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鑑賞形象自己教師版

2021-03-04 09:59:51 字數 5128 閱讀 1001

古代詩歌鑑賞

考綱闡釋

《考試說明》古代詩文閱讀中,屬於「鑑賞評價」能力層級的兩個考點是針對古代詩歌鑑賞的: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綜觀近幾年全國高考試卷,我們發現詩歌鑑賞命題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第一,從體裁來看,詩、詞、曲都有涉及。以詩、詞為主,曲只是偶爾出現。2023年有12套試卷考查的是詩,有5套試卷考查的是詞,只有上海卷考查的是曲。

第二,從內容上看,這些詩、詞、曲的題材涉及田園、山水、詠懷、送別、羈旅行役、邊塞、風物、詠史等多種題材。

第三,從作品的時代來看,上至《詩經》,下至清代以至近代詩詞,都有選用。2023年詩歌鑑賞題中最早的作品是魏晉時期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山東卷),最晚的作品是清代郭麟的《菩薩蠻·北固題壁》(重慶卷),唐宋時期的作品還是唱「主角」,共有14首。同時,隨著自主命題省市的增多,選材範圍在進一步擴大,不再侷限於名家名作。

第四,從題型來看,以簡答題為主,選擇題、填空題已不多見;2010·福建卷以填空題的題型進行考查,由於只達到「理解」層級,而沒有達到「鑑賞評價」層級,受到語文界的質疑。題目採取多題(一般兩小題,有的三小題)、多問(一般有兩問,多的有三問)的方式對詩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綜合考查。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年出現較多的比較鑑賞的形式,2023年以來明顯減少,2023年只有天津卷採用了這種形式。

第五,在詩歌鑑賞的五個子考點中,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考題較少見,因為評價的難度太大。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涉題最多,一些關涉形象、語言的試題,最終也會歸結到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方面來。命題角度以鑑賞分析為主,答題不能只是列出抽象的觀點或結論,還要求結合具體的內容作簡要的分析。

有的題目不容易準確界定考查的是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還是思想內容,所以在複習訓練時,也不可截然分開。

第六,試題提問指向明確,便於考生思考和答題。語言鑑賞,一般具體到某個字;表達技巧的鑑賞也比較具體,如「虛與實」的關係,「情與景」的關係,哪種修辭手法等等。

以上六點,福建命題,無出其外。

真題展示

一、(2011·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曉至湖①上

[清]厲鶚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瀰漫與天永。

折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③。

(選自《清詩選》)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1)這首詩情感豐富,請作分析。(3分)

答:(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答: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以及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從詩篇來看,五聯詩句都是寫景的詩句。

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第(1)小題要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就要從詩歌的意象入手,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意象,挖掘出隱含在「景語」裡面的「情語」。全詩所描寫的是詩人清早來到西湖所看到的幽靜景象,如「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一句,並由此觸發對自由的嚮往和內心的惆悵,如「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

第(2)小題要求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詩句進行賞析,主要是指出詩篇運用了某種手法,並結合詩句分析這種手法在詩句中的表達效果。就本詩來說,它運用對比、對偶的手法較為突出,可以從中選擇乙個來分析。此外,從襯托、動靜結合進行分析,指出其表達效果也是可以的。

參***(1)①喜愛幽靜:「人意靜」「寒霧生」等;②親近自然:「臨水」「稍見初日開」等;③嚮往自由:

「學野鳧」「逐清景」等;④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安得」。(2)①對比:

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聲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致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深闊、淡雅(或幽靜、清新)。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二、(2010·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訪隱者[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①寒雲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1)在詩句中,與試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乙個字是。(1分)

試題解析該詩側重描寫景色和人物形象,試題打破了福建省自主命題以來連續六年「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窠臼,在考題設定上,注重考查學生對詩歌遣詞煉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強調詩歌鑑賞依據的是詩歌文字,由言體情,對中學語文詩歌鑑賞教學有導向作用。

第(1)題主要考查對詩歌語言(遣詞煉字)的鑑賞。能力層級為d級。試題要求填入「與試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乙個字」,試題表意重在「訪」,能與「訪」相呼應的乙個字只能是詩歌第一句的「踏」字了。

答案踏(2)結合第

三、四句,賞析「隱者」的形象。(3分)

答: 試題解析第(2)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層級為d級。賞析人物形象必須結合整首詩創設的意境來進行分析,亦即明確詩歌人物與環境的關係,再根據題目要求「結合第

三、四句」——描寫「隱者」的隱居生活所體現出來的詩歌人物的精神追求,在此基礎上進行表述。此外,還要注意答題的完整性和規範性,可以採用「通過描寫……,表現(表達)……」的答題模式來組織答案。

參***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灑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3)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寄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2分)

a.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b.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c.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試題解析第(3)題結合教材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詩歌主旨(思想感情)的分析,四個選項的詩句都來自高中教材,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a項是陶淵明《歸園田居》表達隱逸情懷的詩句,與郭祥正的《訪隱者》的情懷最相近;b項選自李白的《蜀道難》,是李白感嘆蜀道之難,c項選自杜甫的《登高》,表達詩人的是詩人艱難潦倒之苦,d項選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表達詩人自己在被貶九江孤寂失意的感慨,均無隱逸的情懷。

答案a一、 鑑賞詩歌的形象

考點梳理

鑑賞詩歌的形象是詩歌鑑賞的基本內容之一。

詩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試題中對這三類形象的鑑賞都出現過。

1.鑑賞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詩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

(1)鑑賞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詩歌是詩人主觀情感的產物,必然帶有詩人的痕跡。鑑賞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們在閱讀這首詩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詩人的形象用語言準確形象地描述出來。

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絡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

臨江仙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隻疑遠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容於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後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這首詞體現了侯蒙怎樣的形象?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

試題透視概括人物的形象應從人物的言行舉止以及理想抱負等方面去分析。這首詞,形象鮮明,情趣生動。藝術上很有特色,通俗、有風趣。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一直沒有遇上聖明的君主,沒做上官,過著隱居的生活,誰肯信服呢?而今才顯現了名聲和蹤跡:

自己的容貌被人畫到風箏上,趁著風勢,藉著風力,與風箏一起,飛上了高高的天空。作者雖然無端被人嘲弄,卻不惱不慍,機智應對他人嘲諷,竟幽默詼諧地感謝「良匠」的抬舉,自信一旦找到了機會,就會如同這風箏一樣,「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下片寫風箏飛入天空之後的情形。

「才得吹噓身漸穩」,剛剛得到風吹,風箏漸漸在天空穩當地飄起來了。「隻疑遠赴蟾宮」,還要打算遠遠地上「蟾宮」折桂。「雨餘時候夕陽紅」,雨過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紅。

這是形容飛黃騰達的景象。「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從平地向上看,能有幾個人像我這樣上了天呢?幽默詼諧、樂觀自信、志向高遠的侯蒙形象便躍然紙上。

閱讀這首詞千萬別忽略了利用寫作背景的介紹。

參***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把他形貌畫在風箏上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他人的嘲諷。②侯蒙樂觀自信。

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宮」折桂。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

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教師補充:(方法)

鑑賞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詩人自己。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 已學知識 ★關注注釋

2、抓人物描寫的方法。

☆正面描寫: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細節。(表現人物性格,使其血肉豐滿)★側面描寫:自然與社會環境。(烘托)

(2)鑑賞詩歌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敘事或詩人隱身的詩歌作品中,詩人往往借助筆下塑造的人物或隱喻的人物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社會的看法、對人生的領悟,或者寄託自己的理想。

題: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田園樂(其六)

王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請簡要賞析詩中「山客」的形象。

試題透視這首詩中的「山客」其實也是作者自己的寫照。要概括「山客」的形象,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其居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

其起居生活有什麼特點?參***在桃紅柳綠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鶯啼的寧靜環境中,「山客」睡得酣恬安穩,於身外之境一無所知,體現了「山客」閒適恬淡的心態,乙個熱愛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閒適生活的「山客」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

2.鑑賞事物形象。(意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詠物詩中描繪的形象。詩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詩人的情感而作為「意象」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因而鑑賞這些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層,而應更多地關注其內涵。

(1)鑑賞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

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石灰吟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徵意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

試題透視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無寓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從採石到煉石到出灰到成品,整個過程既是吟詠石灰的誕生過程,但從「若等閒」「全不怕」等用語可以體會出,詩人又是在抒發君子是如何煉成的感慨,故而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詩歌鑑賞形象篇景物教師版

詩歌專題複習學案 考點一形象 課案二 景物形象 學習目標 1 認識詩歌中的景物形象的作用 借助景物形象挖掘主觀情感。2 熟練掌握鑑賞詩歌景物形象的方法,準確解答此類試題。考點 1.2013山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 4分 山寺夜起江湜 月公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開門惜...

2019詩歌鑑賞專題二鑑賞形象教師版

詩歌鑑賞複習專題 二 教師版 鑑賞形象 考點分析 詩歌形象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 詩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 景物形象 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象 和事物形象 常指托物言志詩中描繪的形象 意象,指 情 意和 物 象的融合,是熔鑄了詩人思想情感或具有深刻寓意的形象。意象是詩歌語言與情感的中介,因此,通過篩選 分析詩...

詩歌鑑賞複習之景物形象教師版

學習目標 1 學習把握詩歌形象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的方法 2 掌握鑑賞詩歌形象的基本技巧及答題步驟。前置學習 一 概念解析 1 意象一般來說,詩的基礎是意象,意象構成意境,意境表情達意。因此對詩歌意境的鑑賞應遵循意象 詩的基礎 意境 詩的畫面 詩情 詩的內涵 的思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