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模式 人力資源管理 勞動關係

2021-03-16 21:11:52 字數 4707 閱讀 5653

哈佛模式-人力資源管理_勞動關係.txt18擁有誠實,就捨棄了虛偽;擁有誠實,就捨棄了無聊;擁有踏實,就捨棄了浮躁,不論是有意的丟棄,還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經真實擁有,在一些時候,大度捨棄也是一種境界。哈佛模式-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係

第1章勞動關係系統論

第2章勞動關係的基本要素

第3章勞動爭議及處理

第4章勞資運作實踐

第5章企業勞動合同分析

第一章勞動關係系統論

一、勞動關係的概念

(一)勞動關係

所謂勞動關係,其實質就是指生產關係中直接與勞動相關的那部分社會關係。

所謂生產關係,一般是指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所發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一定的生產關係一般同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顯然,這裡界定的生產關係是乙個高度抽象的概念。將勞動關係界定為與勞動相關的那一部分生產關係,也是乙個抽象的說法。

換言之,這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必然的、與勞動相關的那部分生產關係,可以稱為抽象的勞動關係。

而具體的勞動關係,是指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在實現勞動的過程中所結成的一種社會經濟利益關係。因此,具體的勞動關係又被稱為勞資關係、勞使關係、僱傭關係甚至產業關係等。一般來說,勞資關係或僱傭關係是指私有經濟中的勞動關係,它反映的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勞資關係或僱傭關係的含義或性質經歷了乙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在勞資關係或僱傭關係提出的初期,主要反映的是一種雇主與員工之間的階級對抗關係;而當前所言的勞資關係或僱傭關係,主要是指勞動者與資產所有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反映階級對抗性質。勞使關係,則是日本人為了更準確地說明勞動關係是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之間的關係而使用的稱謂。

在西方教科書中,還經常使用產業關係的概念。產業關係通常是指產業經濟中的僱傭關係,其涵蓋的中心內容涉及與僱傭相關的所有方面:個人、企業和社會。

它不僅包括從社會角度而言的人力資源策略,也包括從企業和社會角度而言的勞動關係和集體談判,同時還包括從企業角度而言的員工管理。可見,嚴格來說,勞動關係是產業關係的一部分,或是其核心內容,但產業關係所涵蓋的內容要比勞動關係寬廣。

(二)系統論與勞動關係

勞動關係是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係,它是社會關係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內在的最本質的關係。勞動關係是乙個複雜的動態系統,它的特性和協調受到社會發展狀況的影響和制約,具有客觀必然性;同時也受其內部要素的影響和制約,表現為人的能動作用。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對勞動關係進行研究就是要用辯證的觀點、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力求從整體把握勞動關係的內在規律性,尋求它的協調發展和穩定執行。

用系統論觀點看勞動關係,它是乙個複雜的動態系統。勞動關係系統的複雜性、動態性表現在:

其一,勞動關係系統的基本要素是以個體或群體身份出現的人。勞動關係系統的執行除了客觀條件的制約之外,還受人的主觀思想的影響。也就是說,勞動關係的協調與穩定靠的是人的觀念、態度、信念、動機、道德、**,人的行為規範和行為方式。

因而,勞動關係系統的執行是能動的。

其二,勞動關係系統是乙個開放系統。勞動關係系統不是封閉的,它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發生各種物質的、能量的、資訊的交換。社會的開放發展,勞動關係系統的開放也不斷擴大,呈現一種動態的發展變化過程。

其三,勞動關係是乙個復合系統,勞動關係雖然很大程度上屬於人工系統,屬於社會系統。由於勞動與自然系統的天然聯絡,使之在更多的情況下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是勞動與自然界共同成為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因此,勞動關係具有複合性。

其四,勞動關係是以人的勞動活動,即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的,勞動生產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勞動關係系統的執行。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現代社會,勞動關係系統無疑是超越了科技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的界限。

因此,用系統方法看勞動關係不僅是雇主與員工一對一的雙邊關係,而是乙個複雜的動態系統。

(三)企業勞動關係

企業勞動關係,就是指企業勞動力使用者或雇主與企業勞動者或員工之間的一種社會經濟利益關係。具體來說,是指企業勞動力使用者或雇主與企業勞動者或員工在實現勞動的過程中所結成的與勞動相關的社會經濟利益關係。

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勞動力使用者主要是指企業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即管理者、經營者,因此,現代企業勞動關係實質上是指企業管理者、經營者與企業勞動者之間的一種經濟利益關係。

成熟的市場經濟下的企業勞動關係的主體只有兩方,即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企業管理者在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過程中,作為勞動力的需求主體、用工主體,構成企業勞動關係的一方,在勞動過程中處於支配者的地位;勞動者在讓渡自己勞動力的過程中,作為勞動力的供給主體、勞動主體,構成企業勞動關係的另一方,在勞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者的地位。

要把握企業勞動關係,需要明了企業勞動關係的三方面基本要素:

其一,企業勞動關係是在企業實現勞動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企業勞動力使用者與勞動者之間的關係。企業勞動關係要涉及到與企業勞動直接相聯絡的企業勞動關係的運作、企業勞動立法、企業勞動合同、企業集體談判、企業集體合同、企業勞動爭議和企業工會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其二,企業勞動關係的一方主體—勞動者,只有同企業勞動關係的另一方主體—企業管理者簽訂勞動合同,並保證合同的履行,企業勞動關係的運作才算開始。

其三,企業勞動關係的主體有兩個,即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且只有這兩個主體的同時存在,企業勞動關係才有可能成立。

二、勞動關係的性質

認識勞動關係的屬性,是協調和優化勞動關係的前提。勞動關係作為一種社會關係,它既是經濟關係、契約關係,也是一種文化關係。建立協調穩定的勞動關係,不僅要完善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更要達到文化上的認同。

勞動關係的執行是一種市場行為,也是一種企業行為。建立勞動力市場執行機制和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是勞動關係有序執行的條件。

(一)勞動關係的基本屬性:社會經濟關係

勞動關係作為企業重要的社會經濟關係,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經濟利益關係或財產關係,這是勞動關係的基本性質。在勞動關係中,勞動者向管理者或雇主讓渡自己的勞動力,管理者或雇主向勞動者或員工支付勞動報酬和其他福利。這其中,工資和有關福利是鏈結勞動者與管理者的最基本因素或基本紐帶。

勞動者只有獲得相應的工資待遇,才會受僱於管理者;管理者只有通過支付工資,才能僱傭到有關勞動者。顯然,勞動關係首先反映的是管理者與勞動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或財產關係,甚至是一種純粹的經濟利益關係或財產關係

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係主體的行為動機受到利益驅使,並通過職業性、有償性的勞動過程,滿足自身的需求,特別是經濟與物質的需求。因此,勞動關係的經濟屬性反映在它的物質層面。從物質層面來看勞動關係,它的協調是乙個利益的磨合過程。

一方面,勞動關係主體各方都要維護自身的利益,在市場競爭中,這種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勞動關係主體各方也存在著許多共同利益,如企業的興衰對各方都有影響。因此,勞動關係任何一方的利益,許多都要通過各方之間的協調和互助互利才能真正獲得。如何協調國家、企業及勞動者個體的利益呢?

就是在摩擦與協調的對立統一過程中,通過利益的磨合,緩解矛盾,解決糾紛與衝突,實現利益的整合。這種利益的磨合過程,也是一種觀念與行為的求同過程,「同舟共濟、互助互利」的觀念共識,以及「求利有道」、「見利思義」的行為自律將給各方利益的獲取找到乙個恰當的通路。

(二)勞動關係的重要特性:社會契約關係

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表現出法律成為規範和調整經濟生活的常規手段。

在勞動力資源的配置過程中,為了保證勞動力市場的有序進行,保障勞動關係主體雙方的自主與平等,勞動關係主體的行為由相應的法律和依法簽訂的合同來規範,勞動關係表現為契約性。即由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由勞動者群眾的組織—工會與用人單位簽訂集體合同,明確勞動過程中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關係的契約屬性反映出它的制度層面。

企業勞動合同的簽訂基本是在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簽約雙方相對平等、沒有外在干擾的前提下完成的,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會要求在勞動合同中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進行較為全面的、平等的規定。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勞動關係是一種平等關係。當然,在企業勞動關係運作的過程中,企業管理者也有可能違背勞動合同的規定,或者不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或者不兌現勞動者應該享受的權利,但勞動者還可以通過集體談判、工會組織出面甚至訴諸於法律的形式等來保證企業勞動關係的相對平等性。

三、勞動關係系統的特點

勞動關係系統是人類在進行最本質的活動 —勞動創造過程中結成的社會關係。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勞動關係是只有人類具有的獨一無二的關係。

文化的發展使人們認識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時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自身,從而使勞動關係系統體現出自身獨具的基本特點。

其一,勞動行為是聯絡勞動關係主體各方的紐帶。

隨著利益的對立創造出不同質的人的社會集團,形成不同質的經濟關係。不同的經濟關係使勞動關係型別多樣化,而聯絡他們的紐帶卻都是人類的勞動。

其二,勞動自然要素的發展和進化是勞動社會要素的變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勞動關係作為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是勞動的社會要素。勞動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過程是受生產資料進化的水平和勞動者的進化程度影響和制約的,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社會形式,是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關係也發生變化,是生產力的世代相繼,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聯絡的基礎,從而使勞動關係也歷史地存在與發展著。

其三,勞動關係系統有著精神的、心理的聯絡。

社會生產的最初聯絡是協作,有計畫的勞動過程使人們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為了更好地組織勞動,產生了勞動分工,而勞動分工是為了更好地協作,分工與協作只是同一社會勞動發展過程的兩個方面。因而,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協作是勞動關係系統的本質特色,而且這種相互的聯絡與依賴表現在勞動過程中,建立在心理與精神上,是勞動文化的特徵。

其四,勞動關係系統是乙個有著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有機體。

是勞動創造的財富成為社會存在的基礎,勞動為人類創造了一種富有尊嚴的生活。勞動關係與人類的勞動活動緊密相聯,使其成為乙個具有生命力的有機整體。在其執行中不斷地調整著自身與社會生產的不平衡,也不斷地更新、發展著自身,為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提供有利的條件。

勞動關係系統的自我再創造能力為其執行帶來活力,成為系統的基本特點。

人力資源管理勞動合同

1.0 目的 依據和執行國家和自治區的相關政策,對新疆航空公司職工的勞動合同實行規範化管理。2.0 適用範圍 公司在冊員工 合同工。3.0 職責 3.1 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政策,做好本公司員工勞動合同管理工作。3.2 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的方針政策,制定和完善本公司員工的勞動合同管理辦法。3.3...

人力資源管理各職能的關係

人力資源管理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模式,是指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對與一定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的培訓 組織和調配,使人力 物力經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時對人的思想 心理和行為進行恰當的誘導 控制和協調,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 事得其人 人事相宜,以實現組織目標。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主要體現在很多...

各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目前被國外學者稱謂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或者系統,大約有數十種。它們都是基於不同標準或者維度進行劃分的。基於人性假設的分析,walton 1995 認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控制成本為目的,他稱之為控制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另一類是以提高員工承諾為主,稱之為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