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閱讀方法例談

2021-04-14 23:42:01 字數 1695 閱讀 3316

古詩詞與中學生有一種情感阻隔這是乙個不爭的事實,這給我們的古詩詞教學帶來不小的困擾。通行的教學模式是:先簡介作者、背景,再翻譯、理解,最後背誦記憶。

1、「興發感動」——喚醒古詩詞的生命。

葉嘉瑩說,詞有一種興發感動的力量,一首詞裡邊你一定要做到每乙個句子句子、每乙個文字,都要有乙個指向你通篇的乙個感髮的作用。(《唐宋詞十七講》)《詩品》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 形諸舞詠。」自然的榮枯與人世的浮沉喚醒了詩人內心的情感,秀口一吐就是一篇篇清詞麗句,當千年之後的我們再次詩人的華章相遇的時候,我們內心深處的最真誠的乙份感情的感動就會不知不不覺的被牽引興發。

古典詩詞在讀者心靈的參與下從歷史深處復活了。詩詞的「興發感動」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有的同學甚至買來了葉嘉瑩的《唐宋詞十七講》,在學習溫庭筠的《望江南》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溫庭筠自己在《菩薩蠻》中也有「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句子,刻畫一位女子早晨梳妝的嬌慵情態,於富麗精工的刻畫中傳遞出女子淡淡的哀愁。但在這首小令開篇的寫法卻不同:它傳達的是思婦在長久寂寞中期盼的情緒。

相隔萬餘里,各在天之涯,同心而離居的苦痛,難捱到天明的煎熬,歲月催人,衣帶漸寬,女人似乎就要憂傷以終老了。可是,現在有人捎信來說,明天丈夫就要乘船回家了。就像一顆石子投進深深的古井中,女人的心在春風裡盪起漣漪。

幸福的時光就在眼前,在以前是遙不可及,可現在卻似乎唾手可得。詞人們總是不遺餘力刻畫春閨女子的寂寞與哀怨,溫庭筠卻敏銳地捕捉到寂寞女子的情緒的乙個小波動,一整天的翹首依然抵不過天黑後的寂寞與悲哀。

2、以己解詩。

《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朱自清《詩言志辨?

比興》:「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詩人之志而加以鉤考。」「以意逆志」是一種傳統的解詩方法,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就換了個更通俗的名字「以己解詩」。

這就要求學生在品讀古詩詞的時候,將自己的生活經歷或情感體驗放置到裡面去,進而達到深刻領悟詩人的「詩心」的目的。這樣嘗試了一段時間。學生驚奇地發現,原來古典詩詞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一天我班的徐曉同學跑到辦公室,興奮地和我說,老師,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我有不同見解,說完就把她的讀書筆記拿給我,文字如下:

去年早春時節,我站在窗前,煙雨濛濛籠罩著操場,在球門以北的地面上隱隱約約有一抹青青。「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我隨口吟出,竟覺是出自自己肺腑一般,又感嘆盡日尋春不見春,卻不知春在煙雨草色中已三分。

今年殘冬未褪,新春才入的時候,我早早做好準備,守候春風的腳步。操場上鋪著經冬的枯草墊子,漸漸有了零星的綠色,漸漸的蔓延成一團,一大片,直到綠草把整個操場塞的滿滿當當的就像牆外的綠麥地一樣,我一直在默默守望。

可是,我對韓愈的這句小清新有了懷疑。早春,草色遙看有。就像這個時候的路旁的柳一樣,遠遠看去,一片綠煙,煞是好看;可是,近看也有啊。「遠看似有,近看卻無」這不符合生活常識。

當時的情景應該是這樣的:早春,雨落長安城。街道濕潤如酥,詩人行色匆匆,不曾留意路邊的春草在萌發。

行至高處,比如樓閣、亭台,回望「天街」,煙雨濛濛中,隱約著的青青草色映入眼中,詩人長嘆一聲,難掩心中狂喜,口吟: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整句詩說的是,一抹青色,擦肩而錯過,卻在回望時遇合。

人生況味,盡在不言而言之中。

我連連稱讚她的大膽質疑的精神,對她觀察力的敏銳驚詫不已。

最後我想提一下曾冬的《唐詩素描》。我班的學生對這本書都愛不釋手,看過的朋友一定也看出來了,上面兩個學生的習作就深受曾冬的影響。在平時的古詩教學中我幾乎不講,學生呢,一首詩,一支筆,一頁紙足矣。

古詩詞閱讀理解題

1 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分 四川卷 秋暮吟望趙執信 小閣高棲老一枝 閒吟了不為秋悲。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煙水極天鴻有影,霜風卷地菊無姿。二更短燭三公升酒,北斗低橫未擬窺。注 一枝 語出 莊子 逍遙遊 鴻鵠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老一枝 意為終老山林。簡要賞析頷聯中 常 偏 兩詞的妙處。...

古詩詞朗誦方法

開展古詩文誦讀絕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靈活多樣,幫學生巧背。而且要注意誦讀的 美。那麼如何指導學生誦讀古詩詞,對於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顯得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嘗試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一 誦讀技巧的把握 處理好語言的聲音表達 古詩文的誦讀節奏的劃分...

古詩詞鑑賞方法

一 看標題 詩歌鑑賞,首先要看的便是題目。詩歌題目往往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用資訊,如 2006年湖北卷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 韓琮 暮春滻水送別 暗示了詩歌的題材 送別詩 內容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2004年江蘇卷柳中庸 徵人怨 2007年江蘇卷辛棄疾 鷓鴣天送人 2008年江蘇卷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