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管理學原理簡答題

2021-03-17 18:34:51 字數 4871 閱讀 9514

1.管理活動具有哪些基本職能?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管理五大職能:計畫、組織、控制、激勵和領導

職能間的關係:決策時計畫的前提.組織領導和控制旨在保證決策的順利實施.創新貫穿於各種管理職能和各個組織層次之中

2.分析管理兩重性的基本內容。「管理包含很大的藝術成分.它是乙個科學和藝術的綜合體。」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自然屬性:管理與生產力、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絡而體現出的性質。由共同勞動的性質所產生,是合理組織生產力的一般職能。????

社會屬性:管理與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相聯絡而體現出的性質。由生產關係的性質和社會制度所決定,是維護和完善生產關係的職能。

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管理象一台運轉的機器,它遵循著它的運作模式,但是在機器陳舊的時候就需要改進和維護,從而為企業進行更好的服務,這時就產生了藝術,而管理步伐中的細小環節,模式所不能解決的它就必須有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做法去解決,根據環境和問題的不同,作出不同的結論,這本身也是藝術,所以管理是科學,但是它同時也是一門最好的藝術。

3.管理者在組織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來激勵和約束管理者?

德魯克認為,管理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是通過各級管理者體現出來的。所以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或者說責任大體上分為三類:

1)管理乙個組織。求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為此管理者必須做到:

一是確定該組織是幹什麼的?應該有什麼目標?如何採取積極的措施實現目標?

二是謀取組織的最大效益;三是「為社會服務」和「創造顧客」。

2)管理管理者。組織的上、中、下三個層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時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必須做到:一是確保下級的設想、意願、努力能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二是培養集體合作精神;三是培訓下級;四是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

3)管理工人和工作。管理者必須認識到兩個假設前提:一是關於工作,其性質是不斷急劇變動的,既有體力勞動又有腦力勞動,而且腦力勞動的比例會越來越大;二是關於人,要正確認識到「個體差異、完整的人、行為有因、人的尊嚴」對於處理各類各級人員相互關係的重要性。

亨利·明茨伯格一項廣為引用的研究認為,管理者扮演著十種角色,這十種角色又可進一步歸納為三大類:人際角色、資訊角色和決策角色。

1)人際角色

人際角色直接產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權力基礎,管理者在處理與組織成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係時,他們就在扮演人際角色。人際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領導者角色和聯絡者角色。

① 代表人角色。作為所在單位的頭頭,管理者必須行使一些具有禮儀性質的職責。如管理者有時出現在社群的集會上,參加社會活動,或宴請重要客戶等,在這樣做的時候,管理者行使著代表人的角色。

② 領導者角色。由於管理者對所在單位的成敗負重要責任,他們必須在工作小組內扮演領導者角色。對這種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員工一起工作並通過員工的努力來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

③ 聯絡者角色。管理者無論是在與組織內的個人和工作小組一起工作時,還是在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關係時,都起著聯絡者的作用。管理者必須對重要的組織問題有敏銳的洞察力,從而能夠在組織內外建立關係和網路。

2)資訊角色

在資訊角色中,管理者負責確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員具有足夠的資訊,從而能夠順利完成工作。由管理責任的性質決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單位的資訊傳遞中心,也是組織內其他工作小組的資訊傳遞渠道。整個組織的人依賴於管理結構和管理者以獲取或傳遞必要的資訊,以便完成工作。

管理者必須扮演的資訊角色,具體又包括監督者、傳播者、發言人三種角色。

④ 監督者角色。管理者持續關注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以獲取對組織有用的資訊。管理者通過接觸下屬來收集資訊,並且從個人關係網中獲取對方主動提供的資訊。

根據這種資訊,管理者可以識別組織的潛在機會和威脅。

⑤ 傳播者角色。管理者把他們作為資訊監督者所獲取的大量資訊分配出去。

⑥ 發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須把資訊傳遞給單位或組織以外的個人。

3)決策角色

在決策角色中,管理者處理資訊並得出結論。如果資訊不用於組織的決策,這種資訊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決策角色具體又包括企業家、干擾對付者、資源分配者、談判者四種角色。

⑦企業家角色。管理者密切關注組織內外環境的變化和事態的發展,以便發現機會,並對所發現的機會進行投資以利用這種機會。

⑧ 干擾對付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必須善於處理衝突或解決問題,如平息客戶的怒氣,同不合作的**商進行談判,或者對員工之間的爭端進行調解等。

⑨ 資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決定組織資源用於哪些專案。

⑩ 談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談判上,管理者的談判物件包括員工、**商、客戶和其他工作小組。

4.x理論與y理論的主要觀點?

x理論的主要觀點:人的本性是壞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惡勞、盡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於人有厭惡工作的特性,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僅用獎賞的辦法不足以戰勝其厭惡工作的傾向,必須進行強制、監督、指揮、並懲罰進行威脅,才能使他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去完成給定的工作目標;一般人胸無大志,通常滿足於平平穩穩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歡具有「壓迫」的創造性的困難工作。

y理論的主要觀點:人並不是懶惰,他們對工作的喜歡和憎惡決定於這工作對他是一種滿足還是一種懲罰;在正常情況下人願意承擔責任;人們都熱衷於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

5.何謂「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

「以人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

6.總結現代管理理論各個學派的觀點.

7.結合法約爾的著作.評價法約爾對一般管理的貢獻。

代表作是《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1) 揭示了管理的本質。管理就是實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將管理定義為這五個要素 2) 提出了管理的14條原則。

3) 闡述了進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論的必要性

8.梅奧的霍桑實驗

包括照明實驗,福利實驗,訪談實驗,群體實驗四個階段。揭開了管理心理學研究的序幕。

重要結論:a、工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因此,要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還必須從社會、心理方面去努力。

b、工作效率主要取決於職工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性,取決於職工的家庭和社會生活及組織中人與人的關係。

?? c、發現除了正式組織外還存在著非正式團體,這種無形組織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傾向,左右著成員的行為,對生產效率的提高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d、新型的領導者應能提高職工的滿足感,善於傾聽職工的意見,使正式團體的經濟需要與非正式團體的社會需要取得平衡。

?? e、管理人員,尤其是基層管理人員應像霍桑實驗人員那樣重視人際關係,設身處地地關心下屬,通過積極的意見交流,達到感情的上下溝通。

9.論述21世紀對管理學的挑戰與未來管理學的發展趨勢

10.認識管理和環境的關係

(1)內部環境分析的意義:是組織內部與組織戰略有重要關聯的因素,是這種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制定組織決策的出發的、依據和條件,是競爭爭取的根本

(2)外部環境分析的意義:利用發展機會以及外部環境對企業發展所構成的威脅,作為制定戰略目標和戰略出發點、依據和限制條件

11.以乙個你比較熟悉的企業為例.分析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企業的外部環境包括:社會形態.資源環境,技術環境、經濟環境(政治、市場、融資、社會保障、風險、)等。

12.企業的管理道德和企業責任中的道德義務有何關係(實踐試題)

管理道德更多的指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中的道德約束,例如員工的人格平等與尊重;薪酬的合理性,員工能否分享企業進步....而企業責任所指範圍比較寬泛,更多是對外,指企業的社會責任,這裡面的道德義務則涉及了企業的產品、市場等經營行為的道德約束,如沒有侵權、造假、欺騙等企業行為。兩者的關係為後者包容前者,也就是講:

「企業責任中的道德義務」包含了「企業管理道德」的內容。

13.科學決策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為什麼決策的結果往往是選擇乙個滿意的方案而不是最優方案?

客觀原則;資訊原則;**原則;程式原則;可行原則;選優原則;「外腦」原則。

最優決策的要求條件:1)決策者了解與組織活動有關的全部資訊;2)正確辨識全部資訊的有用性,了解其價值,並制定毫無疏漏的方案;3)能準確計算每個方案在未來的行動結果.4)決策者對組織在某段時間內要達到的結果具有一致而明確的認識.

這些條件難以具備的原因:1)廣義上說,外部環境對組織有或多或少的影響,組織不可能收集所有資訊;2)對於有限的資訊,決策者利用能力也是有限,這決定了企業只能制定有限數量的行動方案;3)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來付諸實施,而人們對未來的認識能力和影響能力是有限的.4)即便決策方案的實施帶來了原來預期的結果,這種結果也不一定就是組織實現其最終的目標所需要的.

所以難以作出最優選擇,只能是滿意選擇.

14.決策方法和相關計算。

一,定性決策方法1、頭腦風暴法2、德爾菲技術法3、名義小組技術

二、定量決策方法1、確定型決策方法2、不確定型決策方法3、風險性決策方法

15.計畫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

why what who where when how

16.結合具體實際說明制定乙個完整的所需步驟。

1) 估量機會

2) 確定目標

3) 擬定前提條件

4) 確定可供選擇的方案

5) 評價可供抉擇的方案

6) 選定方案

7) 擬定派生計畫

8) 編制預算、使計畫數位化

17.簡述計畫活動的原則。

1.預見性。這是計畫最明顯的特點之一。計畫不是對已經形成的事實和狀況的描述,而是在行動之前對行動的任務、目標、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預見性確認。

但這種預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級部門的規定和指示為指導,以本單位的實際條件為基礎,以過去的成績和問題為依據,對今後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之後作出的。可以說,預見是否準確,決定了計畫寫作的成敗。

2.針對性。計畫一是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上級部門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定,二是針對本單位的工作任務、主客觀條件和相應能力而定。總之,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來的計畫,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計畫。

3.可行性。可行性是和預見性、針對性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預見準確、針對性強的計畫,在現實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標定得過高、措施無力實施,這個計畫就是空中樓閣;反過來說,目標定得過低,措施方法都沒有創見性,實現雖然很容易,並不能因而取得有價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

管理學原理簡答題

人本管理主要觀點 職工是企業的主體 職工參與是有效管理的關鍵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發展是現代管理的核心 服務於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有效管理的關鍵是職工參與。社會契約道德觀主張 把實證和規範兩種方法併入商業倫理中,即要求決策者在決策時要綜合考慮實證和規範兩方面的因素。法律方法的內容與實質。內容 通過各種...

管理學原理簡答題

201004三 26 經濟環境27 委員會管理28 職位權力29 鏈式溝通30 管理審核 四 31 簡述管理的任務 職能與層次。32 簡述直線參謀型組織結構的特點。33 領導工作的實質是對他人施加影響力,其影響力主要 於哪些方面?34 簡述現場控制。五 35 試舉例分析技術因素對組織結構的影響。36...

管理學原理簡答題彙總

四 簡答題彙總 1.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談談科學管理理論對我國企業管理的啟發。2 在管理實踐中如何運用系統原理?3 目標管理具有注重成果的特點,是否會在目標實現過程中誘發不道德的行為?如何防範 4 何謂無邊界組織?無邊界組織如何取消或減弱組織的邊界?5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對實際工作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