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拓展訓練

2021-03-04 09:58:06 字數 5315 閱讀 9549

一、團體名稱:人際交往拓展訓練營

二、團體性質:同質、封閉的成長小組

三、團體規模:16名大學生組成 (不包括指導者)

四、參加物件:在校大學生,同質,年齡基本相同,來自同一班級,有強烈的自我認識,自我探索的意願,性格各異,但都對人坦誠,成員之間最初是完全熟悉的。

五、團體活動的時間、地點、費用

時間:平均每週一次,共有5次,每次1.5~2小時。

地點:安靜且較大的有可移動椅子的活動室。

費用:活動材料費等。

六、團體目標

幫助在大學校園中無法交到知心朋友,無法敞開心扉,自我開放不夠深刻,性格內向的同學。在溫馨,融洽的氣氛下,引導他們逐漸抒發內心感想,找到問題所在,通過我們的真誠幫助,積極互動,共同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並從中能深入的了解、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心,能和同學更加真誠,融洽的相處,以健康的心態迎接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走好大學四年的路。把當事人成為乙個自我實現的人。

終極目標是讓成員了解人際方面的特質,使成員認知人際溝通的重要性。

七、理論依據

(一)符號互動理論(象徵**往理論)

以美國學者公尺德為代表,強調人類生活和行為的意義。把個體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單元,強調人類意義上符號與語言的作用,重在研究個體、群體和社會是如何發出資訊、傳遞資訊以及對方對此的反應,提出了象徵**往理論模式圖。

公尺德感興趣的是將個人、群體社會如何發出資訊傳遞資訊及其對方的反應。最主要的是語言的訊號。

(二)自我呈現理論

1.以戈夫曼為代表,這一理論主要闡述人際交往中的自我暴露,強調自我呈現是社會影響的重要手段,強調交往中的動機和目的。

2.自我呈現是一種手段,報答才是目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進行行動,為了要引起別人的讚美就首先讚美別人,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行動。用自己的真誠來換取別人的真誠。

3.有強調自己的目的極端的個人主義之嫌。

(三)社會交換理論

1.社會學家霍曼斯提出的。強調社會互動過程中的社會行為是一種商品交換。

這個理論強調謀劃者的報酬和代價,對方的反應給個體帶來的獎賞或懲罰。一般說來,乙個人在交往中給予別人的多就要從別人那裡多取得一些作為報酬,用來強化,個體與別人交往如果帶來獎賞,那麼類似的情景出現就會有更多的交往行為,比如。這裡的利益不僅僅包括有物質的,還有精神上的好處。

2.分配上的公平,就是和別人交往活動中的心理體驗,如果發現自己的利益與自己的投入之比和別人的是類似的,認為就是公平的,心理上是平衡的,類似的行為會發生。如果覺得自己吃虧就會抱怨,中止,如果對方的高那麼就有愧疚感。

只有平衡才能保持平衡的狀態。

3.這個理論是赤裸裸的將個體的行為看作是交往關係,忽略了支援、無私的幫助,獻身的行為,貶低了人的關係。當然在現在管理中很多比較適用的。

(四)人際特質理論

1.心理學家舒茨為代表,提出三種人際關係行為模式。

2.霍妮k.horney根據個體與他人的關係,把人際關係劃分為三種型別是遜順型、進取型和分離型。

3.遜順型就是朝向別人,在任何場合都是想到他喜歡我嗎?被動,適合做醫學教育者。

4.進取型就是對抗別人,窺視別人的力量或別人對自己的好處來採用對策,是自我中心主義者。適合金融、商業、法律等。

5.分離型就是疏遠他人,這種型別的人躲避別人的影響,自命清高。適合藝術類。

(五)歸因理論

1. 歸因是乙個人觀察者根據外在的行為做出的有關行動者或他本人的內部狀態的推論過程。

2. 海德認為有兩種需要,一種是對理解的需要,一種是控制環境的需要。為了滿足這兩種需要,就要**人們怎麼樣行為,因而每個人都是心理學家。

3.我們都有確定其他人的穩定基本的心理傾向的能力。假定乙個行為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對乙個事件歸因於內在狀態還是外在力量。歸因於內在狀態是內在原因,人格、動機、情緒態度、能力。外在是周圍的環境其他人的行為。

人的行為是由外在還是內在互相作用的結果。

八、 團隊領導者

1.必須接受系統的團體訓練,具有專業資格。

2.保護當事人利益不受侵害。

3.尊重成員參加團體的自願選擇權。

4.個人及要求團體成員保密。

5.精心選擇團體活動方式。

九、參考文獻

樊富珉,《團體心理諮詢》

十、團體方案

十一、具體活動過程

第一次活動:

(一)為自己取乙個暱稱

每人為自己取乙個自己喜歡的暱稱,並想好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個暱稱,在以後的整個團隊活動中均用此名。

(二)知你識我

目的:初步相識。

時間:10分。

準備:可以移動的椅子。

具體操作:

小組長先讓團體成員在房間自由漫步,見到其他成員,微笑著握手(在盡量短的時間裡與盡量多的人握手),在這過程中可以用最簡短的言語表達自己。在一分鐘的時間裡讓成員自然相遇,然後小組長說「停」,每個成員面對或正在握手的人就成為好朋友,兩人一組,那椅子面對面地坐下,各自作自我介紹。

介紹的內容包括:姓名、家鄉、學院班級、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也可介紹你最愛吃的水果,最喜歡的明星、電視、運動等等,以及個人願意讓對方了解的有關自我的資料。每人三分鐘,然後漫談幾分鐘。

注意當對方自我介紹時要全身心地投入,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觀察,盡可能多的了解對方。

(三)對對碰

目的:擴大交往圈子,拓展相識面。

時間:約10分鐘。

具體操作:

剛剛自我介紹的兩個組合並,形成4人一組,他者介紹。每位成員將自己剛才認識的朋友想另外兩位新朋友介紹,每人2到3分鐘。然後4個人一起自由交談幾分鐘 。

(四)連環自我介紹

目的:進一步擴大交往範圍,引發個人參與團體的興趣。

時間:約20分鐘。

具體操作:

全部的人為圈而坐,從其中乙個人開始,每個人用一句話介紹自己。一句話中必須包含三個內容:姓名、所屬、自己與眾不同的特徵。

規則是:當第1個人說完後,第2個人必須從第1個人開始講起,這樣做使全組注意力集中,相互有協助他人表他人表達完整正確的傾向,而且在多次重複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了他人的資訊。

(五) 棒打薄情郎

目的:盡快相識,增進團體凝聚力。

時間:約20分鐘。

準備:用掛曆紙或舊報紙卷成一根紙棒。

具體操作:

初次聚會,全體成員圍圈而坐,輪流介紹自己的名字、興趣、出生年月等個人資料。每個人都專心去記其他成員的資料。然後站成一圈子,選乙個執棒者站在圈中間,由他面對的人開始大專叫出乙個成員的姓名,執棒者馬上跑到那個被叫的人面前。

被叫的人馬上再叫出另乙個成員的姓名。如果叫不出來,就會受當頭一棒。然後由他執棒。

依此類推,直到大家熟悉互相的姓名為止。如果乙個人3次被打就必須出來表演,作為懲罰。此活動適合青少年,在遊戲中相識。

(六)蓋章契約、活動構想最後當然要定契約了,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把心理學方面的約束寫進契約裡去(比如保密),以保證成員的身心安全。

目標:形成團體規範,讓所有成員自願投入團體的歷程;.澄清成員對團體的期待。

時間:約20分鐘。

具體操作:

1.領導者先說明活動規則。

2.領導者首先示範,提出對團體活動的要求,如希望大家不要隱藏心中想說的話。

3.言畢,以手杖碰地(也磕碰自己的大腿或膝蓋),狀似蓋章動作,代表自己願意遵守此諾言。

4.其他成員認為自己可以遵守者,亦以手掌碰地(或大腿、膝蓋),狀似蓋章動作,代表自己願意遵守此諾言。

5.自領導者順時針方向,每位成員輪流表達個人對團體的期待,方式同前2、3、4。(期待內容包括:

不希望有人早退或中途離席、希望老師準時結束團體、希望大家尊重(傾聽)別人的發言、不願意看到有人在團體內惡意攻擊、共同守密、不把團體中發生的事告訴他人……

6.最後,由領導者統一整理歸納成員的諾言,形成團體公約(規範)。當次團體結束後,寫在海報紙上,以後每次團體進行前,張貼於團輔室。

注意:如遇到成員無法遵守難以蓋章者,領導者宜鼓勵其他成員以尊重、關懷的態度,共同協助該成員**其困。

第二次活動:

(一)找幫助

目標:團體人際溫度測量; 建立信任的關係。

時間:約20分鐘

具體操作:

1. 指導者請成員環視團體,觀察每乙個成員,然後問一些問題,比如:「如果你迷路了,你會找這個團體中誰問路? 」要求成員作出選擇並把手搭在那個人的肩上。

2.此時形成幾組人鏈有人被許多人選擇,有人沒被選擇,然後請成員由後向前說明為什麼選擇他(她),以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

3.更換問題,繼續遊戲,討論。

(二)信任跌倒

目標:體驗信任他人,自我信任以及集體對自己的重要性。

時間:約20分鐘

具體操作:

1.將成員分成兩小組,每組8人。

2.8人中,7人手挽手站成乙個圈, 1人站在中間,雙手抱胸。

3.活動開始,中間的成員必須閉上眼睛對其他人大聲說:「我信任你們」。

然後直直地向任意一邊倒下去。圍成圈的成員則把倒下去的接住,然後再換一位成員站在中間。如此重複,直到每位老師都體驗到為止。

4.交流感受。

(1) 倒下去前你在想什麼?

(2) 安全倒下後呢?

(3) 在接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4) 該遊戲對你有什麼啟發?

5.組織者進行小結。

注意:1.跌倒者要相信集體的力量,盡量使整個身體都倒下去。

2.圍成圈的成員不能使跌倒者摔跤。

(三)可憐的小貓

目的:通過一定的身體接觸增加親密度時間

時間:約20分鐘

具體操作:

1.全體圍坐成圈,剛剛沒找到家的人當小貓坐在中間。

2.小貓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學貓叫。面對者要用手撫摸小貓的頭,並說「哦!可憐的小貓」。但是絕不能笑,一笑就算輸,要換當小貓。

3.撫摸者不笑,則小貓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離開找別人。

4.當小貓者可以裝模做樣,以逗對方笑。

(四)鏡中人

目的:培養成員對他人的敏感性,互相溝通而互相接納。

時間:約15分種。

具體操作:

團體成員二人一組,一人自由做動作,另一人模仿,互相輪流模仿2分鐘後互換角色,不可說話,用心去體會對方的心意。結束後相互交流,看看自己對對方的理解是否正確。然後仍然兩人一組,一人說話,另一人照原話說,兩分鐘後換角色。

結束後兩人交流思想,全身心地理解觀察他人。在今後生活中如何應用各種感覺。

(五)無家可歸

目的:讓成員體會和感受個人與團體的關係,團體對個人的重要性,從而更願意投入團體,增強團體的凝聚力。

時間:約15分種

具體操作:

1.開始時,讓全體成員圍圈手拉手,充分體會大家在一起的感覺。

2.領導者說:「變,4個人一組」,成員必須按照要求重新組成四人組,形成新的「家」,此刻,請那些沒有找到家的人談談游離在團體之外的感受,也可以請團體成員分享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覺。

3.領導者多次變換人數,讓成員有機會去改變自己的行為,積極融入團體,讓成員體驗有家的感覺,體驗團體的支援。

大學生人際交往拓展訓練

一 團體名稱 人際交往拓展訓練營 二 團體性質 同質 封閉的成長小組 三 團體規模 16名大學生組成 不包括指導者 四 參加物件 在校大學生,同質,年齡基本相同,來自同一班級,有強烈的自我認識,自我探索的意願,性格各異,但都對人坦誠,成員之間最初是完全熟悉的。五 團體活動的時間 地點 費用 時間 平...

大學生人際交往

社會交往上公升到第一位,其次是情感 學習問題。來自本市某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去年下半年對2639名大一新生的思想 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分析,表明 在一年內有自殺傾向的達65人,佔2.4 測試異常人數高達196人,佔7.4 對 至今你覺得心理健康方面有問題嗎 做出肯定選擇的有800人,佔到29 大學生的心理...

大學生人際交往

首先人際交往是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乙個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關係到他 她 的生理上的健康,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 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境 新的物件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