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經大學管理學期末複習重點

2021-03-26 21:38:48 字數 5087 閱讀 2557

管理學重點

第一章一:管理的定義:

通過資訊獲取、決策、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職能的發揮來分配、協調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可以呼叫的資源,以實現單獨的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

二:管理的職能?

1、計畫:制定目標並確實為達成這些目標所必需的方法、途徑和程式。

2、決策:為了完成一定的任務目標,從若干個可行方案中選擇乙個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

3、組織:根據工作的要求與人員的特點,設計崗位,通過授權和分工,將適當的人員安排在適當的崗位上,用制度規定各個崗位的職責和上下左右的相互關係,形成乙個有機的組織結構,使整個組織協調運轉。

4、領導:領導者運用自己的權力與地位對組織成員施加影響、以引導和促使成員努力地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過程。

5、協調:是指組織消除分歧,達成共識,行動一致,良好運作的管理活動。

6、控制:主管人員對下屬的工作進行測量、衡量和評價,發現問題,並採取糾正措施的管理活動。

7、人事:對組織成員加以選拔、使用、培訓、考核和獎懲等一系列的活動。

8、資訊:是指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對資訊資源的收集、整理、傳輸、使用和儲存的活動。

第二章一:管理的四個基本原理?

1系統原理; 2人本原理; 3動態原理; 4效率原理

二:系統原理包含的基本要點?【簡答】

1)整體性原理:系統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及要素與系統之間的關係以整體為主進行協調,區域性服從整體,使整體效果為最佳

2)動態性原理:系統作為乙個運動著的有機體,其穩定狀態是相對的,運動狀態則是絕對的

3)開放性原理 :明智的管理者都應當從開放性原理出發,充分估計外部與本系統的聯絡,努力擴大本系統從外界吸入的物質,能量和資訊

4)環境適應性原理 :系統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外界不斷發生聯絡的

5)綜合性原理 :把系統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種因素聯絡起來,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規律性

三:人本原理的基本要點?【簡答】

1、職工是企業的主體

2、有效管理的關鍵是職工參與

3、現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發展

4、管理是為人服務的

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是人本管理原理的基本內容和特點。

第三章一:泰羅科學管理理論包含的要點以及對現在企業的啟示?【論述】

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2、為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

3、標準化原理,即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準化。

4、實行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即計件工資制)

5、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工人和雇主雙方都要來一次「精神革命」

6、把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

7、用標準化的方法代替經驗工作法

8、實行職能工長制

9、實行例外管理

二,梅奧霍桑試驗的結論(即人際關係學說的主要觀點 )?

1、組織中的人是「社會人」。

2、正式組織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有很大的差別:①正式組織以效率的邏輯作為重要標準。

②非正式組織以感情的邏輯為重要標準。

3、新型的領導能力在於提高職工的滿足度

新的領導能力:能夠在工作效率和職工感情之間取得平衡。

滿足度:主要是指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社會需求的滿足度。

三:法約爾的理論觀點?(5職能14原則)

1、管理的要素(管理五要素)

(1)計畫。一項良好的計畫應具備統一性、連續性、靈活性和精確性的特點。

(2)組織。包括組織結構、組織活動和相互關係的規章制度,以及職工的招募、評價和訓練。

(3)指揮。為了使組織更好的發揮作用就需要指揮。

(4)協調。組織中的一切工作都應該和諧地配合,各職能要素也應協調地發揮作用。

(5)控制。檢驗每一件事情是否同所擬訂的計畫、發出的指示和確定的原則相符合,其目的是發現、改正和防止重犯錯誤。

2、管理的原則(十四項原則)

(1)勞動分工。 (2)權力與責任。 (3)紀律。 (4)統一指揮。 (5)統一領導。 (6)個別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7)人員報酬。 (8)集權。 (9)等級系列。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員的穩定。 (13)首創精神。

(14)集體精神。

四:60年代後各個管理流派的代表人物及觀點?(掌握人物,了解觀點)【選擇,判斷】

1.管理過程學派早期代表人物是法約爾,戰後的代表人物是孔茨;

2.經驗主義學派代表人物: 彼得.德魯克;艾爾弗雷德.斯隆;亨利.福特

3.社會系統學派創始人是美國高階經理人員和管理學家巴納德。

4.決策理論學派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和社會科學家西蒙。

第六章:

一決策的含義:【名詞解釋】

決策是組織為了達到某一目標、目的或企圖,在眾多方案中選擇乙個最優的方案或過程,並加以實施的過程。

二決策的過程:【簡答】

1、判斷問題---認識和分析問題:

確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洞察力.預見性.敏感性

問題的出處.原因:因素,資訊,真正的原因

2、確定目標

決策目標是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的,即根據問題的現狀、要求和解決的可能性提出決策所希望達到的結果。目標必須明確、具體、協調和可行。因此目標應具備3個特點,即目標值可以計量、實施目標有明確的責任和完成目標有時間規劃。

3、收集資料

決策過程是資料的蒐集、處理、傳遞的過程。資料是決策的基礎,是控制決策實施的依據,是檢驗決策是否正確的尺度。沒有一定的資料既不能為決策作出定性分析,也不能出作定量分析,因而必須占有必要的資料。

4、制定方案

在確定目標後,在分析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制定決策方案。制定決策方案就是尋找實現決策目標的手段。為了實現目標,人們總是去追求最佳的手段,所以要擬出多種方案可供比較和選擇。

5、方案選擇

根據已選定的決策目標,從所有可供選擇的方案中選擇乙個最佳方案,或者選擇乙個最滿意方案。

6、執行決策

決策方案的實施是決策的延續和具體化,並且是檢驗決策是否正確的基本環節。有時為了驗證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方案選定以後需要進行一些區域性試驗。驗證可行時,即可進入實施階段,如果不可行,則要修正決策。

7、追蹤檢查

由於決策是個動態過程,是在動態中逼近目標的,因此就必須對實施過程中的情況和結果不斷、及時地追蹤檢查。所謂追蹤檢查,是把實施方案與實際執**況進行對比分析,及時研究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對策。

三、決策樹法【簡答】

所謂決策樹法就是利用樹圖模型描述決策分析問題,並直接在決策樹圖上進行決策分析。決策準則可以是損益期望值,或者是經過變換的其他指標值。

優點: ①決策樹反映整個決策過程,使決策者能夠以一定順序,有步驟、有條理地去周密考察各有關因素;

②決策樹方法要求決策者考慮檢驗所有可能的結果,合意和不合意的都同樣要進行考慮;

③決策樹以一種非常直觀、簡明的方式,用圖形把決策過程形象地顯示出來,使更多的人了解這個決策過程,以便用集體智慧型進行決策;

④決策樹方法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計算和模擬,可以觀察分析這些備選方案的變化對最終結果產生的影響。

第七章:

一、計畫的定義【名詞解釋】

計畫是關於組織未來的藍圖,是對組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目標和實現目標途徑的策劃與安排

二、計畫的過程:【簡答】

1.確定目標。計畫工作的第一步是在估量機會的基礎上,為組織及其下屬的每個工作單位確定計畫工作的目標。目標規定預期的結果,為管理者和每個人指明方向。

2.確定前提條件。計畫工作的第二步是確定一些關鍵性的前提條件,並使計畫制定人員對此取得共識。所謂計畫工作的前提條件就是計畫工作的假設條件,即計畫實施時的預期環境。

3.擬定備選方案。在過去的計畫方案上稍加修改或略加推演是不會得到最好的方案的。此外方案也不是越多越好, 即使我們可以採用數學方法和借助電子計算機的手段幫助計畫的制定, 還是要對候選方案的數量加以限制, 以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對少數最有希望的方案的分析方面。

4.評價各種備選的方案。計畫工作的第四步是按照計畫的前提條件和目標來權衡各種因素, 比較各個方案的利弊,對各個方案進行評價。顯然,確定目標和確定計畫工作的前提條件的工作質量, 直接影響到方案的評價。

5.選擇方案。這是在前四步的基礎上做出的關鍵一步。如果發現有兩個可取的方案時,必須決定首先採取哪個方案,而將另乙個方案也進行細化和完善,並作為候選方案。

6.擬定輔助計畫。輔助計畫是總計畫的分計畫。總計畫要靠輔助計畫來保證,輔助計畫是總計畫的基礎。

如雇用和培訓各類人員的計畫、採購和安裝零部件的計畫、建立維修設施的計畫、制定飛行時刻表的計畫以及廣告、籌集資金和辦理保險的計畫。

7.編制預算使計畫數量化。計畫工作的最後一步是將計畫轉化為預算, 使之數位化。預算實質上是資源分配計畫。

預算工作做好了,可以成為綜合平衡各類計畫的一種工具,也可以成為衡量計畫完成進度的重要標準。

三、目標管理【簡答,論述】

1.定義:目標管理是通過設制目標,層層分解目標和目標完成這樣的過程,通過員工自主管理的方法來達到組織目標的管理方法。

2.目標管理的過程和步驟

1)制定組織的整體目標。

目標管理從制定目標開始。制定目標包括制定企業的總目標及總目標的展開,即根據總目標自上而下各自制定部門目標和個人目標。

2)目標的實施。

目標確定之後,就進入了實施階段,這也是目標管理的關鍵環節。在目標實施過程中,不是靠上級的嚴格監督和控制,而是靠執行者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上級只是按照例外原則,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指導、監督和幫助。

3)成果評定。

目標管理特別強調成果,重視成果評定。

①自我評定:每個人對照目標要求和實際工作成績進行自我評價,成果評定以自我評定為主。

②民主評定:結合各部門、各環節以及每個人的分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民主討論,集體評定。

3,目標管理的優缺點

優點:(1)它是比較科學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往往會帶來良好的績效,祈禱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目標管理有助於改進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

(3)目標管理啟發了自覺,進一步調動了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士氣;

(4)目標管理表現出良好的整體性;

缺點:(1)目標難以制定;

(2)目標管理的哲學假設不一定都存在,這裡不僅指群眾,而且也包括領導;

(3)目標的商定很費時間;

第八章一.組織的含義:[名詞解釋]

組織是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目標,在分工合作基礎上構成的人的集合。在管理學中,組織被看作是一些單位和個人之間的關係的網路式結構;

浙江財經大學管理學期末複習大綱

1.根據明茨伯格,管理者在企業中扮演哪些角色?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論 認為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根據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 3種型別10種角色 人際角色資訊角色 組織代表 領導者 聯絡者 資訊方面的角色 監督者 傳播者 發言人 決策方面的角色 企業家 調解人 資源分配者 談判者 2.簡述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浙江財經大學管理學複習

管理學從管理發展過程和管理實踐的要求來看,管理歸納起來應體現以下幾點基本含義 1 管理的目的性。2 管理是乙個過程,即計畫 組織 控制 指揮和協調。3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開展。4 管理的工作內容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組織的目標。根據上述相關內容,管理定義可以概括為 管理是通過有效地計畫 組織...

財經大學《管理學》期末模擬試卷和答案B

b卷1.對基層業務管理人員而言,其管理技能側重於a a.技術技能 b.財務技能 c.談判技能 d.營銷技能 2.行為科學理論認為 人是a a.經濟人b.社會人 c.複雜人d.自我實現人 3.決策過程的第一步是a a.明確目標 b.診斷問題 c.擬定方案 d.篩選方案 4.決策的原則是b a.最優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