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之二

2021-03-04 09:59:57 字數 5324 閱讀 7170

表現技巧

抒情方式

抒情手法分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加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愁緒。

[技巧指要] 抒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抒情,一種是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夢遊天姥呤留別》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再如陸游《示兒》一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開頭兩句,以議論開篇,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間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托物言志。如上文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上採用間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後者巧用諧音雙關,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得真切動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閒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物件,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複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最典型的如《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徵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

《薑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樂景與哀景的關係:

一切景語皆情語。關於情景交融的鑑賞,關鍵在於情是何情,事實上也就是要求我們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樂景、愁景?

1.以樂寫樂比如:《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

即使詩中沒有「最愛」二字,那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裡行間已充滿了愛意。「鶯爭」「燕啄」「綠楊」「白沙」,從動態到色彩,無處不體現詩人對西湖的獨有鍾情——樂景。

2.以哀寫哀:比如:《小重山》( 陳亮)碧幕霞綃一縷紅。

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蓼昏月,一笛碧雲風。

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

江南闊,無處覓徵鴻。

這首詞的上片寫景,一縷紅、啼鳥、冷煙、黃昏月、一笛風,創造出濃重的淒冷的氣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與下片曲折抒發的忠憤相呼應,構成了全詞的悲切婉轉的情調——哀景。

比如: 《清平樂》(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附墜。綠酒初嚐入易醉,一枕小窗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3.以樂寫哀:

「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詩人的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的喜怒哀樂,做到情景的交融。如:。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

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析】本詩作於廣德二年(764),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後兩句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卻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

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 4.以哀寫樂(略)

● 托物言志是詩歌散文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即作者借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借梅議政,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

茅盾的《白楊禮讚》,借中原地區常見的白楊樹來表現解放區廣大軍民不屈不撓、力求上進的精神。古詩中,象駱賓王的《獄中詠蟬》就是通過刻畫餐風飲露的秋蟬的形象來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陳子昂的許多感遇詩也往往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蘭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來抒寫心中的懷才不遇之慨。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區別:

● 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

●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讀了上文,大家會發現,這托物言志與比喻修辭好象有些聯絡,與詠物抒懷有些聯絡,其實,它還與象徵、比興有聯絡。象徵要有象徵體,那便是物,象徵要表達的思想就在作者對物的描寫和評價之中。

比興呢?最早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這裡的「他物」與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必然是有著緊密聯絡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既是比興,又是托物,同時也是象徵,因為它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表現了劉焦之情的難捨難分、留戀相許,更是劉焦愛情悲劇的象徵。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於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願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讚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描寫技巧

● 1.烘托與對比

● a、概念: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通常就叫烘托,烘雲託月。

襯体作主體的陪襯,突出主體。烘托本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像明顯突出。用於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羅敷》中藉「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動襯靜。

● 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淒涼孤獨而悲傷的心情。

● 古詩中常見的一些「藝術辯證」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常把遠與近、動與靜、聲與色、實與虛等相結合,互相形成對比映襯,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杜牧《齊安郡後池絕句》最後兩句: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以成雙成對的「鴛鴦」襯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反襯指主體與襯體相反,襯體從反面作背景,烘托主體

● 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如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高適的「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等,用對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給人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兩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將「冰雪林」中潔白的梅花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梅花之高潔守志,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 [技巧指要]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襯托的寫作技巧。襯托,也叫映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關、相反的事物作為背景,加以烘托。

被烘托的事物叫主體,用來作背景的事物叫襯體。襯托又分正襯和反襯。

● 如《採蓮曲》,這首詩歌將採蓮少女和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讓少女的羅裙和碧綠的荷葉,粉嫩的臉龐與鮮豔的荷花互相映襯,襯托出少女的清新嬌豔。少女形象在畫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 如陸游詩,「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晚常啼杜鵑。」兩句,詩人以「林鶯巢燕」的無聲,反襯杜鵑的有聲,好處是以寂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

● [技巧指要] 這首詩在寫作技巧上運用了對比手法。所謂對比,就是把不同的兩個事物或乙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對照,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

● 如上面七絕,前兩句寫農民祈雨的場面,後兩句寫朱門歌舞的情景,前者憂,後者樂,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 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第一句景中帶情。(桑無葉,土生煙)含蓄地抒發了農民盼雨心憂如焚之情。

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與憤慨滲透其間,溢於詩外。

虛實結合

● a、定義: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 b、概念: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 a、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

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乙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 b、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

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淒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 c、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

例如柳永《雨霖鈴》中雲:「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

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 關係:「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 虛景和實景的關係,。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古詩詞鑑賞

考點歸納 3點 鑑賞語言 鑑賞形象 意象 點評內容主旨 思想情感。鑑賞語言題 可能命題的角度 1 哪個字用得做好?請說出理由 煉字 鍊句 答題格式 首先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釋含義 然後把該字放到原句中描寫景物 描景物 最後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說效果 2 對名句的賞析 答題...

古詩詞鑑賞

2014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分類整理 古詩詞鑑賞 嘉祥縣第四中學曹秋紅 2014上海市 二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練6 7題 4分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

古詩詞鑑賞

播音員播音時間站長簽名檔案編號 開頭語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載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這首 詠柳 詩,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點出了柳迎春的特點。柳樹可分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楊柳,為落葉喬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葉灌木。柳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以鬚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