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激勵理論談大學課堂激勵不足的原因與對策

2021-04-12 22:57:56 字數 4554 閱讀 8919

中國人碰面了總會問「吃了沒」,而現在在大學裡,也有一句常用語,就是:「今天,你逃了沒?」可見,大學生逃課率是多麼的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歸因於大學課堂激勵不足。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 一次恰如其分的激勵,往往會讓學生的信心陡增,興趣倍漲,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

這正如激勵教學理論告訴我們的:教育的本質是激勵。但是縱觀目前的課堂,我們不難發現有些「激勵」並沒有真正起到實效。

以下就讓我們來**其原因和對策吧。

一、大學課堂激勵不足的原因

1、課堂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即正負強化)運用不當

①評價客體單一,整個課堂中的評價活動幾乎限於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

②評價語言貧乏,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及時性評價,屬於「即興創作」。無論是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能力技巧,還是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都離不開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評價。然而,或許是出於對學生的尊重,不少老師總是習慣於一味地為學生叫好,一堂課下來「你真棒」、「真了不起」、「表揚他」、「真聰明」……不絕於耳。

學生固然需要鼓勵,但是很多時候這種缺乏激勵性、不求實際的「廉價表揚」,並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增強學習的動力。

③一味強調正強化,在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都一味地只顧著肯定和表揚,而忽略了適當地反饋與調整(進行負強化),從而使評價太表淺化,缺乏針對性,對學生的學習不僅不會起到很好地引導作用,還會把他們引向思維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維的誤區。

2、物質激勵」過於頻繁所致。即「畫蛇添足式」的激勵:

有些教師在激勵學生時往往喜歡借助於一些小玩意兒,比如文具等。時間一長,學生往往會轉移了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會把獎品當作了追求目標。為了得到獎勵而問答問題,回答對了就想得到獎勵。

得到了獎勵就以為大功告成,得不到獎勵就會心灰意冷。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許多學生對獎品已漸漸不感興趣了。時時盼著更新鮮、更實惠的獎品來刺激他們。

這一結果顯然是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這樣一味地「物質獎勵」,就成了畫蛇添足。

「精神激勵」過於簡單所致。即「蜻蜓點水式」的激勵:

有人開玩笑地說:「在時下的課堂上流行三句真話—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這與現實中的課堂到也有幾分相似。

有些教師在激勵學生時往往就是這樣。久而用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自然就達不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了。另外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激勵對於學生的成長也沒有多大的好處。

因為這樣的語言過於籠統,過於簡潔。不但不能及時地指出學生成長中的不足,反而會讓一些學生變得飄飄然,在課堂上就沒動力再認真聽下去了。這些在「甜言蜜語」中泡大的孩子,常常會表現得過於自信,甚至聽不進半點批評的話語。

3、現代高校激勵模式的缺點

①激勵手段過於片面化

在進行激勵時,管理者在對待表揚激勵和懲罰激勵、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群體激勵和個體激勵等相互關係方面,往往只重視其中某乙個方面的激勵,而忽視了對另一方面的激勵,致使激勵手段片面化,因而不能形成體系,無法達到激勵的效果。

②激勵內容同一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並且會隨著發展階段和生活條件的改變而不斷變化。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在實施激勵時,往往忽略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分析,忽略學生各個方面的差異,沒有建立多維交叉的激勵機制,採取一刀切的做法,無法建立極具針對性的激勵,激勵效果也不理想。

③激勵時間固定化

時間是乙個有效的激勵系統的最基本的要素;它具有激發人們後續工作績效的潛力。高校通常把獎勵的時間固定得很死,一般只有學年底才有評獎。所以即使平時發現有的學生表現得很優秀,也沒有相應的獎勵,從而錯失了激勵的良機,導致激勵失靈。

3、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①大學畢竟不同於高中,在高中刻苦學習的目的非常明確,即考大學,現在理想實現了,學生產生了鬆勁的念頭。由於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為進了大學就是進了保險箱,帶著混文憑的思想,學習沒有動力,缺乏競爭意識,學業上只求「60分萬歲」,生活上追求享樂。

②知識滑坡、貶值期的觀念影響

由於分配制度中腦體倒掛現象的出現和加劇,大學生普遍覺得知識越多越貧窮、文憑越高越貶值。如同知識的公升值可以鼓舞、激勵學生學習一樣,知識的滑坡、貶值也必然會消退、淡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造成他們厭學、上課不認真。

③心理衝突與情緒的波動

大學生身心發展已近成熟,自主意識也接近**水平,無論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一般都可以勝任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加上多數學生都希望有所建樹,通常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但是,一方面,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們常會有多種動機,面臨多種選擇,而這些動機往往彼此不相容,兩者不可兼得,在選擇上容易出現心理衝突。這種衝突會使人陷入一種苦悶與困惑中,直接影響學習積極性。

④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

經相關資料顯示所抽查的325名新生中,高考填報的第一志願與錄取專業不符合率在50%以上,其中,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的學生佔20.87%,持一般或無所謂態度的學生佔22.31%。

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就會情緒低落,消極悲觀,隨意缺課,最終出現學習心理障礙。

⑤學生學習普遍受動化

缺乏個性意識,不能自覺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特長;缺乏參與意識,課堂中往往侷限於被動聽課和記錄,缺少自主**和積極思考;缺乏問題意識,把學習止於解決問題,而非提出新問題;缺乏合作意識,遇到問題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形式不多;缺乏情感意識,忽略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人格培養;缺乏反饋意識,不能自覺地、多元地反饋交流自己的學習資訊。

⑥大學生自我實現需要使其趨於功利化

激勵的內在機理告訴我們,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決定的,而動機是由需要引起的。按照需要的性質可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這兩類需要構成了人們常說的「功利」,是引發行為動機的最普遍意義的需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自我實現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而且在一段時間內人的行為由主導需要決定。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機制與教育機制的改革,高校學生所處的外部環境產生很大的變化。在表1所列舉的有關環境變化加劇了高校學生的自我實現需要。

表1高校學生變化了的環境及其影響

所以在高校學生的需要結構當中,追求成才、追求個體發展的自我實現需要是其主導需要。在我國的現階段,高校大部分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由家庭承擔,高校的學習環境有序、穩定、安全。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滿足。

對於由充滿活力的大學生構成的高校,社會需要也能得到基本滿足。因此,高校學生的需求結構應屬於倒金字塔型。

另外,在我們對大學生進行「你的學習動機和目的是什麼」的問卷調查中,得出結果如表2:

表2 你的學習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問卷結果

從表2中看出大多數大學生都體現出一種「為我主義」或個人自我實現的色彩。

當代社會出現的利己主義的價值觀念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不良社會風氣,嚴重地因襲濡染了大學生。這也導致了他們在學習動機淺近、低下、個人主義盛行。這類學生重視現實,放棄認為對自己未來發展影響不大的專業及課程,或備考gre、托福,打算出國留學,上課不專心在所難免,或者為了更多地了解社會,增強能力,就會為了勤工儉學、經商等逃課。

4、教師自身方面的原因

①教師激勵動機不足

在教學質量管理中,學生評教、專家或領導評估等監控的手段產生的「負效應」可能挫傷教師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教學效果的滯後性和教學方法法人多樣性,師生之間、教師之間、評估者與被評估者公正意識的強弱和他們之間可變心理的複雜性,都制約這教學評估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甚至部分教師相應會持消極、被動應付管理的態度,存在牴觸情緒。

②教師教學有效性觀念淡薄,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缺乏教學有效性觀念成為師生「低效」發展的重要原因。有些教師認為知識傳遞得越多越有效,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運用所學的知識;教師只注重簡單的知識傳授,較少反思自己的教學。沒能全面把握學習目標,只重視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忽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只追求學生在知識記憶、理解、應用與掌握方面的發展(外在的知識的發展),較多體現在「應試教學」、「實用主義」的影響,忽視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內在的智慧型的發展)。

③教學過程缺乏有效互動,課堂氣氛不活躍

教學方式上,「傳輸一接受」式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教師對新教材知識的呈現沒能充分理解其內在價值,許多教師習慣於按以往的教學經驗組織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模式單一。即使串插一些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如小組討論、實驗**活動,由於缺乏嚴謹的組織與有效引導,往往流於形式,有形無實。知識沒落實,方法未掌握,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突破。

④教師否認學生的創造性,不激勵學生的積極創新思維

傳統的學校教育的行為一直錯誤地表明學生的個人精神生活是無用的,不少教師在學生剛有一些超乎尋常的想法時,便「一棍子打死」。「棍子」下的學生如同乙隻只被剪掉翅膀的天鵝,從此只能拘泥於公園那人造湖中,再也不能在藍天上自由翱翔了。正如著名教育家尼爾·波斯特曼所批評的:

「孩子們入學時像個「問號」,畢業時卻像個「句號」,這只能說明是學校教育的失敗。 」

⑤教師語言感染力不夠

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語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能夠吸引人。因此,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優美動聽的語言,能夠產生「磁性「效果,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那麼教師如何以自己優美動聽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呢?

5、教育體制的原因

學校的教育與社會的需求脫節。可能有些大學教育家或者校長會說,我們本科教育是人才基礎教育,通才教育。然而,面對社會多樣化的需要,通才可能就等於庸才了。

大學給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我們的本科階段,毫不誇張的說,沒有社會實踐,哪怕是形式上的都沒有。面對社會人才需求與大學教育之間的錯位,大學教育體制改革迫在眉睫。

對激勵理論的總結

以上,我們對組織行為學的激勵理論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現在我們的任務是,結合我們學過的激勵理論,按照老師的人性論這條線索,分析確認激勵應該掌握的基本原則,提出我們自己的激勵觀。我們說,人是在變,事情在變,情況和形勢也在不停地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捋著人性這條線索去探求,什麼都可以明白。人不論怎麼變,...

從海爾股權激勵的波折看上市公司長期激勵

蘇海南江洪明發布時間 2009 07 29 2.企業內部治理機制陷阱 根據 上市公司治理準則 的要求,上市公司的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必須具有獨立性和有效性,獨立性的程度直接關係到股東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實的保障,有效性是要保證公司對業績評價的標準是客觀有效的,薪酬方案能夠體現激勵性。而我國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的...

創業板股權激勵研究的侷限與不足

本文的侷限性 我國創業板在2009年10月才正式開啟,而第一 權激勵方案是在2010年5月才公布,雖然已經有3年的發展,也有許多企業公布了股權激勵草案,但是多數企業尚未實施。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定,本文可以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少,對於整個創業板市場而言比例過線,所以對本文的結論仍需要未來若干年的樣本做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