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2021-03-04 09:52:46 字數 4906 閱讀 9590

作業1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1.運用社會交往規則運用語言進行認識和思考。

2. 話語書面的符號。

3. 語言獲得語言學習語言教育

4. 自然觀察法調查研究法教育行動研究法

5. 音位語素詞句子。

6. 獨詞句的出現從獨詞句到雙詞句

7.語音詞彙語法

8.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

9. 語言觀念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17.√ 18.

√ 19.√ 20.√

21.× 22. √ 23. × 24. × 25. ×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1.什麼是語言能力?

1.語言能力一方面是指個人使用語言的能力(基本的語言能力),具體表現在聽說讀寫四項;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語言的能力,它是以語言和語言形式本身作為分析觀察的物件進行知覺的能力,它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能力,具體表現在對各語言層次(語音、語感、語義、語法、修飾等)和各語言單位(詞、片語、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徵的知覺上,帶有較強的直覺性。上述兩方面能力互相聯絡、互相促進,在語言使用的動態過程中得到統一。

2.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研究任務,主要包括哪兩大方面?

(1)進一步探索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進學前兒童語言和行為的社會化程序;

②提高學前兒童的學習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

③促進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興趣;

④學好口語,提高早期閱讀能力,為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打好基礎。

(2)解釋學前兒童語言發展過程及現象,揭示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與教育規律,並運用規律來促進學前兒童的語言發展

3.為什麼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首先,語言是一種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人類社會之外是沒有語言的,社會屬性是語言最為基本的一種屬性。

其次,在人類的交際工具中,語言是最重要的。人類的交際工具除語言外,還有文字、旗語、紅綠燈、電報**、數學符號、化學公式以及手勢、表情等。文字記錄語言,處於從屬地位,是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

旗語、電報**、數學符號等交際工具,大多是在語言和文字的基礎上產生的,且在特定領域內為社會服務,使用的範圍相當狹窄。體態語只能作為輔助交際工具,代替不了語言交際的功能。

4.為什麼說語言是思維工具?

語言和思維形影相隨,不能分離。思維活動,尤其是抽象思維活動,必須借助於語言,不能離開語言而單獨進行。語言也是認識成果的儲存場所,思維的成果需要語言表達出來。

思維離不開語言,必須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沒有語言,沒有句子,概念也就無所依託,推理程序難以進行,思維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沒有語言,思維活動不能進行,思維成果也無從表達。

5.簡述對語言「約定俗成」性的理解。

語言符號的音義關係是由社會約定的,用什麼樣的「音」去表達什麼樣的「義」,完全由社會約定,因而這種音義的任意性關係又叫約定性。「約定俗成」的含義:第一,語言符號的語音形式和意義內容之間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絡,完全是任意的,音義結合的任意性是人類語言多樣性的乙個重要原因。

第二,用什麼樣的聲音形式表達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樣的意義用什麼樣的語音表達,是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約定並共同遵守的。

符號的任意性特點是就語言起源符號創制之初而言的,符號一旦進入交際,也就是某一語音形式與某一意義結合,就對人們有強制性,每乙個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壞約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會的拒絕。所以,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6.如何理解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第一,從語言的層級看,語言的各個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體現了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第二,語言要素內部各個單位之間的相互聯絡體現了語言符號的系統性,這些單位互相影響。

第三,各個單位之間的組合具有功能上的聯絡,同時乙個單位往往有許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單位形成乙個聚合,可以互相替換。

7.簡述學前兒童語言的獲得理論的主要內容。

目前學界關於兒童語言獲得的理論概括為三大類:後天環境論、先天決定論和先天與後天相互作用論。

後天環境決定論強調環境和學習對語言獲得的決定性影響。認為兒童語言只是**語言的簡單翻版,否定或輕視兒童在語言獲得中的主動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響。

先天決定論強調先天稟賦的作用,認為語言獲得不是後天學習的結果。這種理論這種認為,兒童生來就具有乙個語言學習裝置。兒童接觸一定數量的語言後,就會利用這種裝置對語言現象進行分析,學會了具體的語言。

先天與後天相互作用論,認為認知結構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個體的認知結構**於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語言的習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過程,強調智力成長和語言發展之間的關係,關注兒童的經驗背景和成長中的智力對其交往能力的影響。

8.影響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整套健全發音系統,包括肺、器官、喉頭、聲帶、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腦神經系統的健全,涉及到兒童接受資訊、分析資訊、傳遞資訊的能力;三是感知覺系統的完善,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識經驗的積累、認知能力的發展、心理素質的差異三個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大腦的認知能力。

(3)社會因素。較為重要的是兒童的社會生活環境,**語言觀和兒童教育觀的影響。

四、論述題(共10分)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有哪些重要特點?

(1)語言學習是兒童語言主動建構的過程。首先,兒童在與**交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接觸到了語言環境,這個環境為他們提供了種種語言模型,足以用來選擇。只有那些他們能夠理解、能夠模仿的模型,才會被有意識地挑選上,並被不斷地加以模仿和練習。

其次,與此同時,兒童將語言模型稍加改動,增添、減少或變換個別語言單位,作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根據自己需要進行的創造性和變通式的模仿,正是兒童主動參與語言構建的過程。此外,**在與兒童交流時,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了兒童對語言的接受和模仿,**所提供的語言模型也會受到兒童自身特點的影響。

這就是兒童對語言環境的反作用力。

(2)語言學習是兒童語言是語言個性化的過程。每個兒童所依託的語言環境都不一樣,既有的經驗和語言的積累使得兒童在交往中帶有鮮明的個性印記。特定的語言習慣顯現其語言個性,這種個性可以從語言使用的句式、詞彙、口頭禪甚至是語調體現出來。

除去語言表達的形式的個性化之外,語言內容同樣呈現出個性色彩。不同的兒童在語言學習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他們對話題的偏好、句式的選擇都呈現明顯的個體差異。在學習過程中的速度、效果,運用語言交際的積極性也各有不同。

(3)語言學習是兒童語言是語言綜合化的過程。語言本身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兒童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語音和語義是必須結合在一起學習的,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往往就是他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同時,語言的學習也和兒童在其他領域的學習緊密聯絡在一起,兒童的成長成熟通過語言的成長成熟表現出來。

(4)語言學習是兒童語言是循序漸進、逐步累積的過程。兒童掌握語言,要掌握語音、詞彙、語法,並將其運用成熟,會經歷從無到有、積少成多、逐步完善等過程。

作業2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前言語言語發生

2.感知能力發音能力交際能力。

3. 產生交際傾向學習「交際」規則擴充套件交際功能。

4. 詞彙數量詞類範圍詞義理解

5. 包含的語詞數量結構的完整性和複雜性。

6制定語言教育活動的目標

7. 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

8. 教育目標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特點語言發展的特點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0至3歲學前兒童語法的發展有什麼特點?

(1)單詞句階段:是指用乙個詞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現在1歲—1歲半。單詞句所用的詞不是單獨和某種物件想聯絡,而是和某種情境相聯絡。

(2)雙詞句階段:是由二個單詞組成的不完整句,有時也由三個詞組成,一般出現於1歲半到2歲。

(3)能運用多種簡單句,出現復合句:2歲以後,簡單句增加。有時也出現復合句,但數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詞量增加:隨著年齡增長,兒童說話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趨勢,句中含詞量增加。

(5)疑問句增多:2歲左右,嬰兒開始使用疑問句,並呈迅速增長趨勢。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嬰兒不管實際情況,只選用問句末尾的一些詞作答,主要發生在1歲半至2歲半,3歲左右這種語言現象消失。

(7)抽象句子規則,進行系統整合:把一種新的語言現象納入原有的語言框架,力圖用原有的規則去解釋、同化,即對句子規則進行系統整合。

(8)說話不流暢,表達常有「破句現象」:說多詞句的句子時,常有說話不流暢,結結巴巴的現象。對3歲孩子而言,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

2.如何開展早期閱讀中的親子共讀活動?

(1)選擇適齡的讀物;

(2)以身作則培養家庭的閱讀氛圍;

(3)讀書給兒童聽,喚起兒童的情感共鳴;

(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讀;

(5)善用故事錄音帶;

(6)採用多種參與形式。

3.早期閱讀的內容包含哪幾個方面?

早期閱讀具體的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1)前圖書閱讀經驗。

(2)前識字經驗。

(3)前書寫經驗。

①漢語文字的獨特書寫風格;

②知道書寫漢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筆來書寫漢字;

③初步嘗試用正確的書寫姿勢學習寫自己的名字。

4.語言教育活動的「有計畫」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是一種有計畫的語言學習過程,這種「有計畫」集中體現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

(1)根據語言教育目標來選擇教育內容。

(2)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來選擇教育內容。

(3)有計畫地選擇教育內容,使幼兒的語言得到全面發展。

四、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1.如何對0—3歲的孩子開展早期語言教育活動?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考核題 一 簡答題 每題10分,共計30分 1.簡述 3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中語言領域的子領域與目標。答 健康領域中包含身體狀況 動作發展和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三個子領域。目標 一 身心狀況 1 具有健康的體態 2 情緒安定愉快 3 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二 動作發展 1 具有一...

電大《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考試複習題彙總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按拼音排序 一 填空 1.獨詞句 體現了詞和事物的聯絡,特別是詞指稱整類事物的概括性。雙詞句 體現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選擇需要的詞,按照學會的格式把它們組合在一起。2.獨詞句的出現 和 從獨詞句到雙詞句 這是兒童學話中的關鍵的兩步,因為語言基本的奧秘已開始滲入這些簡單的學習之中。...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作業1 1 簡述4 5歲兒童學習科學的特點有哪些?1 好奇好問。2 初步理解科學現象中表面的和簡單的因果關係。3 開始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 功用和情境進行概括分類。2 簡述科學經驗與科學概念的區別與聯絡?科學經驗是指學前兒童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通過他們的親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覺器官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