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如何學習的讀後感

2021-03-03 23:58:36 字數 1441 閱讀 6892

物理組孫敏

學習是什麼?不同的書有不同的界定,我的理解的學習就是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體驗和**中主動的建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乙個長期建構知識的過程。「我沒想要教,而他們卻學會了。」很多老師都想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是沒想教不等於不教。

什麼是好的學習,我們一直把老師教的好放在首位,怎麼樣才算教的好呢?好的學習不是來自教師找到了一種好的教學方法,而是來自給學習者更好的機會去建構。而作為自然課,這種建構是需要建立在學生充分的體驗和**中的。

魚就是魚描述了乙隻青蛙給魚講外面的世界,而在魚的頭腦中印象出的各種物體都跟魚差不多,牛是四條腿的魚,鳥是長著翅膀的魚。魚終究是魚,這也提醒我們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建構新知識中,創造性的機遇和危險並存。因此,在自然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受參與**學習,這樣建構的知識是深刻的,能長期影響學生。

如果我們把那條魚帶離河流,讓它去親眼看看牛、鳥,去聽聽他們怎麼叫的,也許魚的頭腦中的鳥等就是正確的印象了。但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教學,在已有知識來建構新知識在教學上的合理引申,就是教師需要注意學習者原有的不完整理解、錯誤觀念和對概念的天真解釋對所學科目的影響。

自然教學更多的強調學生對知識和內容的建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建構新知識。關於建構主義,很多老師認為教師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任何事情,應該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建構不是任由學生自由自在的去進行,教師應該創造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運用**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梳理知識並重新建立新的概念和認識。

如在《四季》的教學中,學生對於光線造成各地溫度的差異已經有基本的生活理解,而對於為什麼會造成各地光線不一樣,學生的認識各不相同,有地球自轉、地球公轉、地軸傾斜等,這個時候需要教師通過活動,模擬實驗,讓學生乙個個去排除干擾的因素,最後能得出影響四季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在這過程中,教師不聞不問,任由學生**,那學生的掌握程度可想而知。

對於學生的學習,有很多特點需要我們去關注和重視。首先是兒童有主動了解他們世界的興趣和偏愛;兒童是無知,但並不愚;兒童缺乏知識,但他們具有利用理解的知識進行推理的能力;兒童是問題的解決者,因好奇產生疑惑和問題;兒童試**決面臨的問題,也尋求新的挑戰。他們堅持不懈,因為成功和理解是自我激勵的;兒童很早就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元認知;兒童天生的學習能力需要加以引導。

這些認知和心理發展特點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重視。

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很多學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學的主張,支架式教學需要教師在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使兒童對任務感興趣;同時簡化任務方法,減少解決問題的步驟,這樣兒童便能處理加工成分,並確認達到任務所要求的時間;激發兒童的動機和確定活動的方向,維持兒童對目標的追求;標示出兒童所採用的與理想的解決方法之間差異的關鍵特徵;控制好解決問題時所遇到的挫折和風險;展示所要從事的行為的理想模式。只有做到這些,學生的體驗和**才能深入。不管是什麼教學,都必須從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出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體驗和**中建構新的知識,不斷的學習。

人是如何學習的讀後感

崮山中心學校鄭苗苗 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是乙個老問題,讀完 人是如何學習的 這本書後,我感覺到了自己知識的匱乏。很多時候,我們就像一位盲人一樣,顫顫巍巍的走在教學的路上,看不清方向,找不到目標,只是茫然的走著。雖然很累也很盡心,但是距離目標很是很遙遠。作為我們教師,一是自己學會學習,二是教會學生學會學...

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

世界是平的 讀後感范文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 屋。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會被社會淘汰的,便是書中的營養。還在等什麼?讓我們一起暢遊書海吧!弗里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書。說實在的,剛開始這本書吸引我眼球的只是書的題目。我急切想弄清楚的是作者為什麼認為世界是平的這個奇特觀點。隨著閱讀的繼續,我不...

《本事是幹出的》讀後感

本事是幹出來的 讀 本事是幹出來的 有感 最近讀了張強董事長為我們員工推薦的一書 本事是幹出來的 這本書得內容非常豐富,讀完後讓我有了很多的感觸。魯迅先生說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乙個人,本來沒有什麼能力可言,幹得多了,也就有了能力。事業是做出來的,本事是幹出來的,只有敢於行動,勇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