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校本教研管理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2021-04-11 07:56:09 字數 5480 閱讀 6389

四川省宣漢中學教科室龔元光

我們所說的校本教研管理機制,是指在學校、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教師個人之間於校本教研活動中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如:組織工作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等,側重於對管理物件間的內在牽制和約束,通過這些機制可以使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管理方法、教師發展實施方案等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

一、創新組織工作機制,務實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只能說有了規範依據的文字,如果不對校本教研的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文字也就成了擺設。我們在校本教研的管理過程中,不斷創新管理機制,追求務實的校本教學研究。

1、構建「四位一體」的組織管理體系:

建立科學、高效的組織領導機制和管理體系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得到規範實施的首要保證。

首先,建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明確了領導小組的職責:校長是學校建立以校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校長及領導成員都分包了學科或課題、聽課評課、參加活動、指導教研,並幫助教師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將主要精力用於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確保教師參加教研和培訓所必須的經費投入;整合教導處、教科室、教研組的力量,使之具備促進和指導校本教研順利開展的職能,形成教學、教研一體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勵機制,定期獎勵教學研究成果;為教師獲得經常性的溝通和聯絡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使教師的困惑能及時得到回應,教師的經驗能及時得到關注和分享。

第二,建立了以分管副校長為組長、教科室、教務處、教研組長組成的「校本教研指導小組」,明確了指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研修方案和計畫;指導各教研組、年級組、學科教師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並收集和整理各種資料,及時總結學校校本教研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定期完成對教研組、年級組、課題組、教師個人的教研計畫、研修內容、工作總結等材料的檢查和評價。

第三,學校教科室是「校本教研指導小組」的具體職能部門,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責任部門,教科室主任是主要責任人。教科室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校本教研的調研、規劃、指導與管理、檢查、考核與評價。

第四、科學設定教研組、備課組。學校把教研組建設放到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來考慮,設定了14個學科教研組,49個年級備課組。同時,在高三還分別設立了文、理科綜合教研組。

選配了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強、組織管理能力強、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團結同志的骨幹教師擔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明確了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地位、職責和制訂詳細的工作任務要求,並落實了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

2、理順教科室的工作機制

(1)對教科室工作職能的認識

《四川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學校教育科學研究室建設的意見(川教研【2002】3號)》指出:「學校教育科學研究室(以下簡稱"學校教科室")是為學校教育科研、教學改革提供科學決策的參謀部,全面負責學校教育科研的日常工作,是"省、市、縣、校"四級教育科研管理的基層單位,承擔省、市、縣、校級科研課題的校級管理任務。」「學校教科室接受校長領導和上級教育科研部門的業務指導,屬學校的中層機構,教科室與教導處的工作互相支援、密切配合。

教科室側重於幫助教師提高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科研素質和組織管理學校教育科研課題,完成課題任務。」在規定教科室的七大職責中,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服務」「為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服務」。

我們認為,在新的形勢下,學校教科室的中心任務,不僅僅是教育科研,而應包括學校的校本研究(含教育教學常規研究和課題研究)、校本培訓。為此,我們將學校教科室的工作分為兩大職能:一是「研」,即校本研究的管理與指導;二是「訓」,即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管理與培訓。

這二者之間相互關聯,即「研」中有「訓」,「訓」中有「研」。為了學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成為了教科室工作的主旋律。

(2)教科室工作的思路

教育科研、課程改革、教學研究如何有機地進行整合,關鍵是要尋找適合它們自身發展的平台。教科室的工作職能一旦確立,就應有相應的工作思路。我們本著「一切研究目的都是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教師的發展,一切研究著力點都基於解決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切研究內容和範圍都在學校之中發生」的指導思想,切實把常規教研與教育科研結合起來,使常規教研專案化,教育科研工作課題化。

我們以省普教科研課題「普通高中新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策略研究」和市級科研課題《城鎮中學校本教研管理機制的研究》的研究與管理為「龍頭」,創造性地開展系列工作,突出「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服務」「為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服務」的職能。基於此,教科室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結集為《四川省宣漢中學校本教研制度彙編》,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為有效推進校本教研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3)校本教研目標的制定。

在校本教研的管理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了「五個重視」。

一是重視教研活動的目的性,螺旋式地對目標體系進行設定。在開展校本教研的初期(2004-2023年),由於人們對校本教研的認識不足,在毫無研究意識的狀況下,我們僅從教研活動的數量上確定目標,規定每期開展多少活動的次數。待次數達到一定要求後,從2023年起又逐步從研究質量上提高要求,確定活動目標。

二是重視用目標來統一和指導教師的思想和行動,以保證學校教研的整體性和行動的一致性。三是重視根據目標進行系統整體管理,每學期初教科室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下達目標,期中監控目標的實施,期末對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考核,使管理過程、人員、方法和工作安排都圍繞目標執行。四是重視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按照目標要求實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以提高適應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

五是重視根據目標成果來考核教研績效,以保證研究活動獲得滿意的效果。

(4)教科室對校本教研的指導

在開展校本教研過程中, 由於傳統教研模式的強大慣性,多數教研活動偏離了校本教研之要義,其主要表現為:一是主體偏離。從研究活動的開展到成果的提煉,乃至研討、公開課、示範課等由哪些教師講, 講後由哪些人來評, 哪些人參加教研會等, 都由教研組長說了算, 教師成了配角或旁觀者。

一些教師也認為, 教研是組長、個別骨幹教師的事, 自己不會做也無須做, 只要教好課就行了。他們只習慣於模仿他人一招一式的教學技巧,偏離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體地位;二是形式化嚴重,熱衷於教研任務的布置,走過場、裝門面的活動太多,頻繁的檢查評比;三是形式傳統單一,活動形式習慣於傳統的理論灌輸和聽課評課模式等。

為此,我們充分發揮教科室的指導作用,一是每期必須組織人員對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和相關領導進行校本教研的理論學習和方法的專題講座培訓。二是在校報《今日宣中》上開闢「校本培訓」固定專欄。三是不定期地參加教研組或備課組的校本教研活動,一起研究並調查分析。

四是及時發現和推廣校本教研活動中好的做法和經驗。五是用考核目標的達成來引領和規範活動過程的開展與活動質量的監控。

為使校本教研形成規範,教科室統一製作了實施手冊,即《教研組長手冊》《備課組長手冊》《校本教研工作手冊》《指導教師工作手冊》《青年教師成長記錄》《專題研究登記表》《小課題研究審批表》《教育科研課題研究進展登記表》等。這些手冊、表冊,既對教師校本教研給予了導向,又有利於檢查目標的達成。

二、建立激勵機制,促進自主發展

我們認為,要使校本教研真正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就必須使制度成為一種長效的、常態的執行機制,充分激發教師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讓教師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的過程、對自己現在專業發展的狀態和水平、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的規劃有清醒的認識,從而增強教師校本教研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首先、賦予教研組一定的職責。教研組建設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建立學校教學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礎,它對提高學校科研水平、師生素質、教學質量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一,選準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組長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還要有過硬的業務本領,較強的組織能力,踏實的工作作風。這樣才會有感召力和務實性,教研組工作才會有活力和永續性。第二,堅持不懈地加強對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的培養和管理。

我校對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提出了乙個總要求:教好一門課,搞好一課題,抓好乙個點(備課組),管好乙個組,帶好乙個面。對各科教研組長,學校常年對教研組長實行了「八抓」:

抓思想、抓談心、抓培訓、抓學習、抓活動、抓交流、抓考評、抓表彰。要求組長要承擔七項任務,即參加學校召開的每月一次的教研組長研討會,一學年內舉辦一次高水平講座,上一至兩節示範課,寫一篇優質**,承擔一項課題,帶教一至兩名年輕教師,組織全組教師開展間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教研組、備課組各單雙周活動)。第三,對組長實行「四優先」:

優先外出學習培訓,優先評優晉職,優先提拔重用,優先享受工作補助。第四,充分尊重教研組長行使職責。學校任命備課組長,必須由教研組長提名並徵求年級組長意見;每期教研組的常規教研經費和校本教研獎勵經費、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獎的獎勵經費等,教研組長有權制定使用辦法,並實施獎勵;每年的年度考核、校本教研先進個人的評選等,均由教研組長主持與實施。

其次,利用經濟槓桿促進活動開展。第一,按照上期考核結果分

一、二、三等撥付常規教研經費;按照學年度教研組考核結果評選優秀教研組和優秀教研組長,按照學年度備課組考核結果評選優秀備課組和優秀備課組長,按照學年度考核結果評選優秀指導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和校本教研先進個人。

再次,激揚先進,推出名師。在教學教研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學校不定期地選送上級進修,進行培訓。三年來,先後有18位教師參加了國家級培訓,24位教師參加了省級培訓,168位教師參加了市縣級培訓。

通過培訓,有31人成為達州市中心教研組成員,17人成為宣漢縣兼職教研員,12人成為宣漢縣學科帶頭人,12人成為宣漢縣課改實驗學科指導組成員,8人成為省級骨幹教師,39人成為市級骨幹教師,78人成為縣級骨幹教師。

三、建立校本教研評價機制

1、評價制度的建立

近年來,我校始終運用評價的手段,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解剖與激勵的功能。2023年以來,我們根據學校教研工作的不斷推進,先後三次集中討論修訂了各種考核標準,特別是校本教研考核標準。每次修訂標準,不但有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參加,而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都參加,逐條逐項討論確定。

先後制定和完善了四川省宣漢中學「教研組、備課組校本教研考核標準」「 『青藍工程』指導教師考核標準」「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考核辦法」「優秀教研組、備課組獎勵辦法」「教改教研先進個人評選辦法」「教改教研成果獎勵規定」「骨幹教師評選推薦辦法」「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等十多種評價制度。

2、評價核心原則的確立

建立評價機制的原則較多,我們在實踐中,始終堅持了以下核心原則:

一是方向性原則。校本教研管理,應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下,學校要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本校發展的需要,適時地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案,做到定位準、方向正、目標明,責任落實。

二是規範性原則。校本教研的「規劃」、「實施方案」、「考核條例」等管理規程,應該科學翔實,便於操作,規範有序。在校本教研的實施中,要體現統一部署,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群策群力,各司其職,團結協作之要求。

三是校本性原則。校本教研管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別人的經驗與成果。只能立足本校實際,根據學生、教師、校風、教研基礎、周邊環境及設施等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校本教研。

否則,校本教研就會偏離教研的本質,失去教研的意義,就會成為沒有實效的「形式主義」教研。四是激勵性原則。校本教研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情感態度關係著校本教研的成敗。

因此,校本教研管理必須以人為本,尊重校情,切合實際,體現公平。否則,其「管理」就不利於激勵教師的校本教研熱情,就不利於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評價和指導相結合原則。

評價是按照一定的原則、標準對評價物件已完成的行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定,使被評價者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指導是評價的繼續和發展,它把評價的結果上公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加以認識,並根據評價物件所具有的主客觀條件,從實際出發,使評價物件能掌握自身在今後乙個時期內發展的方向。有對教研問題的評價,就有對教研問題的指導,否則評價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

從評價到指導,再從指導到評價,迴圈往復,這是提高校本教研質量、保證校本教研沿著科學性軌道發展的關鍵。

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構建與完善

作者 鄭建鋒孔雅萌朱桃花 科技資訊 2016年第11期 摘要 近年來,高校突發事件層出不窮,校園安全穩定受到嚴重威脅。各高校均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了突發事件相應急預案。但由於健全的應急管理機制的長期缺位,我國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顯得力不從心,很難做出及時有效的應急反應。構建與完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

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機制的構建

乙個學生,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 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而且努力的認識自己的時候 只有當他將精神力量用來不斷完善自我的時候,他才有可能成長為乙個正直的人,此即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途徑有很多,其中一是個體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二是個體之間的相互監督 相...

大學生自我管理機制的構建

作者 張宸極 黑龍江教育 高校研究與評估 2014年第08期 摘要 新時期,大學生的管理工作應由集中管理逐步轉變為大學生自我管理。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著重將傳統的以管理為中心,轉變為以引導學生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為目的的自我管理,提公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從而使學生管理工作靈活化 人性化。關鍵詞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