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評價

2021-03-04 09:56:09 字數 4954 閱讀 7786

① 使學生參與評價,成為評價過程的主體;

② 使學生、家長和教師形成對學生進步的新看法;

③ 促進教師對表現性評價的重視;

④ 便於向家長展示,給家長會提供學生進步的具體證據;

⑤ 將教學重點集中在重要的表現活動上;

⑥ 有助於找出課程需要改進的方面;

⑦ 提供診斷用的特殊作品或成果;

⑧ 可供彙編累積起來的學生學習證據和案例。

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步驟:

① 確保學生「擁有」自己的成長記錄袋。

② 決定收集什麼型別的作品樣本。

③ 收集和存放作品樣本。

④ 選擇評估成長記錄袋作品樣本的標準。

⑤ 要求學生不斷對其成長記錄袋作品進行自我評估。

⑥ 安排和舉行展示會。

⑦ 調動家長參與評價過程。

教學難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是本章難點。

布盧姆認為各種意識水平都可以用行為形式表現出來,並把它們區分為三個領域——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布盧姆本人的貢獻主要在認知領域。

美國教育學者柯拉斯霍認為,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主要包括態度、興趣、理想、欣賞和適應方式等。其亞領域可分為接收、反應、價值判斷、價值的組織和價值的個性化 5 項。但有人持不同意見,還有人認為情感目標在教學中難以控制,很難測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方法,要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的「總目標」、「階段目標」、「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的基礎上,首先確立比較清晰的目標,其次確定這些目標的亞領域,並按學段列出評價要點,再根據所確定的目標和要求探索和建立評價方法系列。

本章其他重要內容

1.語文教學評價的主要環節和內容

語文教學評價就是對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乙個基本環節。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應該包括教學行為評定和學習效果評定。

2.語文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

衡量學生語文水準,評定語文教學效果。

診斷學生學習困難,反饋語文教學情況。

激勵學生學習動機,促進語文教學工作。

要真正發揮語文教學評價的發展性功能

(1)堅持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語文學習目標的程度,而且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評價內容和評價領域突出語文教學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注重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關注評價主體,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提倡家長參與評價活動。

3.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評價的作用

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針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學習內容或知能上的障礙作進一步診斷,作為採取補救措施的依據。

形成性評價則側重所教過的內容,隨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和發現學生的潛質。

4.教學評價的分類

5.語文教學各組成部分的評價要求與方法

(1)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 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識字與寫字評價定位在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並且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

(2)閱讀評價。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 , 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閱讀速度。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

(3)口語交際能力評價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主要方法有複述法、問答法、辨析法、情境法等。

(4)習作評價

習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習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常用方法有:

多方評分法;分項評定法;九堆評分法;參照量表法;整體評價法 。

(5)綜合性學習評價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著眼點主要在: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蒐集資訊和整理資料: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6.語文教學評價改革

語文教學評價改革的重點是:最大限度避免將分數功能絕對化,淡化評價的選拔功能,強化評價的診斷功能,充分利用語文評價的反饋資訊,調節語文教學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改革考試內容,注重語文能力的全面評價。

(2)改革評價方法,注重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3)在成績的使用上,要強調個人的縱向比較,與教學目標的具體比較,少與他人作橫向比較。

(4)提高命題人員的綜合評價能力。

主要學習資源

1.文字教材《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第九章。吳立崗主編,**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

2.錄影教材《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第16講、第17講,共100分鐘。由吳忠豪教授主講,**廣播電視大學音像出版社出版。

3.電大**學習網《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課程網頁教學輔導欄目輔導文字及案例。

4.《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期末複習指導》。**電大雜誌社發行。

學習難點:

對語文教學實驗的設計

對語文教學問卷的設計

對語文課堂觀察記錄方法的掌握。

學習建議:

1.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確定乙個具體的研究課題,在實踐中了解和體會研究設計的各個環節。

2.選擇一種研究方法,對設計好的課題展開研究,在研究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本章知識框架

本章主要內容:

(1)語文教學研究的含義和意義。

(2)語文教學研究設計的基本環節。

(3)語文教學研究常用的方法。

(4)語文教學研究成果表述的各種形式和規範。

教學重點

1.語文教學研究設計的五個環節

(1)選擇研究課題

①從教育教學理念發展中形成課題

②在教學研究的空白點處確定課題

③在語文教學的困惑與矛盾中挖掘課題

④從各種資訊交流中發現研究課題

⑤從招標課題中獲取選題

(2)文獻檢索

文獻檢索指從眾多的文獻中查詢和獲取所需資訊。可以通過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兩種途徑進行型別。文獻檢索不僅是研究設計中的乙個重要環節,而且貫穿於研究的全過程。

(3)確定研究假設

假設指的是依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事實,對所研究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說明。

乙個好的研究假設,是**教學問題,發現教學規律,形成教學理論的前提,是教學研究的核心。

乙個規範表述的假設的標準是:說明兩個以上變數之間的期望關係;表述語義是明確的、可操作的;必須是陳述句,不能是疑問句。

4)制訂研究方案

①明確研究物件 - ――總體和樣本。總體是指所要研究物件的所有個體單位所構成的全體。樣本指的是研究中採用的基本單位,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或組織。

②選擇研究方法。研究者應根據研究目的來選擇研究方法,在實際的教學研究中,往往是多種方法並用。

③確定行動規劃。

(5)形成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包括:研究什麼;為什麼研究;如何研究;有何成效。

2.語文教學研究常用的五種方法

語文教學研究常用的五種方法是實驗研究、調查研究、課堂觀察研究、個案研究、行動研究。

語文教學調查研究指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運用觀察、調查表、問卷等形式,收集語文教學問題的資料,對語文教學現狀作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問題解決構想的研究方法。

語文課堂觀察研究指研究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影裝置),直接從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中收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指對單一物件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

行動研究指社會情境中的參與者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合作進行的有系統的研究。

本章的難點

1.語文教學實驗的設計

實驗設計指實驗研究的思維架構和范型。

按照分組情況,教學實驗可分為單組設計、等組設計、固定組設計和輪組設計。

按自變數的多少,語文教學實驗可分為單因素設計和多因素設計。隨著教育研究活動的不斷深入,多因素設計成了教育實驗研究的一種新趨勢。

按照研究的目的,語文教學實驗研究又可以分為探索性研究和驗證性研究。

2.語文教學調查研究的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①提好問題,即:對課題進行分析,提出理論假設;將假設中概念具體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變數;確定衡量變數的指標;根據指標編制問題。

②確定問題的形式採用開放式還是封閉式、半封閉式。

③ 考慮問題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學、藝術的標準,並安排好問題的順序。

3.語文課堂觀察記錄的方法

觀察研究和一般的觀察的區別是事先要有明確的目的,並且制定好計畫,觀察結束後,要及時對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並且以研究報告或**的形式呈現。

常用的語文課堂觀察記錄方法有編碼體系、記號體系、等級量表、描述體系、圖式記錄和工藝學記錄等。其中登級量表是常用的一種。

語文課堂觀察研究的基本步驟是:

(1)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首先要確定觀察的時間、地點和次數;其次要確定觀察的中心;再次要設計和選擇記錄的方式和工具。

(2)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

(3)資料的分析與結果的呈現。

本章其他重要問題

1.個案研究

(1)特殊學生的個案研究。特殊學生的個案研究主要針對在語文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個別的學生,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習。

(2)教學的典型個案研究。語文教學典型個案研究大多指對某一教師的課堂教學作系統、具體細緻的微觀剖析。

2.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指社會情境中的參與者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合作進行的有系統的研究。在語文教學行動研究中,語文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在研究中邊學習,邊實踐,邊反思。

行動研究包括計畫、實施、觀察和反思四個相互聯絡、相互依賴的環節。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問題初探

作者 湯曉芳 大東方 2016年第10期 摘要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課程教育改革不斷地深化,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生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是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全面化建立,另一方面是學生課業評價體系的建立,這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具體的學習特點來構建綜合性的教...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語言的魅力

二 請多一點詼諧與幽默 新的 語文課程標準 首次強調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老師風趣幽默的語言必將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中有助於學生良好人文素質的養成。孩子們都喜歡幽默的老師,這樣的老師能給學生以親切 平易近人的感覺,如果老師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課堂中去,會拉近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課...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 教師 張慧蓮 本階段,我堅持採用 行動研究 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如 觀課議課 理論學習 課堂實踐 課後反思等,積極進行課題研究,現把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1 做好了問卷調查,調查了學生喜歡的評價語言及方式 本學期,我實施問卷調查,調查總結出高年級學生喜歡的積極評價語言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