性如繭如卵,卵待覆而為雛,繭待繅而為絲,性待教而為善。(《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楊雄楊雄(西元前53年- 公元18年),字子雲,成都人,是我國西漢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文學家和語言學家。

學以冶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法言》)

王充王充(27—約97),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學問之法,不為無才,難以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論衡》)

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論衡》)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寶器。(《論衡·量知篇》)

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論衡·實知篇》)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論衡·實知篇》)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論衡·薄葬篇》)

韓愈韓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昌黎全集》卷十二《進學解》)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昌黎先生集》)

胡瑗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國北宋學者。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陝西路安定堡,世稱安定先生。慶曆二年至嘉祐元年歷任太子中舍、光祿寺丞、天章閣侍講等。

學者只守一鄉,則滯於一曲,隘吝卑陋。必遊四方,盡見人情物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以廣其聞見。則為有益於學者矣。((宋)王銍《默記》)

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學既積於心,猶木之敷榮;根本既堅好,翁郁其幹莖。(《贈學者》)

周敦頤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故聖人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通書》)

蘇軾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與黃庭堅、公尺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而求之。(《又答王庠書》)

張載張載(1020-1078)字子厚,大樑(今河南開封)人。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支脈「關學」創始人,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

徙家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稱橫渠先生。

學者當須立人之性。仁者,人也,當辨其人之所謂人,學者學所以為人。(《張子全書·語錄抄》)

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正蒙·有德篇》)

義理有疑,則濯去舊見以來新意。心中苟有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理窟·學大原下》)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理窟·義理篇》)

學者不宜志小,氣輕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理窟·學大原下》)

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區荊公路鄧家巷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自強不息,然後厚德載物(《臨川文集·易象論解》)

程頤程頤(1033~1107),字正叔。北宋洛陽伊川人,人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

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書省校書郎,授崇政殿說書。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

幼承家學薰陶,其政治思想頗受父親的影響,推舉其父反對王安石新法乃「獨公一人」,又說其兄程顥對荊公(王安石)之說,「意多不合,事出必論列」,极加稱許。與其兄程顥不但學術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稱「二程」。

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禮、義、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識仁篇》)

「知者吾所固有,然不之致,則不能得,而致之必有道,故致知在格物。」(《河南程氏遺書》)

陸游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

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渭南文集》)

中國教育反思

教育體制不改,這種狀況恐怕只能繼續了,現在的教育已經陷入怪圈。我家孩子上初中時作業也很多,好多都是重複抄寫的,這些都是我幫她抄,節約下時間讓孩子多玩一會,開始我還竭力模仿孩子的筆跡,後來就愛誰誰了,隨便寫,老師一直沒發現,用孩子的話說,老師整天批那麼多作業,這種作業不會仔細看的,呵呵。孩子會把作業分...

中國教育的經驗

體現了我國在數學教育上的優勢。例如,在數學課程中,我國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知識的聯絡與綜合,突出發展學生數學能力 在數學教學上,我們強調循序漸進 變式練習和鞏固複習,通過變式教學,讓學生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 在教師專業提公升方面,我國持續不斷開展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促進數學教師的專...

中國教育史

制度史和實踐史 商周1.私學產生的原因及意義。2.簡述稷下學宮的特點和意義。3.辨析 稷下學宮是一種官辦性質的高等學府。秦漢時期 1.簡述兩漢時期的文教政策。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1,試論科舉制廢除的過程以及科舉制衰落的必然性。宋遼金元明清 1.簡述三次興學。2.簡述三舍法 蘇湖教法 監生歷事。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