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重點知識複習大綱

2021-03-03 22:12:08 字數 6091 閱讀 6147

第一章1、管理的含義: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通過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活動,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以實現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

(1)管理是一項有目標的活動。

(2)管理工作的過程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的。

(3)管理的物件是組織的各種資源,管理的有效性集中體現在組織資源的投入、產出的比較上。

(4)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5)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開展的。\

2、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是人類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管理是伴隨著組織的出現而產生的,是協作勞動的必然產物。

(2)管理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3)管理是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重要因素。

3、管理的職能: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

管理職能之間的關係:

計畫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實現計畫的手段。

計畫職能是管理的首要職能。

創新在管理迴圈中處於軸心的地位,成為推動管理迴圈的原動力。

4、管理的性質

1)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二重性)p7

管理的自然屬性是同生產力直接相聯絡的,是由共同勞動的社會化性質所決定的,是進行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般要求和組織勞動協作過程的必要條件,這種必要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由此產生的管理職能,即一般職能,就是合理組織生產力。

管理的社會屬性是同生產關係直接聯絡的,是由共同勞動所採取的社會結合方式的性質所決定的,是維護社會生產關係和實現社會生產目的的重要手段。

2)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p8

管理的科學性是指管理作為一項活動過程,存在著其自身運動發展的基本客觀規律。

管理也體現其藝術性的一面。管理的藝術性是指管理在運用是具有較大的技巧性、創造性和靈活性。

管理實踐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

5、管理者的角色與技能

1)管理者的分類

(1)管理者的層次分類 p9圖

①高層管理者 ②中層管理者 ③基層管理者 ④作業人員層

(2)管理者的領域分類

①綜合管理者 ②專業管理者(職能管理者)

2)管理者的角色 p11-12圖

①人際關係方面的角色:掛名首腦角色、領導者角色、聯絡者角色

②資訊傳遞方面的角色:資訊監聽者角色、資訊傳播者角色、發言人角色

③決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業家角色、障礙處理者角色、談判者角色、資源分配者角色

3)管理者應具備的技能 p14圖

①技術技能(基層管理者) ②人際關係技能 ③概念技能(高層管理者)

6、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統原理:整體性原理、動態性原理、開放性原理

2)人本原理

員工是企業的主體

有效管理的關鍵是員工的民主參與

現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發展

管理是為人服務的

3)責任原理 p19圖(責權利三角定理)

明確職責必須以合理分工為基礎

職位設計和許可權委授要合理

要建立責任獎懲制度,並要檢查、監督和考核

4)效益原理

確立以效益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

追求短期效益不能無視長期效益

7、管理的基本方法

(1)法律方法:強制性、規範性、穩定性(嚴肅性)、平等性

(2)行政方法: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無償性

(3)經濟方法:利益性、靈活性、間接性

(4)教育方法:靈活性、實效性

(5)技術方法:客觀性、規律性、精確性

第二章現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驅):羅伯特·歐文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現代經營管理之父(古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亨利·法約爾

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亞當·斯密(勞動分工、經濟人假設) 羅伯特·歐文查爾斯·巴貝奇(科學管理的先驅者)

科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

泰勒亨利·甘特吉爾布·雷斯夫婦亨利·福特

古典管理理論

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泰勒的著作:《科學管理原理》

泰勒的主要貢獻和思想總結:

(1)勞動定額

(2)科學培訓

(3)標準化

(4)差別計件工資制

(5)思想革命

(6)計畫與執行職能分離

(7)職能工長制

(8)例外原則

貢獻: p32

1)將科學引入管理,使管理實踐活動出現前所未有的突破,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2)將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從而出現專職的管理人員,這一重大突破極大地促進了管理理論的發展。

時代侷限性:

1)泰勒的實驗和改革均基於「經濟人」假設。

2)泰勒僅解決了現場生產的作業效率問題,研究的範圍較窄,而沒有解決企業作為乙個整體如何經營和管理的問題。

2、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著作:《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

1)企業的基本活動與管理的五項職能

六種基本活動: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管理活動

五項職能: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

十四項管理原則:

(1)分工

(2)權力與責任

(3)紀律

(4)統一指揮

(5)統一領導

(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7)報酬

(8)集權與分權

(9)等級鏈與跳板原則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員的穩定

(13)首創精神

(14)集體精神

3、馬克斯·韋伯的組織理論

著作:《經濟史》、《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理論》

權力的型別:統型權力、個人魅力型權力、理性-合法型權力

韋伯認為只有理性-合法型權力才是現代社會組織中佔主導地位的基礎形態。

韋伯的理想行政組織體系具有如下特徵:

(1)正式的規章

(2)明確的分工

(3)權力分層

(4)非個人的人員關係

(5)正規化的人員任用

(6)職業管理人員

◆ 人際關係理論和行為科學

較有影響的行為科學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格雷戈的x-y理論、布萊克和穆頓的管理方格理論

行為科學理論始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被稱為人際關係理論,以後發展為行為科學。一般認為,行為科學理論產生的標誌是著名的霍桑實驗以及梅奧的人際關係理論。

1、霍桑實驗

(1)照明試驗

(2)電器裝配試驗室試驗

(3)訪問研究

(4)接線工作室觀察研究

2、人際關係理論的主要觀點(梅奧)

(1)企業員工是「社會人」,是乙個複雜的社會系統中的成員。

(2)生產率的高低不僅受物質條件諸因素的影響,而且取決於員工工作態度的改變。

(3)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這是不經官方規定而自然形成的。

(4)新型的領導能力在於提高員工的滿足度。

3、現代管理理論學派

(1)社會合作系統學派

(2)系統管理學派

(3)決策理論學派

(4)經驗主義理論學派

(5)權變理論學派

第3章管理環境與背景 p89

企業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者:環境、員工、消費者/客戶、股東、競爭者、社群

◆ 第四章

1、決策的定義:決策是乙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人們在明確問題的基礎上為未來的行動確定目標,並在多個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中選擇乙個合理方案的活動。

2、決策的特點

(1)目標性

(2)可選擇性

(3)超前性

(4)風險性

(5)過程性

3、決策的型別

(1)按決策影響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長期決策和短期決策

(2)按照決策的重要程度劃分,可以分為戰略決策、戰術決策(管理決策)及業務決策(執行性決策)

高層領導者顯然應側重於戰略性決策,中層領導者應側重於戰術性決策,而基層領導者則側重於業務決策。

(3)按決策所要解決的問題的重複程度來劃分,可分為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

戰略性決策一般都是非程式化的。

(4)按決策問題的可控程度來劃分,可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隨機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

(5)按決策的主體分,決策可分為群體決策和個人決策

(6)按決策需要解決的問題來劃分,決策可分為初始決策和追蹤決策

組織中的大部分決策當屬追蹤決策。

4、決策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決策是管理的基礎,決策貫穿於組織管理的全過程與所有方面

(2)決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3)決策的正確與否決定著組織行動的成敗

5、科學決策的原則

(1)系統原則

(2)滿意原則

(3)資訊原則(是決策者進行科學決策的基礎和前提)

(4)環境原則

(5)可行原則

(6)動態原則

(7)民主原則

(8)創新原則

(9)時機原則

6、決策的程式

(1)提出問題

明確決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進行決策的首要任務。資訊是做出決策的原動力。

(2)確定決策目標

合理的目標是科學決策的前提。決策目標是決策問題本質的概括與抽象。

(3)擬定備選方案

(4)分析、評價方案

(5)確定方案:經驗判斷法、試驗法、研究和分析法

(6)實施方案

(7)監督和評估

7、影響決策的因素

(1)環境因素

①環境的特點影響者著組織的活動選擇。

②對環境的習慣反應模式也影響著組織的活動選擇。

(2)組織文化

(3)決策者

決策者是影響決策過程的關鍵因素。

決策的過程就是對決策者的一種全面的檢驗。

(4)其他有關人員

能否激發決策群體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充分考慮各種可行方案是實現決策全面性優化的關鍵。

8、決策的一般方法

定性決策方法:

1)經驗判斷法

2)邏輯推理法

3)實驗與模擬方法

4)智囊技術

(1)專家會議法:專家決策諮詢會、頭腦風暴法、哥頓法

(2)德爾菲法

定量決策方法

(1)確定性決策方法:線性規劃法、盈虧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投入產出數學模型、確定型儲存技術、網路分析技術

盈虧平衡分析的基本公式:

銷售收入=銷售量×單價

總成本=固定成本+單位成本費用×銷售量

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量×單價-(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

所謂盈虧平衡點是指企業銷售收入總額與成本總額相等的點,當產銷量大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盈利,否則虧損。

保本銷售量=固定費用/(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保本銷售收入=單價×保本銷售量

固定成本(f) 變動成本(cv) 產品單價(p) 產品銷售量(q) 企業利潤(л) 盈虧平衡產量(q。)

(3)風險性決策方法:決策樹(決策圖)法、邊際利潤法和成本效益分析

決策樹結構圖 (p118)

(2)不確定型決策方法:小中取**(悲觀法)、大中取**(樂觀法)、折衷法(樂觀係數法)、最小最大後悔值法(後悔值法)

折中法:樂觀期望值=最大收益×α+最小收益×(1-α)

後悔值法:某方案在某自然狀態下的後悔值=該方案在自然狀態下的最大收益-該方案在該自然狀態下的收益,並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後悔值,然後進行比較,選擇最大後悔值的最小的方案作為所要的方案。

9、個人決策與群體決策

1)個人決策的影響因素

一方面表現在個人決策所需的基本條件難以充分準備。

另一方面表現為決策者受到個人的經驗、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其中影響最大的兩個方面是:個人的知覺以及價值系統。

2)群體決策的優點

①群體決策有利於集中不同領域專家的智慧型,應付日益複雜決策問題

②群體決策能夠利用更多的知識優勢,借助於更多的資訊,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③群體決策還有利於充分利用其成員不同的教育程度、經驗和背景

④群體決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認同,有助於決策的順利實施

3)群體決策可能存在的問題

①速度、效率可能低下

②有可能為個人或子群體所左右

管理學原理重點知識總結

第一章 管理學原理 管理的技能結構 1技術技能,是對某一特殊技能 特別是包含方法 過程 程式或技術的技能 的理解和熟練運用,主要涉及 物 的工作。2人際技能,能夠在所領導的小組中營造一種合作的氛圍,以使員工能夠自由地無所顧忌的表達個人的觀點,主要涉及與人協作。3,思想技能,指能夠總攬全域性,判斷出重...

管理學原理重點知識大全管理學理論

第一篇緒論 一 管理與管理學 1 管理 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 組織 人員配備 領導 控制等職能,來 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2 管理的基本特徵 1.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 2.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務 職能與層次 3 管理的任務 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

管理學複習大綱

題型一 單選題 每小題1分,共20分 二 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分 三 名詞解釋 每小題4分,共20分 四 簡答題 每題5分,共20分 五 論述題 15分 六 案例分析題 15分 複習重點 一 管理學基礎 管理的定義及內涵 管理的職能和特徵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的本質和核心 二 管理思想的發展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