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質量》開題報告

2021-03-04 09:59:47 字數 5031 閱讀 4497

龍灣小學王傑魯方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需要人們徹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意義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我校提出「高效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在實施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校始終將優質高效課堂的研究作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不斷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大膽創新教學管理機制的同時,總結出基於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高效課堂」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對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不斷查詢,我們發現目前的課堂教學仍然普遍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

1、平鋪直敘多,創設情境少。2、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3、隨意提問多,激發思維少。

4、低效互動多,當堂落實少。5、重複作業多,分層布置少。6、課型研究少,課堂效率低。

7、題海戰術多,有效延伸少。8、繼續傳統多,自主創新少。

上述種種現象表明,新課程的理念還只是在教師的口頭上,並沒有落實到日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是落實新進行教育理念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創新是教育創新永恆的主題,也是提高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關鍵。課堂教學作為學校工作的主陣地,要求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轉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扮演支持者、輔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視有意義的教學,強調以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的核心地位,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教服務於學。

為了更好的實施新課程改革,改變當前新課程實施的膚淺狀態,促進新課程的實施由「邊緣」到「核心」,我們必須加強對課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現行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構建自主高效優質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革命」。更需要重視、強調發展,應進行課堂教學創新。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要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的創新過程來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

傳統課堂教學在很多方面存在著直接或間接扼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妨礙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觀念、體制、行為以及環境等因素。如,培養目標過於強調統

一、劃一與知識教學;重視學生考分和考試等定量評價(定性分析評價問題)。忽視對學生個性和能力的多樣性做出發展性評價;教學中重教有餘,重學不足;灌輸有餘,啟發不足;複製有餘,創新不足;在個性發展方面,過多地強調教育規範的統一和要求的共性,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自由和個性生存空間。因此,要實現素質教育的理想,培養出創新人才,必須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重大變革。

基於新課程改革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應該說正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若果這項嘗試能夠獲得成功,或者得出一定的經驗,它必將對我校的教育教學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更可以使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工作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

進而帶動相關工作全面進展。

同時,通過此項課題實驗,可以形成一支骨幹教師隊伍,一支研究型的教師隊伍。從而帶動我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而藉此形成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教師專業化發展,則是乙個新的改革思路。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教師就必須成為研究者,成為研究教學實踐問題的專家,這是現代教育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本課題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組織教師的教學創新,組織教學難點的集體攻關,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通過課題的研究,形成具有龍灣小學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規模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增強學校總體實力。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高效課堂的「高效」, 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三)與本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包括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及觀點)

課題申報之初,我們作了充分的前期準備,進行了大量的文獻研究,發現:關於「高效課堂」,國內外專家專著未有明晰的定位和闡述,「高效課堂研究」也還未成體系,比較多的是關於「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觀點呈現。

國外關於教師課堂行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標準。(2)教師角色行為的研究主要是將教師角色行為置於角色規範、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衝突等常用的角色觀念下進行的,並且這些研究幾乎都是與教學效能的關係聯絡在一起的。

國外學者對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雖然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是基於全班學生的特性這種內在教學情境而進行的。

國內有效教師行為的專題研究雖然較之國外起步較晚,但研究內容與國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體表現形式上有所區別。它主要集中於教師行為的有效性、教師行為的結構、新課程中的教師行為等問題上,且教師行為的有效性研究,與國外的教師行為標準的研究有著很大的重合之處,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師行為的效率;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研究則與國外的教師角色行為研究有異曲同工之處。

新課程背景下高效教師行為標準的研究尚不夠深入,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也出於起步階段,不少相關研究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者巨集觀管理層面而沒有深入課堂,不少領域還有很多空白。因而,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很有必要。

(四)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研究重點

研究目標

1、改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高效課堂教學規律。

2、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公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3、教會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4、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教師的工作強度。

研究內容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針對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問題,選取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一邊研究一邊實踐,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1、教學準備的高效性。

2、課堂教學的高效性。3、訓練檢測的高效性。4、課後輔導的高效性。

5、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研究假設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

2、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過「備、教、批、輔、考」等常規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

4、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

5、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6、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

7、實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學、因材施練」。

創新之處

全員參與,師生互動。

(五)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以教研組為單位,由各備課組具體實施,營造濃厚的研究氛圍,加強理論學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各學科的教學實際,緊密結合當前教改的前沿理論,在平時教學研究的基礎之上,結合「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研究;設資訊庫,利用學校資訊組、計算機房、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和資訊,重視橫向、縱向比較研究,充實課堂模式研究的理論依據。

制訂相關措施和計畫,下達任務,明確責任;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通過舉行研討課,發現問題,完善操作思路,進一步補充、完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針對性,更具有實效性。開展教研組內研究,組織聽課小組聽課、評課;圍繞「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校內備課組賽課活動和研討會;每年12月中旬以教研組為單位,對備課組以打磨成形的各年級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驗收,組織組員外出學習考察,解決研究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公升理論知識,爭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課堂教學模式案例。

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調查法和行動研究法。

1、整理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運用調查法和觀察分析法。

(1)了解各個學科課堂教學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中存在哪些問題。

(2)對問題進行分類。找準問題存在的關鍵所在。

(3)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

2、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

(1)依據問題,各學科設計解決問題的行動策略。

(2)各學科設計子課題。每幾個人負責乙個子課題,細化研究解決。

3、依據解決方案,直到能夠具體實施。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

把具體方案實施到課堂教學之中。各子課題分別行動。整理出課堂實錄等初步研究成果。

4、總結成果。主要運用調查研究法和行為分析法。

(1)結合具體實施工作,總結相應的規律,昇華成新課程環境下課堂教學模式。形成書面材料。

(2)彙總成果。

(六)、完成專案的可行性

課題負責人王傑是我校校長,教學專業出身,高階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期間,在學科教學領域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乙個典型的科研型教師。從事領導工作後,關心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說是資歷深厚,經驗豐富,成果豐碩。

參加課題實驗的教師,多是我校各教研組擁有三年教齡以上的教師,大多已經參加過不止一項的試驗研究。幾乎集中了我校全部的教學精英。實驗教師全部奮鬥在教學第一線,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學科體系內的問題,並加以論證試驗。

因此,實驗教師的整體科研水平和科研時間是***的。

我們以課題組為核心,聘請有關專家學者與教師一起開展合作研究,形成優勢互補的研究隊伍,各子課題主持人都有參與課題研究的經歷,課題組成員都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實踐經驗和課程改革實踐的研究興趣。

以學科組為實施單位,建立上下一體、內外結合、協作攻關的研究組織;研究是以課堂教學實踐、反思總結等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於課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學研究,適合於一線教師,參與人員和時間都有保障。

學校為課題研究自籌經費,並提供必要的設施、裝置、資訊資料、實驗研究物件等,有計畫地安排課題組成員外出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和實驗研究能力。

建立課題定期活動制度,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每月組織教學研究課或觀摩課,在教學中嘗試。積極開展校本培訓,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每月開設聽課、評課、說課活動,**取得成績和存在問題。每學期舉行一次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論壇,收編教師優秀**集並組織投稿。

所以,承擔並完成本課題實驗,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有保障的。

七、研究階段安排和預期研究成果

第一階段 2011.4---2011.5 取得的成果:做好課題研究的申報及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 2011.6—2012.10 取得的成果:學案、**、反思。

第一階段 2012.10—2012.12 取得的成果:學案集、**集、研究報告。

《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質量》階段性小結

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質量 課題研究 階段性小結 龍灣小學課題組王傑魯方姣 研究過程 2011年9月 課題開題論證 採用文獻研究法,收集各類期刊 出版物中有關資料,認真研讀,制定方案,提煉昇華,撰寫開題報告。2011年11月 資料建設 分析法 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方式...

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教育質量

4 刻苦鑽研業務。精通教學業務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關鍵。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科學文化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而不至於誤人子弟。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總是不能準確地解答,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會逐步喪失,學生對教師也沒有信心可言,對教師任教的學科也不可能有學習興趣,當然也不可能學好這門課程,提高教育教...

踐行高尚師德,提高教育質量

針對學下內容,結合學校實際就 踐行高尚師德,提高教育質量 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新的一輪的教師教育體制改革中,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有了進一步的規定,在2008年,我國修訂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加入了關心 關愛學生健康,尊重學生,平等公正對待學生等內容。突出強調了乙個具備高尚師德,優秀品德的教師,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