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使命責任實務》的讀後感

2021-03-04 00:07:55 字數 3252 閱讀 2626

關於責任的理解

德魯克認為:「使各種機構有所成就的是管理者和管理。負責的管理是代替**的惟一選擇和保護我們免受**的惟一途徑。」可見德魯克所堅持的責任和管理已經成為一種政治哲學了。

《管理:使命、責任、實務》一書首次出版於2023年。從書名中,我們便可以看出德魯克教授以以貫之思想:

管理是一種使命、責任和實務。他在《責任篇》中討論高層管理及其任務、結構及戰略。從內容上看,本身融合了《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等著作的思想,讓我們不難獲悉其他管理著作中無法找到的「真知灼見」。

這部管理學的《聖經》以其簡潔而濃縮的書名道出了管理學的真諦——使命、責任和實務。德魯克先生實在這本書中率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實踐了自己所倡導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學和管理工具。並且也建立了一門學科,一門管理學科,一門「經世濟民」的學科。

戰後的25年,一股管理熱潮席捲了全球,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一件事。這個事件意味著「管理」正成為現代組織機構不可或缺的「功能」,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意識而伴隨我們左右。

德魯克的管理責任觀點對於當今中國市場化改革中的社會秩序重建有積極地意義。他論述了多元化社會中公民責任是確保公民個性自由的有效保障,責任管理是代替**的惟一選擇和保護我們免受**的惟一途徑。

1、管理的責任

德魯克從管理角度理解的責任有自己獨到之處。第一,責任是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即「作乙個管理人員就意味著需要分擔企業成就的責任,乙個沒有被期望承擔這種責任的人,就不是乙個管理人員。第二,承擔責任需要起碼的職權限度,任何人要求職權就要承擔責任,而任何人承擔責任也就是要求職權。

因此,責任與職權是讓管理者承擔的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管理者如何正確行使他的職權呢?德魯克主張應該在職權基礎上建立一定的權威,通過工作過程中獲得的權威來進行管理,而不是靠「權力」進行管理。

所以他建議「為了建立可達成的組織,你必須用責任取代權力」。同時,權威是管理者在進行工作時才具有權威,離開工作環境就不存在權威的問題。第三,責任是管理者的目標與整個團體目標一致的保證。

責任對於管理者來說是對自己他人關係的一種規範。如果只對別人提出要求而不對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沒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負責的。如果員工不能肯定自己對公司是認真的、負責的、有能力的,他們就不會為自己的工作、團隊和所在單位的事務承擔起責任來。

要使員工承擔起責任和有所成就感,就必須使追求工作目標的人員與他們的上級共同為每一項工作制度目標。

2、管理責任的基礎

明確了管理者的責任之後,還需要理解如何對管理者責任進行有效管理——這才是管理理論所關注的。對此,德魯克專門研究了管理責任的基礎問題,即對企業進行責任管理所需要的條件。在《管理:

任務、責任、實踐》一書中,德魯克列舉了管理責任的五大基礎:

設定責任目標。主要包括,決定管理責任的目標應該是什麼,決定實現責任目標的過程和階段應該是什麼,決定要實現責任目標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管理團隊。為了有效管理團隊的責任問題,德魯***了活動、決策和相關的需求。德魯克對工作進行了分類,他把工作分為易於管理的活動和難於管理的活動,並進一步對各種活動的管理任務進行分類。

他還闡述了如何把單位與任務進行有組織的結構安排,這些都給管理者有效管理團隊明確了任務。

激勵和交流。為了使管理責任能夠具體落實到每一位管理者身上,還需要通過薪酬激勵、工作安排和提公升等「人力資源槓桿」來進行責任激勵。

④有效的責任考評。德魯克在強調自我管理同時,還強調制度化考評對於管理的積極作用,他認為,考評是管理者工作中的基本要素。通過考評,為管理者建立責任評判標準,規定最低的責任要求,為責任問題提供乙個賞罰的依據。

⑤開發和培養人才。責任是管理者人才的基本要素,因此,需要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責任管理,這是有些責任管理的乙個條件。而且,人才開發培養不僅僅是對下屬,還要包括開發管理者本人。

德魯克寫到,只有管理者才被人們要求幫助其他人獲得遠見和能力,使這些人的表現能達到高水平。按照最徹底的分析,只有這些遠見和道德責任才真正定義了管理者。

3、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要負擔起實現企業使命的責任,除了對內實施有效的責任管理之外,對外同樣要承擔管理的責任——這就是當今極為盛行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它是德魯克管理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通用電氣公司:「通過技術與革新改善生活的質量。

」沃爾瑪公司:「我們存在的目的是為顧客提供價值。」衡量我們一切行動的價值標準是我們在這方面所取得的。

並把它當做一項重要的管理任務:組織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它們只是一種工具,每個組織都是用以執行某種社會功能的社會機構。對於組織而言,光是求生存還不夠,這點與生物體有很大的不同。

組織的目標,應該是對個人和社會作某種貢獻。企業的目的必須存在於企業本身之外,所以必須努力認識組織以外的情況和問題。

事實上,企業的目的必須存在於社會之中,因為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企業的目的只有乙個適當的定義:創造顧客。

組織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而只是一種工具:每乙個組織都是用以執行某種社會功能的社會機構,對於組織而言,光是求生存是不夠的,這點與生物體有很大的不同。企業為了承擔它對社會的責任,提供商品和勞務,就必須對社會有所影響。

一方面,為所在社群提供就業機會和稅收**,另一方面又生產出廢物、廢水、廢氣,汙染環境。在當今這個多機構的社會中,企業必須日益關心它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與質量,關心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環境等。

4、基於責任的組織

乙個組織光是求生存並不夠,它與生物體有很多的不同,它的目標是對個人和社會做某種貢獻。因此,對其功能的考驗,都是來自外部。在眾多的管理任務中,他認為組織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組織既是管理的目標和物件,又是管理的手段和工具,即每乙個組織都是用以執行某種社會功能的社會機構。

圍繞組織的管理目標,組織必須使這些目標相互平衡、結合、互相競爭,需要平衡目前的需要和未來的需要,它必須把各項目標變成具體的戰略並把資源集中在一起。

早在2023年《管理的實踐》中,德魯克就提出了組織結構適應經營戰略的觀點。到了70年代,德魯克進一步強調了組織在整個管理目標達成過程中的作用,他認為,構建組織的結構體系首先應該考慮這個組織結構所必須達到的要求,同時明確這個結構所要承擔的任務和壓力,只有這樣才談得上應該如何獲得績效。錯誤的結構則會嚴重地損害商業運作,甚至會毀掉乙個公司。

針對組織的管理目標提出,組織結構要達到保障管理目標的作用必須符合以下三個原則:(1)必須是為實現企業的績效設定。(2)組織結構應該盡可能減少中間管理層次,形成盡可能短的指揮鏈。

(3)組織形式要有利於培訓和考察未來的高層管理人員。

真正進步的人決不以「孤獨」、「進步」為己足,必須負起責任,使大家都進步,至少使周圍的人都進步。通過讀德魯克的《管理:使命、責任、實務》這本書,認識到:

「管理是一種實踐,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管理中要付有管理的責任,管理的責任是為了實現管理目標而實施的管理活動。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特定組織的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成效,員工具有成就感,使企業提高對社會的影響與承擔社會責任。

擔當起天使的使命剝開教育的責任讀後感

擔當起天使的使命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我是高連科,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擔當起天使的使命 很高興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體會。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請喊學生的名字 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什麼?是聽到自己的名字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還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滿腔熱情,和學生們打成一片,甚至...

《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 高中讀後感

當翻完最後一頁 責任勝於能力 抬頭看看時鐘,時間已經接近半夜。儘管如此,我卻沒有絲毫睡意,我覺得自己對 責任 一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責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乙個始終。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我們的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我們的社會需要責...

《工廠現場精益管理實務》讀後感

1 對乙個企業來說,企業的制度,一方面規定了員工的工作內容 另一方面規定了員工怎樣去實現工作內容的工作流程。制度對員工在什麼崗位上要做什麼事情都規定得很好。但如果員工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沒有受乙個客觀 合理的工作流程所引導,那就會被一種偏私的 任意的工作流程所取代。這樣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最直接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