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電影之我見孔子觀後感

2021-03-04 00:04:49 字數 941 閱讀 5986

第三處是孔子見南子,這是本片中最大的噱頭,也是最受人爭議之處。但我覺得這沒什麼可非議的,反正古代典籍中,孔子的八卦早已有之。漢代的大儒就用孔子追求楚女的故事來解釋什麼叫「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這裡最讓我動容的,不是什麼八卦,而是南子對孔子的理解。「世人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卻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領悟到的境界。」這句話深深地感動了我。

我想這可能也是編劇和導演留下的乙個巨大的諷刺,居然讓乙個淫亂的女人成為聖人的知己。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來漫長的歷史中,人們對孔子的誤解從沒有中斷。電影的最後,孔子吩咐**將整理好的《春秋》呈送魯公,便面向著夕陽,溘然長逝。

在他死前,他留下了這樣一句話:「世人理解我,是因為這部書;誤解我,也是因為這部書。」孔子號稱「述而不作」,對《詩》、《書》、《禮》、《樂》四部經典只是傳習、授受,對《周易》也只是晚年的喜好,有沒有傳人還有懸疑,而《春秋》本不是周代貴族之所習,只是魯國一國的史書,孔子卻對它情有獨鍾,在這部書用力最多,也暗含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所以後人才能夠演說出無數的「微言大義」,孟子也說《春秋》一書使「亂臣賊子懼」。孔子的理想就是建立乙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使人們各安其位,在其位,謀其政。而這些思想都用「春秋筆法」加以體現。

世人理解他,因為一部《春秋》;世人誤解他,也因為一部《春秋》。這使我想到了《論語》開篇的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小時候學到這句時,不能理解,孔子為何要將學習、交友與涵養功夫放到一起來說,好像是前言不搭後語。但後來才明白,「學而時習之」便是君子傳道,死而不已;「有朋自遠方來」便是世人對他的理解;「人不知而不慍」便是後人對他的誤解。

這部《孔子》正如這句「後人理解我,因為這部書,誤解我,也是因為這部書。」所言,會在不同人心理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乙個孔子。

可能,真正令我感動的,不是電影,而是電影所能喚起的文化共鳴。

電影孔子觀後感

孔子 年初已經上映了,我卻一直沒有看,昨晚閒來無事,在網上看了,竟也看出一點感覺來了。我不是文人,也不是文化人,但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學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我還是很尊敬他的。可以說我是懷著一種虔誠的心態來觀賞這部電影的。孔子 是胡玟導演的力作,畫面精美,氣勢恢巨集,述說了...

電影《孔子》觀後感

市逸夫小學四 12 班羅晨曦 根據學校的推薦和要求,今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再次 了 孔子 這部電影。電影 孔子 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 仁義禮治 來治理魯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峰迴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

電影《孔子》觀後感原創

電影 孔子 主要講述了西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此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於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而深感憂慮,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型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程序。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聖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