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觀後感

2021-03-03 23:32:38 字數 1570 閱讀 1151

物聯網1302班

20135203

曹豔萍孔子這部電影的發生時期是在春秋時期,剛開始的時候,孔子鬚髮花白的靠在牆上訴說著自己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已經表達出了他坎坷不平的一生了。

剛開頭的時候孔子還是意氣風發,被魯國國君委以重任當上了大司寇,甚至為相,他也勵志實現自己天下大同的理想,但是我個人認為他有點過於急躁,剛進朝堂便開始直接把三桓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雖然這是他個人高尚風範的表現但是有些過於剛了,過剛則易折,急於改變魯國現狀導致觸犯了太多的三桓的利益。而季桓子也稱得上是乙個梟雄,用欲擒故縱之計,表面上是在幫助孔子完成他的改革,其實是在把孔子推向乙個被針對的點上。便是在季桓子這樣的推動之下,導致的孔子後來的背井離鄉周遊列國,他一心做乙個君子但是我個人認為為人處世不夠變通,若是他沒和三桓之間早早的處於對立面,若是能慢慢的改變三桓的想法,或許最終的結局是他和三桓共同輔佐魯君富強魯國。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也正是因為他被三桓以及其他公卿排擠,他才周遊列國,才能有三千**,才能流傳千古美名,世事哪兒能說得清呢。

孔子離開了魯國第一站去了衛國,見了衛君和君夫人,但是他慧眼一眼就看出了衛國即將發生內亂,於是他對**們說危邦不居,帶**們離開了。但是其實我有一點想不通,孔子的願望是天下大同,他為什麼明知衛國將成危邦的情況下不願意出手相助反而選擇遠遠離開。有他的協助的話衛國說不定就能穩定下來,從而減少內亂與戰爭,減少人民的死亡,他為什麼不願意留下呢,是擔心自身安危嗎但是從他救下漆思弓又能看出他並不是乙個為了自身安危能不管他人的人啊,所以我覺得這裡感覺好矛盾的樣子。

難道是因為魯國的失意導致他心中留下了陰影從此不願輕易踏足仕途?或者是因為顏回的那一句話,不過或許因為我只是個凡夫俗子吧,我確實是沒看懂顏回的那個話是什麼的意思……不過後來確實孔子並未再踏足過仕途了,即使是最後被接回了魯國依舊只是專心治學沒有為官。他的想法我認為或許是通過辦學宣講慢慢地感化人們,但是我覺得他應該能知道為官施政改革的話和他四處講學相比,前者明顯要比後者能更快的幫他實現大同社會,為何他依舊不願意為官呢,是因為執著、執念嗎。

再說說孔子的各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顏回和子路了,當然,在電影裡給這兩個**的鏡頭也是最多的。顏回的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孔子的「死忠粉」,對於孔子的言行舉止全都是聽從、服從,對孔子更是敬愛有加,從未有任何忤逆行為。但是有些時候給我的感覺就是表現的有些呆滯了,或許是電影裡刻意去刻畫的這樣乙個形象吧,甚至給我一種他自幼被孔子**了感覺,在他的眼裡,孔子就是天,就是他心中的君,一切言行舉止都是按照孔子的要求去做的。

說他呆,但是他卻也呆的可愛,因為他比孔子更有明確的方向,他的方向也很簡單,就是一切聽從孔子的教誨,心中的執念更甚。然後是子路,子路的話,其實和我之前心中的形象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也和我自己之前對他們的了解太少有關,我一直以為孔子的**們都是乙個個溫文爾雅,滿口君子詩文的,沒想到子路是個粗獷的漢子。我也特別喜歡劇中給子路的定位,就是孔子的忠實保鏢,也是孔子的乙個「死忠粉」。

他從來不允許有任何人侮辱孔子或者對孔子不敬,顯示出了他對孔子是如何的敬重有加,甚至是最後死也都是要謹記孔子的教誨要正衣冠。劇中子路和顏回給我感覺都是兩個悲情人物,但是同時也是有真正的君子作風。雖然我戲言說他們是孔子的死忠粉,但是也能從側面看出孔子的教學以及個人魅力的強大,能夠吸引他們如此的對孔子忠實追隨。

以上就是我觀影後的全部個人看法,或許有妄言,或許有不敬,希望老師不要太過當真。

孔子觀後感

片中顏回之死是因為救落水的書簡,這是電影的藝術手法,因為歷史上並無記錄說顏回是這樣死的。史記 仲尼 列傳 中說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家語 也說他 年二十九而發白,三十二而死。而因為史書記載 賢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以看出大概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身體虛弱,...

孔子觀後感

篇一 孔子 觀後感 孔子 看完了,我的真實感受是 腦袋一片空白。據說,是近年的 國學熱 催生了電影 孔子 胡玫拍 孔子 是想說什麼呢?是講聖人偉大的一生呢,還是宣揚他的儒學思想?我發覺,看完了非常困惑,因為電影講了乙個文武雙全 心地善良 喜歡周遊列國但又有點狼狽不堪的孔子,他是個好人,但就是不知道為...

《孔子》觀後感

電影中孔子出身於當時乙個小諸侯國 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型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程序。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型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於現實之前。隨後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