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教育制度的反思

2021-03-04 09:57:37 字數 1285 閱讀 9237

問:大多數人存在於這個社會,靠的是什麼?

我一直認為人首先是一種動物,我一直認為找規律就是找共有的性質,所以從動物身上去找人類身上最原始的存在意義是個不錯的辦法。那麼,動物存在於動物的社會,靠的是什麼?答:

靠的是它們所擅長的,當它們失去了其擅長的,就會被淘汰。這是它們的共性。

所以,大多數人立足於社會,靠的是自己的擅長或是優勢;但人的社會與動物的社會不同,人的社會不只是立足那麼簡單。乙個人想要在社會立足,靠的是他所擅長的,但要想有更大的發展,還是要看他的劣勢有多大。優勢與劣勢的對比,決定乙個人到底可以走多遠。

問:大學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傳道授業!

人的擅長和思想從何而來?是學來的。在哪學的?

以我的經驗,不是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真正給大多數人以生存技能和人生態度(專業知識,眼界眼光見識等都是為了讓人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場所,乙個是大學,乙個是社會。這就是大學存在的本質目的,大學教育和學習不能偏了這個。

那麼:什麼樣的大學才是好大學?

能讓學生學得屬於自己的本領,形成自己思想的大學就是好大學。具體方式方法呢?答:

提供隨時隨地、自由地進行交流、碰撞、爭辯的環境,因為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相互學習都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因為動物們在競爭中掌握生存技能,這同樣適用於人。其實人的很多問題很簡單,只是因為人們忘記了自己的原始的、簡單的一面,才顯得複雜。

現在有乙個矛盾,上課交流與課程進度在時間上的矛盾,換句話說,就是上課過多的交流會影響課程進度。其實,若上課的模式定格在以交流為主而非以老師講課為主,那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指定內容。

交流、思維的碰撞。隨時隨地地爭辯,有這樣的氛圍的大學才叫好大學。

問:高考制度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高考其實是一次社會大分工,它篩選的不是人才,而是苗子。現在,幼兒園三年,小學六年,加初中高中六年共十五年,選苗子選了十五年,這是在嫌人生太長。再者乙個人形成性格和三觀的十七八歲都是多是在上高中,高中的生活單調、乏味,所以有了許多性格缺陷和三觀不全的人,我就深受其害。

再者,再過幾十年,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嚴重,勞動力缺失,社會壓力巨大,乙個人讀完博士,少說也是二十七八,那時人力資源浪費現象將是乙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所以,我想表達的是,沒用的上學時間太長,沒有的課程太多,這些課花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卻沒有給我們帶來實質性的進步。設計一下,小學改為五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專科四年,本科五年,這樣,讀完博也就二十五六,早點參加工作,在社會中學習,多好。

高考該是人生的轉折點,高考前的教育以教人做人為主,高考之後的教育該以教人做事、教人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維體系為主,說的明白一些,就是要讓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會反省,會總結,對事物能夠有自己的判斷。

中國教育反思

教育體制不改,這種狀況恐怕只能繼續了,現在的教育已經陷入怪圈。我家孩子上初中時作業也很多,好多都是重複抄寫的,這些都是我幫她抄,節約下時間讓孩子多玩一會,開始我還竭力模仿孩子的筆跡,後來就愛誰誰了,隨便寫,老師一直沒發現,用孩子的話說,老師整天批那麼多作業,這種作業不會仔細看的,呵呵。孩子會把作業分...

關於中國教育的哲學反思

文 馬克義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倡導 有教無類 君子不器 和 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孔子雖然把現實的的分為 君子 和 小人 但卻認為不應該因人在現實社會中有 類 而在 教化 的問題上區別對待。孔子同時認為,君子 不應該象 器皿 一樣僅僅只有某種具體 功能 教者 要根據 人 的 材 來施 教 孔子已經成...

中國教育的經驗

體現了我國在數學教育上的優勢。例如,在數學課程中,我國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知識的聯絡與綜合,突出發展學生數學能力 在數學教學上,我們強調循序漸進 變式練習和鞏固複習,通過變式教學,讓學生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 在教師專業提公升方面,我國持續不斷開展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促進數學教師的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