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生態體驗德育案例分析

2021-03-10 22:37:33 字數 3019 閱讀 9938

眾所周知,教育要發展,德育要先行。在這樣乙個高速進步的時代中,德育的方式逐一變得多種多樣,可謂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生態體驗式主題教育活動是一種嶄新的德育形式,它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生態道德觀點出發,引導體驗者樹立嶄新的人生觀和生存發展觀,從而自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由於生態體驗主題教育活動是直接指向班級管理和學生身上存在的真問題,是針對於學生自身的,所以教育活動能在學生在不設防的心態之下,進入體驗之境,體悟自己的行為,在對話與反思中澄明思想,提公升道德境界。它是一種新型的適合現代教學的德育模式。

我是一名剛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來的新老師,跟孩子們接觸自然成了我做班主任後的頭等大事。在一段時間的接觸中我發現,班裡大多的孩子都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爺爺奶奶的溺愛使得他們嬌氣十足。而爸爸媽媽的常年在外,使得他們與父母之間感情淡漠。

代溝、距離,使得多數孩子對父母的愛知之甚少,甚至在有些孩子眼裡,他們和父母之間似乎只剩下金錢關係。在外奔波勞碌的父母對此毫無對策,正處在成長期的孩子對此絲毫未覺,在如此狀況下,我便萌生了教會孩子如何體諒父母,感恩父母的想法。在這個想法的驅使下,我召開了一節以《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為主題的德育綜合實踐活動課。

在活動開始前,我先在班裡做了份問卷調查,內容是有關父母生日、喜好、鞋號等基本問題的。由於學生是在毫無準備的前提下被調查,因此,調查結果具有很強的說明性。在參與活動的全班六十四名學生中,竟有十四人完全不能動筆。

孩子與父母間所存在的問題一目了然,不親密,源自於不了解。要感恩父母,首先要感知父母,要對父母有一定的認識、了解,要對父母的付出有所認知。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對活動做了如下設計:

一、 感受我們的來之不易。讓孩子們以咬手指來切實的體驗疼痛,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想象媽媽帶我們來到世界上時所遭受的痛苦。

體驗疼痛之前,孩子們從沒想到過,他們是在媽媽忍受了如此大痛苦的情況下帶他們來到世界上的。所以父母養他們是應該的想法取代了他們從一出生就虧欠父母的想法。體驗疼痛過後,對父母的偉大,他們有了新一步的認識。

二、 演一演心中的父母。以家長會後為演出背景,讓他們來盡情演繹一下自己的父母。在表演的過程中,讓他們發覺,其實所有父母都是一樣的,並不是只有自己的父母才是高標準、嚴要求。

在一些孩子的深情演繹後,很多孩子在別人的表演中看到了自己。他們小聲的在那鳴不平,言無辜;都在那抱怨父母只看重成績,不了解自己。隨機抽選同學發言,讓他們說說自己對類似事件的看法,無一例外的都是埋怨父母的嚴格,以及自己的痛苦。

父母真的是只為自己嗎?你們有理解過父母嗎?這個問題呼之欲出,因此下一環節順理成章。

三、 聽一聽父母的心聲。配樂朗誦,引用台灣女作家畢淑敏的一篇抒情散文——《孩子,我為什麼打你》來道出千千萬萬為人父母者的心聲。

「每一次打過你之後,我都要深深地自責。假如懲罰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訓。孩子,我寧願自罰,哪怕它將強烈 10 倍。

但我知道,責罰不可以替代也無法轉讓,它如同饑饉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嚥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

孩子,我多麼不願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麼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這一切,只因為我是你的母親!

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嗎?」

從這樣簡單文字裡,孩子們聽出了為人父母者的百般無奈。由於這些話是孩子們在不設訪的心態之下來靜心傾聽的,他們沒有牴觸心理,因此其效果明顯高於父母們在教育過後的苦心說教。有的孩子的確因為挨打挨罵而痛恨父母,可是這個時候他們很清楚地明白了父母在打罵他們的時候的那種心痛。

他們聽出的正是全天下為人父母者在打過自己孩子後的所思所想,並能體會到那毫不誇張的說,簡直就是打在他們身上,疼在父母心裡。體驗效果和前一小品演繹效果形成鮮明對比,對心靈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隨後在此基礎上提問,引發深一步的思考:我們的痛,我們的感受有父母一起承擔,可父母的感受我們有體會過嗎?你能感受到父母在打罵過你之後的心情嗎?

誰能告訴我,你父母在打過你之後都做了些什麼樣的補償。

問題提出後,孩子們不再一味的去述說自己父母的不是,而是靜下心來仔細的思考。其實細心找,他們都不難發現,父母強權後的補償總是出現在他們的身邊。也許那補償它小得不起眼,小得平時根本無法覺察,但這個時候的他們卻能體會,那代表著父母的乙份良苦用心。

四、 算一算感恩帳。在體會到了父母的感情後,再來算一算這感恩帳,直白的數字會帶給他們很直觀的答案。

在孩子們拿筆計算自己乙個月的學習用品費、生活零用錢、生活費等各項花費時,超出他們想象的龐大數字告訴了他們父母的愛。他們從自己的花銷在全家總收入支出比例中所佔的比例不難發現乙個共同點,那就是無論他們的父母賺多賺少,父母的辛苦所得大多花在了他們身上。這個數字很明白的敲醒了那些認為父母和他們只是金錢關係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了他們才是家裡的消費大戶,他們才是父母辛苦掙錢的原動力。

這個時候再來說,無論父母是否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無論他們是否打過我們,我們永遠是他們心中的最愛就更容易被他們所接受了。

五、 感一感父母言。在孩子們經歷了前面一系列的心靈衝撞後,這個時候再來聽聽他們的父母所要對他們說的,勢必就會取得不同一般的效果了。

一段段平實的話語,一句句溫馨的祝願,平安、健康、快樂、幸福,這些字眼無時不刻的不在撞擊孩子們的心靈。他們將過去的生態閱歷、未來的生命夢想都收攝於當下的心靈震撼,進入了心靈世界,當然就能誘發生命感動。聽到了自己父母感言的孩子,無不落下了感動的淚水。

此時不再存在別人父母和自己父母的差別,在他們的心裡,所有的父母都一樣了。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想說的話,對父母感恩的話,那些源於真實感受的內心話語。

父母此時不再是他們談之就厭煩,就滿腔怨言的物件,而是真真正正、發自內府的感恩物件了。通過了這樣一系列的引導思考後,通過了這一系列的自身體驗後,他們的感恩之情呼之欲出。這個時候說也許就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感情了,因此提醒於課堂完結時,做一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種感恩的表現。

生活中的小事,學習上的進步,這一切都列入了努力的範圍,為孩子沒的奮鬥指明了方向。

最後在歌唱父母的歌聲中結束本次德育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感動中走向未來,在感恩中走近父母。

生態德育不是由教育者強加給受教育者的,而應是由體驗者自己在三重生態關係中養成的。在生態體驗教育活動中,體驗者經歷著感情觸動——眼界開啟——心靈洞開——生命感動——美善意識湧流等教育與成長歷程。如同劉驚鐸教授所說的:

「體驗是無害的,只有真真正正體驗過才能體會其中的甘苦!」真誠的希望我們能通過生態體驗這一載體,創設和諧美善的育人環境,引導學生用心靈去體驗,用心靈去感動,培養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時代少年。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案例分析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學生因為不堪忍受過重的學習壓力在家中自殺身亡,促成該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攬子旨在減輕中小學學生負擔的措施,包括限定課時,控制家庭作業數量,嚴禁利用節假日上課等等。中小學生減負早已非常迫切,直至發生如此極端的案例才想到去制定政策,顯然為時已晚。而且可以預見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

中小學生安全事故案例

安全重於泰山 資中縣龍江中學羅春 敘事 2008年4月5日上午,惠州市惠城區惠環中學初二年級學生到陳江鎮西坑村開展學雷鋒活動,活動結束後,學生和老師返回。七名女學生自行到惠陽市陳江鎮黃沙水庫劉彩琴親戚家的果園遊玩。開始七名學生在水庫堤壩照相,後來覺得水庫中一小島果園的景色更好,要求船工劉祖朋撐船送她...

中小學生評語

1 王帥 你是個聽話懂事 令人信任的學生。但每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你都會說自己笨,學不會等等。實際上你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滴水穿石並非因為滴水的力量大,而是因為功夫深 成績優良不是天資高,而是學習勤。你的成績好壞,關鍵在你平時是否努力。所以你一定要拿出 吹盡黃沙始到金 的毅力!老師相信,你只要努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