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窯設計說明書

2021-03-26 21:37:45 字數 4129 閱讀 8083

2 設計任務書

3 原始資料

3.1坯料組成:

sio2 al2o3 cao mgo feo k2o na2o tio2 灼失

65.7 20.04 0.32 0.23 0.34 3.12 0.20 4.9 4.8

3.2 線收縮率

線收縮率為11%

3.3 燒成週期

燒成週期為17小時,可調

3.4 燃料

天然氣組成:ch4 c2h6 h2s co2 n2 其它

86.8% 0.11% 0.879% 4.437% 8.1% 0.343%

3.5 燒成工藝確定 (見圖(3-1)燒成溫度曲線)

20 ~4502.3 小時預熱帶

450~6001.3 小時預熱帶

600~9001.8 小時預熱帶

900~12202.6 小時燒成帶

1220~12201.5 小時燒成帶

1220~8001.6 小時急卻帶

800~5003.0 小時緩卻帶

500~3501.4 小時冷卻帶

350~801.5 小時冷卻帶

圖3-1燒成溫度曲線

4 窯體主要尺寸的確定

4.1 棚板和立柱的選用

根據原始資料,採用裸燒方式即可滿足要求,選用棚板的材料是堇青莫來石板,立柱的採用的是堇青莫來石空心立柱,其體積密度為2.0 g/cm3。

棚板尺寸:690×450×38 mm

支柱: 85×85×500mm

橫樑: 950×30×30mm

支帽: 105×105×27mm

4.2窯長及各帶長

4.2.1 裝車方法

在窯車的長度方向上設定2塊棚板,寬度方向上設定7塊棚板。棚板間的間隙在長度方向上為60mm,在寬度方向上為10mm,

由此確定窯車車面尺寸為:長:690×2+60=1440 取1500mm

寬:450×7+10×6=3210mm

4.2.2 窯長的確定

每車裝載製品數為13件。

窯長l= ==80.76m

窯內容車數:n=80.76/1.5=53.84輛,取54輛。

全窯不設進車和出車室,所以窯有效長為54×1.5=81m 取82m

4.2.3 各帶長度的確定

根據燒成曲線:

預熱帶長=(預熱時間×總長)/總燒成時間= 5.4×82/17=26m

燒成帶長=(燒成時間×總長)/總燒成時間=4.1×82/17=20m

冷卻帶長=(冷卻時間×總長)/總燒成時間= 7.5×82/17=36m

4.3窯車車面尺寸

4.3.1 窯車

窯內容車數54輛,則

推車時間:17×60/54=18.8 min/車;推車速度:60/18.8=3.2車/小時。

窯車架高225mm,窯車襯面邊緣用三層的輕質磚共260mm,在窯車的中部鋪4層矽酸鋁纖維棉和1層函鋯纖維毯。

窯車總高為:225+260=485mm

在車面與棚板間留火道,其高度為300mm。

4.3.2 確定窯截面的尺寸

根據窯車和製品的尺寸,窯內寬b取3550mm。

4.3.3 窯車車面上窯牆高設計

由窯車平面至窯頂設計尺寸:由於連體座便器尺寸的不確定性,其高度一般在700mm到800mm左右,故取預熱帶、冷卻帶:1200mm,為了加強傳熱,燒成帶加高100mm,所以取1300mm。

4.4全窯高

窯全高(軌面至窯頂):預熱帶、冷卻帶為1200+485=1685mm;燒成帶為 1300+485=1785mm。

5 窯體及工作系統的確定

5.1 窯體

以2公尺為乙個模數單元節,全窯76公尺,共有38節。窯體由窯牆主體、窯頂和鋼架組成窯體材料由外部鋼架結構(包括窯體加固系統和外觀裝飾牆板)和內部耐火隔熱材料襯體組成。砌築部分,均採用輕質耐火隔熱材料。

窯牆、窯頂和窯車襯體圍成的空間形成窯爐隧道,製品在其中完成燒成過程。

5.1.1 鋼架

每一鋼架長度為2公尺,含鋼架膨脹縫。全窯共38個鋼架結構,其高度、寬度隨窯長方向會有所改變。鋼架主要由輕質方鋼管、等邊角鋼等構成,採用焊接工藝,並在焊接處除去焊渣、焊珠,並打磨光滑。

窯牆直接砌築在鋼板上,鋼架承擔著窯牆和窯頂及附屬裝置的全部重量。

5.1.2 窯牆

窯牆採用輕質耐火隔熱材料。常用材質如下:堇青莫來石板、莫來石絕熱磚、聚輕高鋁磚、輕質高鋁磚、輕質粘土磚、含鋯散棉、矽酸鋁棉等耐火材料。

窯牆砌築在鋼結構上。每隔兩公尺留設20mm左右的熱膨脹縫,用含鋯散棉填實。窯牆最外面用10mm厚的碳酸鈣板。

5.1.3 窯頂

窯頂是由吊頂板或吊頂磚和角鋼或細鋼筋等組成的平頂結構。角鋼直接焊接在窯頂鋼架上,細鋼筋則是做成鈎狀掛在窯頂鋼架上。吊頂板或吊頂磚與角鋼或細鋼筋緊固。

這樣,窯頂的重量也由鋼架承擔。

在窯頂上,鋪厚度適宜的保溫棉和耐火棉,窯體材料的輕質化,可大大減少窯體蓄熱。

5.1.4 檢查坑道和事故處理孔

由於窯車上棚架穩固,不容易發生倒窯事故。即使發生窯內卡車或者其他事故,也可停窯,能夠快速冷卻下來,再進行處理,對生產影響不大。因此該隧道窯不設定窯內車下檢查坑道。

這樣既簡化了窯爐基礎結構,減少了施工量和難度,又降低了成本,窯體保溫也得到明顯改善。

5.1.5 測溫孔

為了嚴密監視及控制窯內溫度和壓力制度,及時調節燒嘴的開度,一般在窯道頂及側牆留設測溫孔安裝熱電偶。測溫孔的間距一般為3-5公尺,高溫段布置密集些,低溫段布置相對稀疏。本設計在窯體的第1節~13節,在第1節設定一處測溫孔,接下來每隔一節設定一處測溫孔,共7處測溫孔;在進入燒成帶之後的第14節與16節各設定一處測溫孔,第18、20、22節的窯頂和窯側牆處設定測溫孔,共6處測溫孔;第24,26,28,31,33,35,37,38節各設定一處測溫孔,共8處測溫孔。

因此在燒成曲線的關鍵點,如窯頭、氧化末段、晶型轉化點、成瓷段、急冷結束等都有留設。

5.1.6 曲封、砂封和車封

窯牆與窯車之間、窯車與窯車之間做成曲折封閉。曲封面貼一層高溫耐火棉。窯車之間要承受推力,所以在窯車接頭的槽鋼內填充散棉,以防止上下漏氣。

砂封是利用窯車兩側的厚度約6——8mm的鋼製裙板,窯車在窯內運動時,裙板插入窯兩側的內裝有直徑為1——3mm砂子的砂封槽內,隔斷窯車上下空間。砂封槽用厚度3mm左右的鋼板製作而成,且留有膨脹縫。在預熱帶頭部緩冷段頭部的窯牆上各設定一對加砂鬥。

5.1.7 窯爐基礎

窯爐基礎、拖車道基礎、回車線基礎用毛石、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三七灰土三層夯實。

5.2 排煙系統

為了更好的利用煙氣的熱量能,採用分散排煙的方式。在預熱帶1~6節設17對排煙口,煙氣由各排煙口經窯牆內水平煙道進入窯內垂直煙管,彙總到排煙總管由排煙機抽出,送到成型車間乾燥坯體。

5.3 氣幕的設定

1號車位窯頭設封閉氣幕。考慮到煙氣溫度不是很高,故窯頂採用鋼板風盒,出風與進車方向成45度角;窯兩側牆內豎插管道,管壁開孔與進車方向成45度角。封閉氣幕的風源為外界空氣。

5.4 燃燒系統

此窯採用小功率多分布高速調溫燒嘴的布置方式。兩側垂直和水平交錯排列,這樣有利於均勻窯溫和調節燒成曲線。下部燒嘴噴火口對準裝載製品的下部火道,上部燒嘴噴火口對準裝載製品上方的部分。

燒嘴磚直接砌築在窯牆上,採用剛玉莫來石材質。

燒嘴的具體布置情況為:8——17節下部設定15對共30只,18——23節上部設定12只,下部設定12對共24只。預熱帶帶前部的部分燒嘴和燒成帶上部燒嘴可能不開,為調節燒成曲線,增加產量留裝置用。

助燃風全部為外界空氣。

5.5 冷卻系統

製品在冷卻帶有晶體成長、轉化的過程,並且冷卻出窯,是整個燒成過程最後的乙個環節。從熱交換的角度來看,冷卻帶實質上是乙個餘熱**裝置,它利用製品在冷卻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加熱空氣 ,餘熱風可供乾燥用,達到節能目的。

5.5.1 急冷段

採用直接向窯內吹入冷風的方式,共設定了14對急冷風管,直接向窯內噴入冷風。並設定四對側部抽熱口。

5.5.2 緩冷段

製品冷卻到800~500℃範圍時,是產生冷裂的危險區,應嚴格控制該段冷卻降溫速率。為了達到緩冷的目的,本設計採用間壁冷卻的形式,在29至34節設定3組中空牆來進行間壁冷卻。

5.5.3 快冷段

在35-38節分上下兩排設定18對快冷風管,氣源為外界空氣。並在頂部設定抽熱口,由抽熱風機送至乾燥室。

隧道窯課程設計說明書

成都理工大學 窯爐設計說明書 題目 設計一條年產衛生陶瓷10萬大件的隧道窯 學號 200802040315 姓名 趙禮 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班級 08級材料 三 班 指導教師 葉巧明劉菁 目錄一 前言 二 設計任務與原始資料 三 燒成制度的確定 四 窯體主要尺寸的確定 五 工作系統的安排 六 ...

隧道設計說明書3類圍岩

2.1隧道平面設計 2.1.1隧道方案比選目的 通過對擬定的線路方案進行比選最後確定出最優的方案,確保線形適當 平面順舒 縱坡均衡 橫面合理 順應地形,路線對附近地區影響較小,安全性 用地 建設投資 養護費 行駛效能 施工的難易與當地環境和景觀相協調。使隧道洞口位置處於較好的工程地質 水文地質的地方...

設計說明書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化工設計 課程作業 題目 學生 班級 學號 指導教師 200 年月日 目錄 需註明說明書各部分的起始頁碼,題目和頁碼用 相連 主要題目用黑體字,每節題目用宋體字 設計說明書正文約20頁。全文本型一律採用宋體和times new roman英文。全文單倍行距。一級標題 章 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