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第二輪複習詩歌鑑賞之形象教師版

2021-03-04 09:59:51 字數 4074 閱讀 5282

2023年高考第二輪複習詩歌鑑賞之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1)~(2)題。

溪橋晚興鄭協①

寂寞亭基野渡邊,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閒立,滿袖楊花聽杜鵑。

注:①鄭協:南宋末遺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寫景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1.參***:(1)亭基、渡口、春水、春草、晚照、楊花、杜鵑啼鳴。動靜結合(反襯、以動襯靜)。寂靜的渡口,杜鵑啼鳴;春草茂盛,楊花飄落,動靜結合。

(2)有人說詩中的「閒」字表現了詩人閒適恬淡的心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2)不同意。本詩表面上表現了詩人悠閒、恬淡、無所事事,閒立觀賞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實詩人內心卻是無比的淒涼、孤獨和惆悵。亭基寂寞,野渡無人,落日晚照,杜鵑啼鳴,再加上詩人的特殊身份——南宋遺民,因而故國之思、亡國之痛自不待言。

解析:本題考查表現手法和煉字。通過野渡「聽杜鵑」可聯想到動靜結合,而「閒」字的理解要結合詩人的身份「南宋末遺民」(注釋)以及背景加以考慮。

賞析:這首詩雖然寫的是春日景色,卻流露出寂寞的情懷。「寂寞亭基野渡邊」,亭基以寂寞相飾,無疑是詩人內心寂寞的直接外現。

「春流平岸草芊芊」,「春流平岸」,了無生機,「草芊芊」本是春草茂盛,此時也顯得落落寡歡,無人欣賞。「一川晚照人閒立」,人在行將歸去的夕陽裡久久佇立著,「晚照」暗含了詩人「宋末遺民」的朝代末日,「閒」字早已失去了悠閒、閒適之趣,我們看到的是對時局無可挽回、萬般無奈的焦灼。一聲杜鵑的悲啼,叫破了詩人復國之願,也許那滿袖的「楊花」正是斑斑的「離人淚」。

這首詩以含蓄見長。詩中流露了詩人作為亡國孤臣難耐的悲涼。

2.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第(1)~(2)題。

螺川①早發王猷(yóu)定

月落秋山曉,城頭鼓角停。長江流遠夢,短棹撥殘星。

露濕鷗衣白,天光雁字青。蒼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即螺山,形狀似螺,在江西吉安縣北十里,南臨贛江。

(1)這是一首寫離別之情的詩歌,最後一句詩人不寫自己孤單,不寫孤舟,而說螺山似孤亭,請你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參***:(1)①「孤亭」形象地勾畫出螺山之形,補寫了螺川近看似螺,遠看似亭的山勢特點。②將螺山人格化,通過寫螺山的孤獨來寫詩人的離情,更能突出詩人的孤寂情感。

③「亭」能令人聯想到送別的長亭短亭,形象地寫出了螺山為詩人送行之意及詩人對螺山的依戀之情。

(2)這首詩歌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你選擇其中一種,結合詩歌內容加以說明。

(2)①融情於景(或情景交融)。詩人把自己早行的孤寂之情以及對螺山的依戀之情融入「月」「秋山」「殘星」「孤亭」等意象中,使得詩歌的情感真摯而感人。

②虛實相生(或想象)。如頷聯寫長流不斷的贛江水,彷彿是要將自己從乙個夢鄉流入另乙個夢鄉,那划動的短棹似乎是在撥動水中殘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槳都是摸得著的實體,夢境、星影卻是空幻的、浮動的。

虛實相生,擴大了詩歌的意境,給人帶來無限的想象。

解析:對景物的分析要緊扣題幹中的提示「這是一首寫離別之情的詩歌」,「一切景語皆情語」,由此結合詩句分析情感,分析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就比較到位。

賞析:首聯,寫月落時分,群山披上曉色,山野空曠,遙聞城樓上的鼓角鳴聲劃破夜空又呈現清晨的寧靜。頷聯,那長流不斷的贛江水,彷彿是要將自己從乙個夢想流入另乙個夢想,那划動的短棹是在撥動水中殘存的星光倒影。

虛實相輔,擴大了意境。頸聯,「露濕」點明特定環境,「天光」點明特定時間,秋露朝溼,晨光見曉,「鷗衣白」「雁字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氣的清新爽朗。水天一色,鷗駐雁飛,小舟蕩漾,構成一幅淡墨水彩畫,惜別之意蘊藏其中。

尾聯,船行回首望,水天蒼茫,曠遠無邊,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乙個小小孤亭。船越行越遠,越顯山小如孤亭,看似寫景,實為寫情,寫出了螺山為之送行之意及詩人對螺山的依戀之情,把離別之後的孤寂情感表現得更加深沉。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第(1)~(2)題。

野水孤舟梁棟①

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繫在垂楊岸。

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自浮沉。

注:①梁棟:南宋詩人。此詩大約作於南宋滅亡之前。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3.參***:(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山村雨後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沒而時隱時現的迷漫景象,寓意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對即可,前兩句的寓意分開寫亦可)

(2)詩的頸聯在表達技巧上有何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頸聯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振興國家的抱負無法施展的無奈和憤激之情。(「恢復中原、振興國家的抱負無法施展」說成是「報國無門」亦可)

解析:(1)從內容來看,是一首寫景詩,融情於景。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詩歌的寓意。

關於寓意,要結合註解中「此詩大約作於南宋滅亡之前」來回答。(2)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以及作者的(或象徵)思想感情。頸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結合起來,再結合註解,不難看出詩人的無奈與憤激。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1)~(2)題。

賣花聲題岳陽樓① 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注:①此詞作於元豐六年(1083)作者被貶往郴州,途經岳陽樓時。

(1)「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

4.參***:(1)起首二句,勾畫出一幅洞庭葉落、水空迷濛的秋天景象,烘托了作者被貶的悲涼心境。

(2)簡析這首詞中詞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對故鄉的眷戀,對遭貶的怨憤,對君王的期待。「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表達了詞人對故鄉的眷戀,「何人此路得生還」表達了詞人對被貶的怨憤(悲痛),「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表達了對君王的期待。

解析:對景物進行解說可從物象入手,通過對景物的渲染勾勒意境。詞人的思想感情從注釋中的「被貶」可知是怨恨與期待的複雜情緒。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1)~(2)題。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① 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汙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①這首詩寫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5.參***: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汙琴書」「打著人」等活動。

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暱。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閒之情。

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這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裡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低矮狹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

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於築巢吧!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

三、四兩句就細緻地描寫了燕子在室內的活動:築巢銜泥點汙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逼真的實感。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第(1)~(2)題。

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楊萬里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1)這首詩選用了哪些物象來表現初夏這一時令特點?

6.參***:(1)梅子,芭蕉,柳花。

(2)詩中哪乙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請作簡要賞析。

(2)閒。閒居的詩人,在初夏長長的午睡之後,內心無所牽絆,在綠蔭環抱的庭院,悠閒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格外舒暢。詩中用乙個「閒」字,不僅把詩人心中的那份恬靜閒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

解析:(1)本題考查了對「物象」這一概念的理解,不能錯誤地表述為「梅子的酸」「芭蕉的綠」「孩子捉柳花」等。(2)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語言的能力。

閱讀詩歌可先從標題入手,再關注整首詩。從標題中的「閒居」和詩歌最後一句的「閒看」可以看出「閒」字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感情。賞析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而應放在詩中,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常見答題步驟是:①指出該字;②展開聯想和想象,把該字放在詩中再現畫面;③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並指出其妙處。

2023年高考化學第二輪複習策略

高三全體老師 為促進我校2017屆高三化學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按照教育局和學校的要求,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有色一中高三化學複習備考計畫如下 一 明確任務 一輪複習基本是按知識模組與課本的章節順序綜合,梳理知識細節 構建知識網路,而二輪複習則是按照模組化 程式化的方式進行綜合訓練,所以二輪複...

2023年高考物理第二輪複習備考方案

2010年高三物理二輪複習備考方案 印來平一 複習要求 1.明確重點 難點。深刻理解每乙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絡。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高應戰能力。2.把握主幹知識。3.加強基礎知識與主幹知識的綜合應用。4.抓住熱點。二 複習計畫 1.時間安排 3月15日 5...

2023年高考第二輪複習如何有效提高

五 培養科學的應試習慣 方法往往是理性的,習慣則帶有感性的特徵。在平時作業時,由於時間比較充分,絕大多數學生可以理性答題。但考試時尤其是高考時,由於有時間限制,特別是帶著一定的心理壓力應試,許多學生在答題時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習慣答題,許多老師平時強調的東西根本來不及想。比如我們平時講習題時如果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