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與人力資源概論 串講

2021-03-29 02:41:38 字數 4795 閱讀 5635

第二章:

p7 人口(概念)是指生活在特定社會制度、特定區域、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的總稱。

人口的社會屬性表現為.:人口發展過程、人口結構和人口變遷都是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進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人口的生存和發展,社會生產和分配制度影響和制約人口的生物屬性;人口發展過程、人口結構和人口變遷都是一定的社會文化中進行的,表現為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全部人文環境以及婚姻家庭制度影響人口生物屬性;人口發展過程、人口結構和人口變遷都是一定的政治制度進行的,表現為維持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性的規範和控制力量有限和制約人口的生物屬性。正式人口表現的社會屬性,是人口增值這種生物性行為具有社會特性,是人類的本質。

所以人口現象的本質是一種社會現象。

人類增殖與動物增殖的根本區別:兩者與自然界的關係不同;兩者個體間的關係不同;兩者生活的環境不同;兩者決定性的因素不同。

p9人口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3個):人口是全部人類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人是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人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又是社會財富的消費者。

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主要內容構成其人口理論的兩個原理,一是食物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人力兩性間的性慾是必然的;兩個技術的論斷。人口的增長與土地的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是不平衡的,前者要快於後者;減少人口的兩種途徑。一種是「積極抑制」,通過提高死亡率,減少現有人口數量,主要手段有戰爭、瘟疫、饑荒和各種疾病等,另一種是「預防性抑制」,即通過限制出生人數來控制人口增長,主要手段有晚婚、避孕、流產、殺嬰和節欲;人口波動規律的理論,一是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資料生產限制,二是只要生活資料增長,人口一定不斷增長,三是抑制人口增長力量使現實人口與生活資料相平衡。

p13 對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基本評價:馬爾薩斯首次系統地闡述了人口發展核心問題,並將其理論化。隨後的人口理論都是在馬爾薩斯理論的批判和反思中發展起來的。

最大的貢獻是把人口增長與生活資料增長聯絡起來,人口增長與生活資料增長要相互適應。這是人口理論關注的基本問題,只要人類社會存在,這一問題就仍然具有思考意義其理論就有借鑑和批判的價值。

第三章人口結構:是指一定地區和一定時間按一定的質的規定性來劃分與組合的人口總體內部的比例關係。

自然結構:是根據人口的自然特徵來劃分的,它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屬性的質的規定性。

p39 地域結構:是根據人口居住地的地域特徵來劃分的,它既有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環境特徵一面,又有反映其社會經濟環境特徵的一面。

社會結構

p43 人口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部門按三次產業劃分後彼此之間及其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比例關係和結合狀態。

p46 城鎮化過程主要包含(4個):鄉村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化並集聚和居住在城鎮,他們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漸脫離農村而轉向城鎮;在城鎮人口數量和比重增加的同時,城鎮數量隨著增加並逐漸形成各種規模和不同型別相結合的城鎮體系;隨著非農化和工業化發展,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佔絕對多數,城鎮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心,對鄉村地區以至全國產生日益強大的影響;傳統農業社會轉變為現代化工業社會。

p51 人口城鎮化模式可以劃分(4個):同心圓輻射模式,即以市中心去為圓心;扇形擴充套件模式;多核心板塊對接模式;帶狀聯接模式。

p53 總的說來滯後於工業化的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3個):長期實行城鄉村雙重體制和嚴格限制城鄉遷移的政策,這些做法既影響城鎮化發展,也妨礙二元經濟結構轉變;長期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而重工業為資金技術密集型,和發展輕工業相比,不利於大量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並使之轉化為城鎮非農人口;長期全面實施指令性計畫經濟,嚴格限制市場經濟和個體經濟發展,把它們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而加以打擊和取締,甚至限制沿海大城市的發展,使他們難以發揮經濟中心的作用。

第四章p56 人口的自然變動(概念):是指出生與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數量的增減,以及人口性別與年齡結構變化的過程。

p62 第三段嬰兒死亡率的的高低對人口自然增長有著重大影響。首先,在一般情況下,嬰兒死亡率較高,淨增的新生人口就較少,從而人口自然增長就比較緩慢;反之,嬰兒死亡率較低,淨增新生人口就較多,人口自然增長的速度就較快,規模就較大。其次,一般來講,四我對出生可以產生「反饋」作用。

在高嬰兒死亡率地區或時期,往往伴隨著高嬰兒出生率。尤其在經濟不發達地區,老年人口需要由自己子女撫養,為使自己年老時有足夠子女,必須有更高的嬰兒出生率。最後嬰兒死亡率高低影響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含義是:

假定乙個人按某一分年齡死亡率度過其生命的全過程。在活到某一年齡時,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一般情況是用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來進行比較分析。

p66 人口的自然變動.最終是以人口的自然增長表現出來的,它是人口出生與死亡兩個相反的運動過程的綜合表現

人口自然增長的型別(3個):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長模型;高出生、低死亡、高人口自然增長型;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長型別。

p68 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 (4個):政策因素;婚姻因素;文化因素;社會經濟因素。

p69 文化因素 (3個):婦女受教育水平提高,求學時間就越長,為此必然會推遲結婚,推遲生育;婦女受教育程度高,其事業和職業要求投入極大經歷和時間,就必須減少其自身用於生兒育女的精力和時間;婦女文化水平高,容易接受計畫生育政策的宣傳,能夠按正常要求,安排自己生育後代。

p70 社會經濟因素 (3個):勞動力培養費由的變化;老有所養的變化;經濟發展水平高,勞動力本人的受教育和在學習所需時間長,精力消耗多,使之不得不晚婚、晚育、少育。

第五章p82 人口與經濟發展的一般辯證關係:人口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相互影響與相互制約的辯證關係;在人口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中,經濟工作對人口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人口發展水平對經濟發展方向與水平具有重要影響與制約作用。

p84 社會經濟對人口自然變動的決定性影響:具體表現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出現差別生育率上。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時候集團和不同職業人口因所處社會經濟地位和生活條件不同,經常出現不同的生育率;在不同階級、不同經濟地位和不同生活水平的人口中,還存在著差別死亡率。

也反映了社會經濟對人口變動的決定性影響;在同一社會裡,經濟地位和生活水平、比較高的解除的死亡率,通常要比經濟地位和生活水平較低的階層的死亡率低得多。總之,無論是生育率還是死亡率,都和人口經濟地位、收入與生活水平呈負相關變化。

社會經濟對人口遷移變化的決定性影響:人口分布及其發展趨勢,取決於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力分布;人口遷移變動同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下獲得生活資料的難易程度和方式有關;人口流動的流向和流量,歸根到底也取決於社會經濟。

p86 社會經濟對人口社會結構變化的決定性影響:人口社會結構的性質與內容歸根到底取決於社會經濟;人口社會結構變動和發展進步趨勢也取決於社會經濟;社會經濟制度變革是人口社會結構急劇變動最重要原因。

人口(勞動力人口)對生產的影響:一定數量和密度的人口的存在是人類歷史的開端;人口增長在一定意義上要同社會生產的增長成比例,同時人口增長必然要求社會生產能提供更多的生活資料;人口數量、素質和結構在一定的生產條件下對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人口自然增長結構、地域結構和社會結構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生產和經濟發展;人口分布和人口遷移流動對生產和經濟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人口對收入分配.資金積累和投資的影響:從事物質資料市場的勞動者是國民收入生產的必要前提;人口發展不僅影響國民收入和人均收入的水平與增長速度,而且影響國民收入和人均國民收入的分配;從社會巨集觀角度看,人口投資是社會人口投資;從家庭的微觀角度看,它是家庭人口投資。

p92人口質量有廣義與俠義之分:狹義人口質量是指微觀個體基本素質總和,包括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等主要內容;廣義人口質量是指巨集觀人口結構素質的總和,包括人口規模、年齡與性別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就業結構、產業結構、人力資源流動質量以及人力資本存量等主要內容。

人口質量主要包括 (3個):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與勞動技能素質;思想道德素質。

p93 俠義的人口質量 (7個):人口特徵;勞動力特徵;就業水平;失業;教育結構;生活質量;勞動者態度。

廣義的人口質量 (5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人口產業結構;人口職業結構;人口流動結構。

人口數量與人口質量的關係: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存在替代轉換關係。

p97 教育與人口的關係:發展教育事業有利於提高人口素質;發展教育事業有利於控制人口數量。

第六章p104 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們的總稱

p106 人才資源(概念):是指乙個國家或地區具有較強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的總稱。

人力資本(概念):是指通過各種形式的投資而提高了人的素質和技能。

p108 人力資源的外延:處在勞動年齡之內,正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佔大部分,稱:適齡就業人口;尚未達到勞動年齡,即「未成年勞動者」;已經超過勞動年齡,即「老年勞動者」,這三部分構成就業人口總體。

處於勞動年齡之內,就業勞動能力和意願的人口,稱「求業人口」,構成經濟活動人口。

p109 人力資源的特徵 (8個):能動性和創造性;再生性和可塑性;持續續和時代性;時效性和無限性;流動性和共用性;個體性和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形成是人們社會勞動和生命過程的結果;進步性和發展性。

p110 人力資源的能動性(3個):自我強化;選擇職業;積極勞動。

p111 人力資源的再生性 (3個):人口的再生產;勞動力的再生產;勞動能力的再生產。

p115我們必須對人力資源有正確的認識:1.人力資源是國民經濟的特殊資源,緣於【它是生產力要素中唯一能動主體要素,第一資源;它是現代經濟增長內生要素;它可以創造價值,而且還可以增加價值】;2.

人力資源是稀缺性資源。因為【人力資源生成是有條件的,它有個自然成長、發育過程,特別是適應經濟發展,更需要專門培養教育工程,並非隨意取來即用;人力資源可以不斷利用、改造大自然,發現、發明、創造物質資源,相對於自然界改造和物質資源而言,人力資源是稀缺資源;人力資源既是消費力,更是生產力,它是財富創造和財富不斷增加的泉源】有人力資源需要開發,而且開發經驗投資連續性。只有不斷進步人力資源開發,並把它作為最重要的第一志願要素方能在經濟發展額社會進步中發揮出特殊作用。

人力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3個):人力資源作為國民經濟的根本性要素,是構成社會經濟運動的基本前提;人力資源能夠推動物質資源,自動適應物質資源,利用國民經濟資源;人力資源是國民經濟增長點主要潛力。

人力資源概論

第1章人力資源管理基本概念與原理 1 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概念 管理的成本收益。2 效率與效益的含義 1 效率 通常是指某種活動功率的高低 速率的快慢,貨在一固定時限內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效率高低並不能完全反應所從事的工作的內涵和本質。乙個無用或有害的高效率只會導致更多資源的浪費,我們追求的是有效益的效...

人力資源規劃概論

短期目標 建立統一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資訊平台 即員工關係 薪酬福利管理 績效考核等 實現準確 快捷的人力資源資料統計 建立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中期目標 實現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管理流程 提公升總體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建立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實現人力資源無紙化管理 長期目標 建立並推廣能力模型 大規模提公...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8 在我國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加班工資應不低於本人日工資或小時工資的 a.50 b.150 c.200 d.300 9 追求工作中的安全與穩定感的人的職業錨型別屬於 a.管理型 b.創造型 c.安全型 d.自主型 10 重視員工的適應 忠誠感和承諾,認為年齡 資歷 經驗非常重要的企業文化型別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