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施方案2019

2021-03-03 21:57:31 字數 5106 閱讀 1352

馬村學校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施工作方案

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從實驗的初始階段進入到推進深化和推廣發

展階段。為進一步深入推進我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及我市《關於基礎教育新課程推廣工作的意見》,制定本方案。

一、 推進思路和目標

推進思路:

在鞏固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抓住課改中的關鍵和難點問題,突出重點,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紮實推進,深入實施,不斷提高課改實驗的水平和實效,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

基本目標:

1、實施國家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努力探索國家課程標準和教材在我市實施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為新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實踐依據,從而構建具有清華特色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

2、探索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的管理機制,逐步明確地方、學校課程建設與管理的職能,努力提高地方、學校課程建設和管理的能力。

3、積極開發新課程資源,完善課程資源的結構和功能,不斷增強課程資源對課程改革的支援力度。

4、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核心,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積極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及管理制度。

5、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逐步形成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積極探索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改革,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不斷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和機制。

6、加強德育工作,注重學科學習過程與正確價值觀形成過程的有機統一,努力開發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德育課程,不斷為新課程提供豐富的德育資源,努力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學校德育體系。

7、構建具有組織管理、學術支撐、操作實施功能的新課程實驗組織體系,探索多樣化的有效的培訓方式,促進教育行政幹部、教研人員、校長、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導和教育教學能力,形成一支優秀的新課程實施隊伍。

二、推進策略

1、統一規劃,全面鋪開,點面結合,整體推進。在全面實施國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基礎上,以教材改革切入,推動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教師教育、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鼓勵學校根據各自實際選準切入點,開展課題研究、專題研究、學科研究,多元化、多維度、多層次、創造性地進行實驗工作,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積累、整合經驗,以點帶面,全面提高。

2、觀念先導,重點突破,改革評價,構建制度。以轉變教育觀念為重點,以評價改革為核心,以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為突破口,大膽創新,突破難點。

建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互動式培訓、校本培訓式等多種培訓方式,使之貫穿教師培訓的全程。增強學校校本管理意識,提公升學校辦學理念,廣泛開發利用社會資源,優化整合學校教育資源,提高中小學校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的能力;改革學校評價制度,促進學校教育在理念層面上的根本變革,從而更好地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持續開展。

3、課題牽動,典型引路,人人參與,共同發展。以科研促進課改,建立以科研課題為依託,培訓、教研、科研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課改工作模式,形成「人人要參與,校校有課題,區域成體系」的課改科研格局,教科所、基教室、體衛藝,共同組建基礎教育課程行動研究課題組,對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性問題進行攻關。突出課堂教學改革中心環節,建立教研員與一線教師平等協作、共同進步的合作工作機制,創新教研方式,通過網路式的教研活動,大量開展案例分析、現場會診、反思交流,切實有效地提高每一所學校的課程建設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

4、加強交流,跟蹤評估,分段總結,滾動推進。對實驗工作進行動態管理,建立實驗過程與實驗效果的過程評價機制,建立互動交流機制和定期總結制度,使課改工作在不斷的總結反思中滾動推進。

三、推進措施

1、切實抓緊、抓實新課程推進中的師資培訓工作。教師培訓是推動課程改革的有力保障,為了使課改培訓工作落到實處,要理順培訓體制,嚴格管理,建立持證上崗制度、教師培訓學習制度、教師培訓激勵制度及教師培訓檔案庫,保證師資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要大膽探索規律,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如:

多維立體培訓模式、現場會式培訓模式、課題組培訓模式、師徒結對子培訓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培訓模式。隨著課改的推進,市教育局將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新課程、新教材培訓,將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緊密結合,促進教師觀念、教學行為與綜合素質同步發展。以新課程改革為核心,努力探索靈活高效、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模式,確保新課程師資培訓與新課程實驗的同步推進,並適度超前進行。

堅持三個結合,把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相結合,校本培訓與縣市區級培訓相結合,學科培訓與通識培訓相結合,發揮學校、教研、科研部門以及課改實驗骨幹教師的作用,建立起課改實驗指導和服務網路,對實施新課程的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和幫助。加強課改師資配備,已承擔課改實驗任務的教師要保持穩定性,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和延續性。要選配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承擔新一年級及課改學科的實驗任務。

2、加強新教材、新教法研究,增強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性。新課程的推進中要進一步加強對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以教法改革和學法指導為突破口,積極改進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內容、形式和方法。加大對教研質量的監控力度,教研室要定期參加區學科教研活動,並對教研內容、方式給與具體的指導。

各級教研部門要組織全體人員下到基層學校,給予教師具體細緻的指導,對學校課改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學校也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探索新形式下的集體備課和教學研究的新模式,如:採用「現場會式」教研活動、多校共同舉辦合作式教學研討等形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要繼續積極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改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推廣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等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通過積極而有效的教學,將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標準》的目標、新教材的要求落實到每一堂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各校在實踐中總結出的先進經驗,市教育局將及時給予宣傳和推廣。要建立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師生交流,教學互動,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教育理念。

在教學實踐中既要重視雙基,又要體現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合作交流,討論**。要加大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由單純注重的語言文字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向多維目標發展。要建立課堂教學的反思制度,要在教師教學反思的基礎上,有效地處理教材、改進教法、指導學法,組織教學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和研究,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3、努力建設適應促進新課程改革實施的教學管理機制。新課程的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需要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予以支撐和保障。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涉及常規教學、集體備課、課程建設、教學評價、質量監控等諸多方面,是複雜的系統工程。

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擬制定下發《期末考試指導意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校本課程開發指導意見》,同時建立校本課程審議制度等,加強對教學的管理。要通過「校長論壇」的形式,邀請各校教師就「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等一系列關鍵問題進行廣泛的學習交流,各學校要按照先立後破的原則,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建立起能體現新課程精神的教學管理制度。如;《學校課程改革實驗管理的規定》《備課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

各校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在繼承的基礎上勇於創新,樹立校本意識,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發揮教師作為主體研究者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促進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教師專業發展。逐步完善形成符合學校實際、體現素質教育理念、適應新課程精神的教學管理機制。

4、確保國家課程設定的落實,進一步加強**課程的管理和研究。在落實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要依據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學生和家長的調查,對學校的情況和教師師資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決定出校本課程的門類,如桌球等等,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允許學生調換課程,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要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開設和實施的管理和研究。對發現的問題集中進行攻關。學校將通過舉行綜合實踐課程研討會、校本課程研討會等專題研討會,使學校增強課程開發與建設的意識,提高課程開設能力,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並建立資源共享的機制,加強交流與合作,不斷完善具有區域特點、學校特色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5、緊密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實際,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課題產生於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為使科研課題更有針對性、實效性,要重視調研工作,要建立學期初的專項調研、學期中的重點調研、學期末的整體調研制度,採取教科研人員到學校蹲點調研、教科研人員到定點學校長期跟蹤調研等方式,根據調研中發現問題設立研究課題,集中攻關,並及時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教育生產力,服務於教育教學改革實踐。

要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圍繞課程改革和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發揮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實踐主體在科研實驗中的優勢和作用,進一步增強科研意識,積極開展實踐操作層面的應用課題實驗研究,集中攻關,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支援。

6、建立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評估、交流機制。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能夠客觀、科學地評價課改工作,作出正確的判斷,如果沒有評價機制,很難說明改革工作的得與失,成與敗。學校要對照評估標準進行認真的自我評估,不斷總結經驗,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以保證課改工作有序、規範、科學、健康的發展。

要建立課程改革協作片制度,以「教師論壇「的形式,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第一期論壇擬確定的主題是:學校是如何貫徹課程標準的,第二期主題是:

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的,第三期主題是學校是如何開發和實施地方和校本課程的。以達到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7、創新教育評價機制,推進教育個性化

(1)建立新的學校評價標準。要改革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公升學率來評價學校的評價模式,建立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達標學校標準,重新修訂市級規範化學校標準,為學校自我發展自我評價提供依據。要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學校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育評價標準,引導學校在不斷規範的基礎上,凸顯自己的辦學個性,在不同水平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2)構建新的教師評價機制。制定新課程背景下各學段、各學科優秀教師標準,改革市特級教師和教學能手評價標準和辦法,引領教師成長。學校要淡化以分等和獎懲為特徵的教師評價模式,建立以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發展為主的多元化評價機制。

(3)完善學生評價機制。要鼓勵和支援學生在基礎性發展目標上不斷發展,建立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實現、自我評價為主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建立和完善學生的成長記錄評價制度,改革學科考試評價內容和方式,提倡和支援學科分項考試和自主選擇考試,並建立二次考試和越級考試制度。

要建立試題評價制度,定期對平日考試和期中期末試題進行評價。

(4)改革教學評價標準。要制定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確立一套比較科學、完備、可測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的重點內容要放在「有效教學」上,即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有效度;考查的重點物件要從教師轉到學生身上,把教師的作為聯絡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上來加以評價。評價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要讓教師、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學評價。

市基教室、體衛藝要制定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基本標準。

8、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和校本課程

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和校本課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

(1)開展社會調查,跟蹤和**社會需要的發展動向,發掘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發展有益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知識與技能、生活經驗與教學經驗、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各種課程素材;

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施方案

修訂 說明 1 每學年上課時間為35周。校機動時間2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複習考試時間2周,其中九年級第二學期畢業複習考試增加2周,實際上課時間為33周。學每週按5天安排教學,1 6年級每課時40分鐘,7 9年級每課時45分鐘。2 初中開設 科學 不開設 物理 化學 生物 課程的學校,使用 ...

漢語授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定方案

本課程設定方案是依據國家規定的課時比例並徵求了各地 州意見後確定的。各地在確定本地課程計畫時要以此方案為依據,並在執行課程計畫時注意以下幾點 1 思想品德課如增加新疆地方內容後,課時緊張可以從地方課程的課時中加以調整。2 國家規定的課時沒排滿時,可由當地學校自行安排。3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1 2年級的...

義務教育階段雙語教育課程設定方案

一 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 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需要的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以及漢語和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