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重點知識總結

2021-10-25 12:22:07 字數 5678 閱讀 9897

第一章.管理學原理

管理的技能結構:1技術技能,是對某一特殊技能——特別是包含方法、過程、程式或技術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練運用,主要涉及「物」的工作。2人際技能,能夠在所領導的小組中營造一種合作的氛圍,以使員工能夠自由地無所顧忌的表達個人的觀點,主要涉及與人協作。

3,思想技能,指能夠總攬全域性,判斷出重要因素並了解這些因素之間關係的能力。

第二章,組織與組織的目標

組織結構的基本要素:1人,是構成組織最基本的要素,是組織中的根本。2,目標,組織目標是組織存在的依據。

目標決定了組織中的崗位設定及組織的具體結構形式,起聚集作用。3,組織規範,組織通過組織規範使組織整體和組織成員的行為能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表現為組織的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等,在組織中起輔助作用。

管理的目標原則:1,目標指明了組織發展的方向。2,目標決定管理活動的過程。3,目標能成為一種激勵因素。

目標的型別:1按實現目標的時間長度不同劃分,(1)長期目標(2)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短期目標的指導,而短期目標是長期目標的具體化。2按目標的具體化程度不同劃分,(1)基本目標,該目標的確定說明了組織發展的方向和組織的資源的取得、使用和分配的策略。

(2)次要目標3,按目標是否可以定量化來表示劃分,(1)定量目標,可以用數量表示的目標。(2)定性目標,指只能用文本來表述的目標。4,按目標的層次可劃分為使命、戰略、戰術和作業目標。

組織使命明確企業的使命和目標提供了戰略制定的框架和背景。戰略目標對應最高層管理者,戰術目標對應中層管理者,作業目標對應基層管理者。eg:

p42頁,延伸案例。

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1,經濟的迅速發展對管理提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2,當社會上流行的唯理主義哲學、實利主義者哲學和新教倫理給古典管理理論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3,傳統的管理不利於資本家對剩餘價值的榨取,這從主觀上促進了古典管理理論的產生。

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類容:1,工時研究——制定科學的工作標準。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機器、材料及作業的環境標準化。

3,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1)制定科學的日工作標準。(2)按照工人完成定額的不同情況實行不同的工資率。(3)把工資給人而不是給「職位」。

4,實行職能工長制。5,實行管理的例外原則。6,把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

科學管理的基本原理:1,四大基本原理,(1)建立一門嚴格的科學。(2)科學的挑選工人。

(3)對工人進行科學的教育、訓練和培養。(4)管理部門和工人之間進行親密無間的友好合作。2,科學管理的實質是一場「心理革命」。

(1)從歷史的原因看,要從過去的互相對抗轉變為互相合作,用科學的方法來代替過去的靠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做事的做法,就要求勞資雙方的思想發生革命的轉變。(2)從當時現實的原因來看,當時一些人把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制度和政策等於了科學管理本身,而如果勞資雙方思想沒有變化,這些方法、制度和措施是不可能得到貫徹的,也不可能真正提高生產效率。3,科學管理理論與「人」的因素。

(1)「經濟人」是科學管理理論對於人的本性的基本認識(2)泰羅認為科學管理的是知識一場心理革命(3)泰羅強調的是「個別」的人而不是作為組織成員的人。

對科學管理理論的認識與評價:1,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是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2,強調用「科學」的方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是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特徵。

3,「經濟人」的認識是科學管理理論對人的本性的基本認識。4,科學管理理論強調的是提高企業內部的生產效率。5,科學管理理論系統內在的不一致性。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1,管理的五個基本職能,(1)管理的計畫職能,即預見未來和擬定行動計畫。【企業制定行動計畫的根據:

a企業的資源,包括廠房、工具、原料等等b所經營業務的性質及重要性c未來的趨勢】(2)管理的組織職能,即構建乙個雙重性質機構,物質性和社會性。(3)管理的指揮職能,即讓人們去執行。(4)管理的協調職能,即溝通、聯合,並使所有行為和力量達到和諧同一。

(5)管理的控制職能,遵照已有的規則和既定程式,監督事物的執行。2,管理的14項原則,(1)勞動分工原則(2)權力與責任原則(3)紀律原則(4)統一指揮原則,組織機構設定以後運轉時乙個下級不能同時接受兩個上級的指導(5)統一領導原則,設定組織機構時乙個下級只能有乙個上級(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原則(7)人員報酬原則(8)集中原則(9)等級制度原則(10)秩序原則(11)公平原則(12)人員的穩定原則(13)首創精神(14)人員的團結原則

官僚集權組織的主要因素:1,實現勞動分工。2,在組織中要建立乙個不中斷的指揮鏈。

3,廣泛的檔案系統。4,要根據通過正式考核或經過正式教育而或得的技術資格來挑選組織成員。5,所有擔任公職的人都是被任命的,而不是選舉出來的。

6,行政管理人員是領取固定薪金的專職人員,而不是他們所管理的單位的所有者。7,行政管理人員要遵守有關他的官方職責的紀律、規則和制度。

對官僚集權制的評價:1,假設的有效性。2,過分地強調組織原則和恪守規章制度,會壓抑創造力、革新精神和冒險精神。

3,忽視了在組織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不利於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也不了利於提高組織工作效率。

第七章,人際關係學說

人際關係學說產生的時代背景:1,經濟危機的發生使人們的倫理觀念發生了變化。2,新的政治環境——工人階級鬥爭的結果提高了工人在整個社會等級結構中的地位。

3,科學管理理論所強調的經濟刺激並不能充分的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人際關係學說的要點:1,職工是「社會人」2,在正式組織中存在「非正式組織」【對待非正式組織的態度:a正式和重視非正式組織的存在b對非正式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進行引導,使之有利於正式組織目標的實現】3,以社會人和人群技能為基礎的新的領導方式。

4,生產率的提高主要取決於工人的工作態度以及他和周圍人的關係。

第八章,現代管理理論

現代管理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戰後資源積累的重新完成又提出了提高效率的要求。2,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管理提出了新的問題,同時也為管理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手段。

3,人們對「人」的本性的認識的不斷深化促進了管理理論的發展。

社會合作系統學派:組織中的人是有各種社會的和心理的願望和需求的人,而組織是由許多具有這種社會和心理需求的人及其行為所形成的合作社會系統。代表人物—切斯特.

巴納德,及其主要見解:1,關於組織的概念(1)組織是由人的行為構成的系統(2)組織的成員包括所有通過自己的行為為組織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的人(3)組織系統是協作系統的乙個組成部分。2,協作系統的三個基本要素(1)協作的意願(2)共同的目標(3)資訊聯絡3,提出「效力」和「效率」的兩分法4,權威接受理論5,經經理人員的三項職能(1)提供乙個協調的資訊交流系統(2)制定組織目標(3)或得必要的個人努力

經驗或「案例」學派:通過對管理人員在個別情況下成功地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研究,會使人們懂得在將來相應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代表人物—p.

德魯克、歐內斯特.戴爾、威廉.紐曼

決策理論學派:管理的本質是以決策為特徵的,管理的本質就是決策。代表人物—赫伯特.

西蒙、詹姆士.馬奇。及其主要見解:

1,管理就是決策2,用「管理人」的模式代替傳統的「經濟人」模式。【管理人決策的影響因素:1,學習2,記憶3,習慣】【符合目的的決策行動的兩種型別:

a躊躇—選擇型b刺激—反映型】3,決策的滿意化原則4,決策是乙個過程5,程式化決策與非程式化抉擇6,決策中的價值要素和事實要素

管理理論叢林形成的原因:1,人性假設的分歧2,語義上的混亂3,對「管理」下的定義不一致4,先驗的假設5,對原則的誤解6,管理學者之間不能或不願互相了解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的「x」和「y」理論:「x」理論假設認為人有不喜歡工作的本性;一般人寧願受智慧型,希望逃避責任,把安全看成高於一切。

所以管理就應該採取強硬的嚴格的控制方式。其結果是個人的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y」理論假設認為人並不是天生不喜歡工作,運用體力和腦力從事工作同遊戲和休息一樣是自然的;逃避責任、缺乏雄心和強調安全是經驗結果,而不是天性;大多數人都有解決組織問題的相當高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個人對目標的參與和獲得成就的報酬直接相關,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的滿足。

所以管理就應該減少外部的控制,給職工更多的工作自由。其結果是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都實現。

弗雷德里克.赫茲伯格的「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保健因素」主要是一些與物質因素及人們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有關的因素。

保健因素僅僅能消除員工的消極性卻不能調動其積極性,但保健因素又是必需的。「激勵因素」是一些與人們的工作本身的性質有關的因素,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學習型組織:1,五項修煉技能,(1)系統思考(2)超越自我(3)改善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願景(5)團隊學習2,組織的學習能力是競爭優勢的重要優勢。

第九章,管理的計畫職能

計畫的內涵:1,計畫工作,即指組織的管理者對過去的和現在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估計,以確定能實現組織預定目標的行動方案的一種活動。計畫工作包含**與決策工作。

2,指計畫方案,即指組織計畫工作的結果。

計畫工作的原則:1,綜合平衡的原則,(1)計畫工作與組織層次、組織部門的關係,都要為組織整體目標的實現服務。(2)短期計畫與長期計畫的平衡與協調。

2,承諾原則,選擇合理的計畫時限的標準。3,靈活性原則,是計畫本身具有適應性,是為了解決計畫的內在缺陷問題—**技術的內在的不確定性。4,改變航道的原則,使計畫工作過程具有靈活性,是為了彌補靈活性原則。

5,限定性因素原則,限定性因素指妨礙目標得以實現的決定性因素。

目標管理法的優缺點:優點·1,從形式來看,目標管理是通過目標的制定、執行和評價的整個過程來實現對組織的有效管理,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2,從實質內容來看,目標管理是一種激勵組織成員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方法,有利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採用目標管理有助於提高管理水平(1)明確而清晰的目標使管理人員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強,有助於避免用泛泛的語言定義組織目標模糊性帶來的混亂。(2)有效地實現目標管理的公司常常可以發現組織結構上的缺陷,有助於更好地實現分散和授權管理。缺點·1,目標管理是通過組織成員的參與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但由於在等級制度的組織中上下級之間的差異和鴻溝難以逾越,以致不平等的人共同制定目標這一點可能性極低。

2,目標管理的應用過程中,存在著過分強調數量指標的問題。3,目標管理存在著缺乏靈活性的侷限,特別表現在那些不穩定的、變化無常的環境中活動的組織。

戰略規劃與管理:1·公司層戰略,以公司整體為研究物件,研究整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問題。(1)穩定戰略,指在內外環境的約束下,企業準備在戰略規劃期使企業的資源分配和經營狀況基本保持在目前狀態和水平上的戰略。

(2)成長戰略亦稱增長型戰略,指的是增加組織的經營層次。a縱向一體化戰略,指企業充分利用自己在產品、技術、市場上的優勢,根據企業的控制程度和物資流動的方向,使企業不斷地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一種戰略。b多元化戰略,指乙個企業同時在兩個和兩個以上的行業中進行經營,想不同的行業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

(3)緊縮戰略,指企業從目前的戰略經營領域和基礎水平收縮和撤退,且偏離起點戰略較大的一種經營戰略。2·業務層戰略,主要指乙個企業如何在乙個特定的行業中建立起相對於競爭對手的有利地位,即競爭優勢。(1)一般競爭戰略a成本領先戰略,指將企業的成本降低到低於大多數甚至所有競爭對手的策略。

(b)差異化戰略,指企業通過創造其產品與其他企業產品不同的顧客知覺價值而取得競爭優勢的一種競爭戰略。c集中化戰略,指企業集中力量提供一種產品,或者專為乙個細分市場的顧客需求服務。(2)適應戰略模型,指企業或事業部門應使其使命和目標與環境的機會和威脅相適應。

a防禦者戰略,試圖創造和維持一種環境,使這種環境最適於穩定的組織形式。b開拓者戰略,試圖為自身創造和維持一種動態的良好環境。c分析者戰略,試圖綜合防禦者戰略和開拓者戰略,企業開拓問題的關鍵是在確認並利用新產品與新市場的同時,也保持一些傳統的核心產品和使用者,然後系統的開發這種機會。

d反映者戰略,指對出現的問題倉促地做出被動地反映,在決策上表現為不一直和不穩定。3·職能層戰略,是職能部門為支援業務層戰略而制定的本職能部門的戰略。

管理學原理重點知識大全管理學理論

第一篇緒論 一 管理與管理學 1 管理 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畫 組織 人員配備 領導 控制等職能,來 協調他人的活動,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2 管理的基本特徵 1.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 2.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務 職能與層次 3 管理的任務 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

管理學重點知識複習大綱

第一章1 管理的含義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通過計畫 組織 領導 控制和創新等活動,協調以人為中心的組織資源,以實現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1 管理是一項有目標的活動。2 管理工作的過程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 連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的。3 管理的物件是組織的各種資源,管理的有效性集中體現在組織資源的投入...

管理學原理重點

管理學 課程知識點 第1章1.必須清楚的概念 管理是通過計畫 組織 控制 激勵和領導等職能獲得 配製和利用人 財 物和資訊等資源,以期更好地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組織效率是指組織在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滿足其成員個人目標的能力和程度。組織效力是指組織實現其目標的能力或實現其目標的程度。管理的物件是指能夠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