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如何稱呼學生

2021-04-07 09:36:14 字數 1768 閱讀 5223

作者:王麗巍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2023年第08期

不久前,我認真地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一些著作,也在網上登陸了他的部落格。他的乙個教育藝術理念就是:尤為注重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對學生的稱呼。

最令我難忘的是,***稱呼學生時的高超「藝術」。

***在與學生的書信交流中,開始的稱呼都是親切地稱呼學生的名字,如:在給雷雨龍同學的一封信中他對雷雨龍同學的稱呼是雨龍同學;落款總是你的朋友:李鎮西。

一句看似不經意的稱呼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師與學生平等交流、真誠交流的心。它所帶來的效果是超乎想象的。

我也曾**過一位全國特級教師講的《故鄉》示範課的錄影片,最令我難忘的是,那位老師稱呼學生時的高超「藝術」。比如,當老師講到閏土拿香爐和燭台這一情節時,他向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有誰見過香爐和燭台呀,它們是做什麼用的?

」乙個同學舉手回答說,他在福州的鼓山見過,那是用來敬香祭祀用的。老師以讚賞的口吻對那位同學說:「你真是見多識廣啊!

」後來,當老師再提問到這位同學時,他就這樣說:「我們再請這位見多識廣的同學來回答!」這位同學在老師賞識性的稱呼下,發言非常踴躍,課堂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被他給調動起來了。

通過特定稱謂對這位同學做出的激勵性提問,無疑像三月裡溫煦的春風,催放了教室裡滿園的春色。同學們都異乎尋常的熱烈而又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他們爭相舉手搶答問題,而這位老師則成竹在胸、游刃有餘地駕馭著整個課堂,在意猶未盡、餘味悠長的回味中,這節課不知不覺間便走到了終點。在此,我不得不佩服那位老師稱謂學生的語言的藝術。

我想:這位老師與學生的關係相處得那麼融洽,教學效果那麼顯著,這一定和他的這種科學的教學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反之,我也見到過,且親身經歷過,有些教師這稱呼學生不僅不注重細節,反而厲聲厲色,讓學生聽而生畏,無形中產生了距離感,不利於師生的平等交流。正所謂,「親其師方能樂其道」。所以,在細節處更顯真功夫。

我說了這幾個例子,無非是想要證明,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當代教師的楷模、我的教法老師的教學經驗,無不給我們這些年輕的教育工作者以思想的啟迪和行動的指南。

社會生活很講究人際交往,學生也是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之中,他們也需要溝通,也需要關愛,也需要情感,所以,對學生友好禮貌、平等相處就顯得異常重要。而「稱呼」是人際交往(師生交往)的起點,反映著人與人(師生)之間的關係,反映在教師的思想修養中。因此,禮貌得體的稱呼語,不僅可以激發和控制學生情緒,而且還可以溝通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係,進而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對學生藝術地使用「稱謂語」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首先,教師稱呼學生的語氣語調,應隨著教育教學的不同目的而變化。或溫和(例如上課提問、生活交談、討論問題等);或嚴肅(例如批評學生);或激昂(例如讚賞學生)。但,不管你用哪種語氣和學生說話,都應充滿感情,充滿關愛。

讓學生清楚地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關鍵還是要老師有關愛學生的真摯感情。

其次,採取恰當的稱呼形式也能增強「稱呼語」的感**彩,如我大學時的王桂玲老師只稱呼學生的名,不稱姓,就讓人感到無比親切。由此可見,特定稱謂具有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教師對學生的稱呼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直呼其姓名

這種稱呼方式應除了在一些正式場合使用外,一般場合應盡量較少使用。

(二)僅叫名字(雙字姓名除外)

這種方式多用於上課提問、平時交往、個別談心等場合,可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可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三)以雅稱相呼

有些同學有好聽、文雅的綽號,如果你在一些娛樂、遊戲等非教學場合對學生以綽號相稱,你會讓學生覺得:你們之間很平等、很親切、很融洽。

語文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品味語言能力

摘要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朗讀,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句,隨機點撥,由文入理,在教授朗讀的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所包含的意蘊和揣摩語言的情韻,關注課文的表達方式,依託教材,注重積累,學會咬文嚼字體味語言的魅力,最後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生自主學習與指導的關係 安曉英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這裡所講的 自主學習 是指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以張揚學生個性為宗旨,以促進學生更積極地 更主動地 更好地學習為目標,是學生 自我導向 自我激勵 自我監控 的學習。其核心在於 自主 突出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決定...

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興趣主要產生於認識的需要,並且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建立,所以說穩定的興趣應該是後天形成的。我們只有充分認識興趣的基本性質,把興趣的培養和教學工作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始終以一種積極 愉快的情緒體驗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如果能夠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興趣所在,充分激發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