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德育案例分析

2021-03-03 22:07:44 字數 6010 閱讀 5507

「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一、基本情況

張麗是一位六年級的學生,她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她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

在班裡是乙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老師課後布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說,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迴圈之中。

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張麗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在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群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裡,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她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乙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都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都的老師。

為了去除張麗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閒談,讓她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她,還經常對同學說:「看,張麗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張麗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

」「張麗同學……」漸漸的,張麗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衝我笑了。

2.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張麗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

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絡,詳細地分析了張麗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並馬上誇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誇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張麗從她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張麗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逐漸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

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 面對張麗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張麗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德育案例分析(2)

以發現閃光點增強學生自信,以典型樹立學生學習榜樣

【案例】我班的何一波同學,父母離異,隨父親生活,家境貧寒,但由於父親溺愛,她行為習慣差,經常偷東西、打架,而且不按時完成作業,可以說是班上認為的那種無可救藥的討厭的學生了,在班內的影響力很大。後來,我跟她父親和她多次談心,從正面、側面去了解她,在這期間,只要她取得點滴的進步,我都採取不同程度的鼓勵,使她產生了親切感、信任感,願意與我們心靈交流,這樣使她從思想上認識到錯誤、改正錯誤。在班級多給她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她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於是,我在班內就讓何一波同學做改正缺點的典型,去感染和她有類似毛病的同學,帶動她們改正缺點,現在,我們班構建了和諧。

【案例評析】班主任既是班級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又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絡班級與科任教師、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它不僅需要愛心與細心,更需要創造。因為你面對的是充滿創造力的孩子,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的班級工作也應當富有創造性。

小學生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這對她們是榮譽的享受,更能增強她們的勇氣和力量。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於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素質不同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的勤學守紀、有的厭學做壞事,作為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對於「問題學生」要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對她們要曉之以理、動之髮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她們。現在我們班的何一波同學可以說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小學生了,同學們也很喜歡接近她,在學期終的評優活動中,肯定有她的名了。

德育案例分析(3)

學會「懲罰」

西街口中心學校陶紅榮

楊燕同學為逃避作業,在家長和老師面前說謊搪塞,不做或少做;測驗不及格,為蒙混過關,模仿家長的筆跡簽字;為攀比炫耀,偷拿家長錢包中的幾百元購買好譯通;甚至為早上多睡幾分鐘,悄悄將家中的大小鐘錶撥慢15分鐘,家長蒙在鼓裡有幾個星期……擺事實講道理做思想工作、天天家校**保持聯絡,上門家訪,苦口婆心地一再教育,無濟於事,作業照「留白」,錢物照「拿來」,家長一怒之下不管了,聲稱「隨便她去吧!」老師們每天一大早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這個孩子姍姍遲到後忙於證實她的話有幾句是真幾句是假。

記不清有哪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凡是學習中的差錯,都不應受到處罰,只有品德上的錯誤達到非處罰不可的程度時,才可動用懲罰。是的,教育是需要懲罰的。

「凡是學習上的錯誤就不應懲罰」——這樣的說法要成立,必須有這樣乙個前提:學生無品德問題,而僅僅是在認知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習基礎差、智力障礙、學習方法不恰當等。

曾經有家長到學校投訴,說老師讓孩子罰抄詞語、課文多少多少遍,晚上很晚了還在抄,家長就讓孩子先睡,自己替孩子接著抄。這樣的例子被校長不止一次地作為例子在大會上一再重申,警示老師們不要擅自闖入「***」。我認為,老師首先應當讓家長在第一時間告知學生的真實表現,與家長真誠溝通,並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而家長,應該向老師詢問,弄清孩子受罰的原因。

即使老師不對,替孩子抄寫的做法也是不對的,那分明就是和孩子一起犯錯,錯上加錯。

其實,教師對問題學生懷有的是一種「恨鐵不成鋼」、愛恨交織的情感,看似缺乏善意,實則充滿愛心。如學生很容易將「已」寫成「己」。第一次出錯,老師肯定不會讓學生罰抄幾十遍的。

下一次又錯,老師就會嚴厲地批評幾句,再抄若干遍。隔了幾天再出錯,這時,老師就會懲罰學生了。也許個別學生愣是一錯到底了,那麼,老師就會狠狠地使出「罰抄」這最後一招了。

目的是什麼呢?很簡單,要孩子記住正確的寫法,還提醒孩子要重視自己犯的錯誤——不是嗎?小時候如此輕視錯誤,將來長大了,工作了,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嗎?

可惜很多孩子是不會理解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的,而缺乏溝通,又會使不明就裡的家長一怒為愛兒,投訴到學校。所以,老師實施懲罰必須因事而異,分清學生問題的性質,考慮家長與社會的可接受性。

「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等法律法規中,「懲罰」都被列為「***」和「雷池」,絕對不可進入。從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到各級學校,「懲罰」無一例外都是明令禁止的。「懲罰」是乙個灰色的詞。

但是,有必要區別一下「懲罰」和「體罰」的不同。「懲罰」即嚴厲地處罰。「體罰」即用罰站、罰跪、打手心等方式來處罰兒童的一種教育方法。

「懲罰」是不是一種教育方法呢?當然應該是的。《教育大詞典》就將正當的教育懲罰界定為「一種教育方法」。

因此,從詞義上講,「體罰」絕對不止是一種「懲罰」,而「懲罰」則包括了「體罰」。如果因為反對「體罰」就將正當的、適度的「懲罰」也一棍子打死的話,那麼就是片面的、錯誤的。

評析:馬卡連科說過:「我個人相信,懲罰並不真的有那麼大的好處,但我相信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

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懲罰也和其她的一切方法一樣,也應當用一種自然的、通常的和合乎邏輯的方法來提出。」難道教師能迴避這種權利和義務嗎?

尤其是它也許能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的時候,三思而後行罷!

德育案例分析(4)

「最優秀的人其實就是自己」

西街口中心學校陶紅榮

王紅傑同學原是個極度自負的孩子,平日裡自以為是,啥時候都以為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因此和同學缺乏交流和老師難以溝通,常常談不上幾句就因為話不投機而中止。老師們都說真不願管她了,原因是她不知好歹,固持己見讓人受不了。

有一次在課間活動和另乙個班的教師發生衝撞,說了些不該說的話。把那位老師氣得說不出話來,事後我找她談心,批評她這樣頂撞老師是不對的,她說了一句「老師為什麼什麼時候都想管人」。從她的話裡我了解到她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認為老師管她是不合時宜的,課下她做任何事都該是自由的。

找到了問題的所在,我趁熱打鐵對她說:「老師的對錯先放一邊,先分析一下自己,課間追逐打鬧會不會有危險?」她追問了一句:

「那又怎麼樣」我說:「那倒不能怎麼樣,但學生是來學習的,就要服從學校的紀律,家有家規,校有校規。你無視學校的紀律就是你的不對」。

她沉默不語,我看時機已成熟,我故意轉換話題,採用了攻心戰術,我說:「平日裡你是個很有愛心的學生,有一次剛開完家長會,你跑到教室來,我以為你有事找我,你卻說你是來打掃衛生的,讓老師好感動」。說到這裡我看她低下了頭,並且臉上有慚色,我趁機把話題轉移過來,面對老師的批評你不要以為老師跟你過不去,這是老師的責任,讓你們安全的度過每一天。

這些你想過嗎?她沒有回答,我看得出她已經預設了。孩子在成長中有很多困難和障礙是自己無法逾越的,她們需要有人幫助,去逾越這些障礙,讓她們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老師的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們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甘心做孩子的鋪路石吧。

評析:班主任是把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連線起來的智慧型的橋梁,班主任的勞動鋪就了一條學生成才之路。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前沿陣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現在的教育方法中提倡表揚、激勵。但表揚是要講究藝術的,不能見著什麼都表揚,也不能採用誇張的手法把學生捧到天上去。批評也要講究方法,用什麼語言,什麼方式一定要深思熟慮,要一拳打著她心理最虛弱的那一面,開啟她被掩飾的內心,讓她確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才是轉變的開始。

德育案例分析(5)

信任學生,關愛學生

西街口中心學校陶紅榮

我班有個學生,剛入學的第一學期就給我添了不少麻煩。第一周把餐櫃的蓋撞了個洞,第二週和餐廳師傅吵架,第三週有個下午沒上課,去縣城買衣服。開學才幾周,已遲到20多次,天天欠交作業,上課打瞌睡,成績當然只能從尾排上來了。

對於這樣的「差生」,我該怎麼辦呢?

起初,我對這位學生的惡作劇行為進行「冷」處理,課後與他談論些與學習無關的事,在適當的時候滲透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和他談到中國足球失利的事兒。她對球員表現出極大的義憤:「如果我去踢,一定比她們好」。

我說不見得吧,你在做事方面也並不出色啊!一句話點中了她的要害處,交談就此結束。第二天,果然不見她遲到了。

就是這樣,我注意抓住時機,與她進**感交流,或給予鼓勵,或給予讚美,或給予暗示,或給予批評,使她逐漸克服了缺點,戰勝了弱點,最終成為一名好學上進的好學生。

點評:贊科夫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徵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有了這種品質,教師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時此地的情況的特點,從而找到適當的手段,並正確地加以應用。」

學生天性幼稚、純真無邪。老師對她們如何,她們會毫無保留地反饋過來,不掩飾,不偽裝。班主任的喜怒哀樂可以激發起她們的愛與憎。

愛的回報是學生聽你的,信任你,積極地按你意見辦事,憎的回報則是對立,反抗,惡作劇。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時機。這就是在學生躍躍欲試,正待著奮起的時候,你能送去及時的鼓勵;在學生身置迷途,尋路而不可得的時候,你能及時給予指點;在學生失群,深感孤獨的時候,你能及時地給予關懷,送去溫暖;在學生犯了錯誤,開始感到內疚的時候,你能給以語重心長的勸告……抓住這些機會,從情感上就建立起與「差生」交融的基地。這一基地一經形成,師生之間就「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德育案例分析(6)

小學生典型案例分析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郭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絡,詳細地分析了郭某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

小學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 案例 王某,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從小跟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少依戀。別人老是欺負他,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乙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乙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乙個弱者變成乙個大 天王 令老師極其頭疼。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怪異,很難與同學相處。手臉總是有汙穢...

小學生課堂案例分析

小學生個別化教育案例分析 一 學生的基本情況 姓名 小明 性別 男 年齡 十三歲 六年級學生 二 問題及行為表現 1 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有時作業漏做,學習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2 性格倔強 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3 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