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研活動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2021-04-10 22:12:49 字數 4374 閱讀 5978

——上海市「八區聯動」校本教研專題調研之一

作者:王潔顧泠沅文章**:專案組2006-6-6

一、從2023年9月開始的調研過程回顧

1.調研的背景與目的

2023年6月上海市「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專案由預研的四區,推進到青浦、靜安、普陀、浦東、徐匯、長寧、金山、寶山8區。同年8在上海市教委領導主持下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與8區教育局簽定合作協議,組成聯合專案組,合作展開「區域性推動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專案研究工作。2023年9月至11月,上海教科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八區部分研究人員組成核心組,策劃、組織、實施八區教研活動現狀調研。

在此背景下展開調研有乙個出發點,就是為專案研究展開尋找起點,使專案推進與專案研究過程融為一體。具體而言,可以表述為四個方面:發掘成功經驗;突顯各自個性;親歷調研過程;尋求合作方式。

2.調研的思路

從2023年8月開始,專案核心組就開始了調研的具體策劃,從具體物件、時間、場合的確定,到問卷設計和訪談提綱的擬定。在問卷結果統計分析、訪談彙總、個案解剖等基礎上,核心組對調研中顯示的教研活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據此提出了專案今後的研究方向和重點。研究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

本次調研採用的主要方法:問卷、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現場考察學校。參加本次調研的研究人員、教研員、教師來自8個區共221人,調研範圍覆蓋了上海市8區的329所中小學。

涉及24個學科的教師問卷896份,其中有效問卷835份;個別訪談446人,其中校長96人,教研組長150人,特級教師40人,一般教師160人;召開座談會57個,形成個案85個;現場考察學校99所,考察其中的教研活動133次。

和以往相比,本次調研在指導思想上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變索取資料為主動告訴。本次調研的主旨不僅僅是蒐集資料,作理論的分析與提煉,而是尋找各個區研究和工作的不同起點,以此為出發點的調研是符合一線學校需要的,調研的過程就是各個區參與整個專案研究的過程。事實上,在本次調研中出現的是,很多區主動告訴並與我們分享討論許多發生在校本教研中的生動的故事,典型的事例以及困惑的問題。

當然不乏不同區開展校本教研中的問題,也有本身就想解決的問題。

●資料統計與個案敘事相互印證。調研中,我們對問卷進行了資料處理和分析。這種分析為我們提供了對面上校本教研現狀總體把握並作出判斷的依據,資料統計的缺陷是籠統,很難為我們提供普遍現象之下的特殊細節和複雜關係。

為了能使我們對總體把握之下的事物的「質」有乙個比較全面的解釋性理解,甚至了解問題之下的可能成因,我們採用統計分析與個案敘事相互印證的方法,以求發現問題或提出新的看問題的視角。

●研究者與實踐者目標求同。我們倡導一種「對話式專業合作研究取向」,打破以往的「專家主義研究取向」:研究者作為資料的蒐集者,主要任務是索取資料;實踐者則作為「實作者」,為研究者提供資料的做法。

我們堅持雙方親密合作的研究取向,在合作過程中盡量鼓勵多元協商與辨證,使身處不同工作領域的人員,都有機會為改善實踐而謀劃,為生成理論而貢獻,擴大並融合雙方獨具的觀照視野。

二、調研的初步結論與討論

在問卷統計和訪談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歸納,我們對上海八區教研活動的現狀,形成了如下的基本認識:

1.多數教師歡迎集體研討、歡迎有專家指導的研討,認為隨時隨地的交流比目前常規的教研活動更有效

我們對教師所認為的「有效教研活動」形式進行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見圖1):94.76%的教師認為「集體研討」更有效,;91.18%的教師認為「有專家指導的研討」更有效。

八個區的統計資料十分接近,可見是個很有共性的結論。我們又對不同教齡教師的問卷結果做差別的顯著性分析,發現差別不明顯,也就是說不同教齡的教師對上述結論均有很高的認同度。

圖1教師認為有效的教研活動形式

然而,對目前常規的集體教研活動,老師們的滿意程度似乎並不理想(見圖2):有18.37%的教師認為參加教研活動的大部分時間是「很有收穫」,56.

46%的教師認為「較有收穫」,22.33%的教師認為「略有收穫」,有2.83%的教師認為「令人失望」。

與此同時,八個區的教師都一致認為,目前「同事之間的隨時交流」要比「教研組的常規活動」更有效(見圖3)。

圖2你參加集體教研活動的滿意程度

圖3你認為哪種教研活動更有效

老師為什麼對集體教研活動既歡迎又覺得不滿意呢?學校教研活動中的問題在**呢?

2.「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以應付考試為中心」是當前學校集體教研活動中的突出問題

我們採用thurston統計方法,試圖測評教師心目中哪個是「當前學校教研活動中的突出問題」。我們根據訪談結果歸納出了五個方面的選擇支:①活動計畫性、針對性差;②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③理論學習離課堂實際太遠;④以應付考試為中心;⑤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

thurston統計法是一種用於測評某個問題或事物在人心目中的位置的一種方法。簡單地可以解釋為:五支選擇分別位於五個端點,如右邊的圖形表示。

要選出哪一端最突出是有難度的。但若將五支選擇中的每兩個端點單獨拿出來一一比較,然後作統計處理,我們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哪個在我們心目中的分量重一點,或稱為心理量值(取值範圍為0到1之間)。

統計結果顯示:「任務布置多、深入研究少」、「以應付考試為中心」是教師心目中認為的「當前學校教研活動中的突出問題」,而且八個區在這方面的資料擬合度很高(見圖4)。

圖4當前學校教研活動中的突出問題

訪談中,一位教研組長的話,讓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細節有了了解:

現在區級教研活動通常是傳達上級教研部門工作要點、布置教學工作,考後試卷分析;學校層面的教研活動則往往是再向全體教師傳達區級教研會議精神。總之,現在教研活動的模式可以概括為:開學初布置任務與要求——中間組織一兩次聽課評課活動——布置期中考試工作——考後情況分析——中間再組織一兩次聽課評課活動——布置期末考試工作——總結與表彰會,很少有研究成分。

目前在中小學教研活動中佔比重最大的是「聽布置,執行具體事務」,而這些與教研活動的核心工作「教學研究」相比,「管」的色彩似乎偏濃。其次,「以應付考試為中心」也是當前學校教研活動的另乙個普遍問題,而且隨著年段的增高這個問題尤為突出。看來現有的學校教研組尚未成為群眾性的、合作研究的實踐共同體,離開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還有相當距離。

3.「問題意識差,交流對話少」,教研活動中教師缺乏真正的合作學習,研討風氣有待進一步開創

我們同樣用thurston統計方法,了解「在集體教研活動中,老師覺得自己經常或擅長做的是什麼?」同樣根據訪談歸納出了五個選擇支:①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②梳理出討論中的主要問題;③聽別人發表意見;④表達自己的經驗與不足;⑤質疑別人的經驗與做法。

有意思的是,我們試圖問的是「最擅長和經常做的是什麼」,但統計圖中(見圖5)展示給我們最明顯的卻是:教師自以為「不擅長或不經常做」的是「質疑別人的經驗和做法」、「表達自己的經驗與不足」.

圖5在集體教研活動中你經常做或擅長做的事

當我們問起學校教研活動中的問題時,一位特級教師說了這樣一段話:

公開課研討活動是一種較主要的教研活動形式,但相當一部分公開課研討的研討力度也很不足。研討課缺乏真實性,上成示範課,沒有開展實質性的討論,教師點評一般只是泛泛而談、空洞乏理,有時是礙於面子,更多的是由於教師沒有深入思考,不能追究問題的本質。這樣的教研組活動對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幫助是不大的。

有問題、有不足才有討論。沒有質疑,沒有提問,「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討論是形式的,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討論,構不成教師的群體合作學習。這個結論似乎與前面的結論「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有了某種呼應。

因為這裡可能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任務布置多了自然討論少了。還有一方面是上面那位特級教師說的,教師們不會討論,即教師缺乏公開自我、傾聽與回應以及問題化與問題解決的習慣與能力。這些都是需要特別予以關注的。

4.教師對「專業引領的要求強烈,但實際得到的支援明顯不足」

我們問:教研活動中「教師最想得到的幫助是什麼」和「實際得到的幫助主要來自於什麼」。選擇支有五個:圖書資料、網路資訊、校內專家、教研員和專業研究人員,被試允許作多支選擇。

統計結果(見圖6、圖7)給我們強烈的視覺感受是:教師對於有著人際互動的、有針對性的、有過程的「專業研究人員」和「教研員」的指導有著十分強烈的需求。可是老師們在現實中得到他們的幫助卻十分有限。

資料表明,教師最想得到的幫助,是「專業研究人員」或「教研員」的各佔61.5%和60.9%。教師對於來自研究人員的幫助是相當需要的,訪談中老師們這樣表述:

由於長期埋頭於以重複為特徵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對很多教育教學問題視而不見,見慣不怪,習以為常,因此,特別需要研究人員提供專業指導,幫助我們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還有的老師說:我們的教研活動往往只關心課怎麼上,板書怎麼設計?提哪些問題等技術問題,缺乏從理論層面上對教材、教法和學生的認知基礎與風格加以分析與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從整體把握教學設計。

還有基層學校校長、教導主任等事務性工作多,佔了大量時間。我們希望有專家的指導。

但現實中來自這方面的指導似乎特別欠缺。資料表明,教師實際得到的幫助,來自教研員的佔49.23%%,來自專業研究人員的僅佔17.

28%。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有現有的機制上的問題;有研究人員隊伍的數量問題;可能也有專業人員本身的意識和能力問題等等。

圖6教研活動中你最想得到的幫助

圖7教研活動中你實際得到的幫助

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在校學生2500多人,學生一日三餐在校用餐,有1300多人晚上在家住宿。存在的問題 1 學生學習 生活空間擁擠狹小。因為學生人多,致使教室 食堂 寢室人滿為患,操場也不夠學生同時鍛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硬體資源不足,實驗室 教室 閱覽室 圖書室等不能按照要求到位。學校實行封閉...

學校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面對社會不斷高漲的優質教育需求,以及當下學校管理出現的諸多問題與矛盾,學校管理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創新。由於教育管理工作的複雜性與特殊性,以及學校管理者素質與學校群體構成等主客觀原因,目前部分學校在開展管理創新中存在著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或傾向...

學校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劉建2013 01 09 11 11 21 中國教育報2013年01月08日 學校管理創新應該是真實的改革創新 實踐的改革創新 科學的改革創新 傳承的改革創新 主動的改革創新與完整的改革創新。廣大中小學應以這樣的方 為基礎,大膽探索和試驗,不斷創新學校管理的內容 方法與模式,努力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