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箱涵施工方案

2021-05-26 16:18:49 字數 4679 閱讀 7772

一、編制依據

1、新建昌九城際鐵路cjq-1標段工程專案相關設計圖紙《鋼筋混凝土框架涵》、《框架箱涵施工設計圖》及技術檔案;

2、《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範》(tb10002.1-2005);

3、《鐵路橋涵混凝土和砌體結構設計規範》(tb10002.4-2005);

4、《鐵路橋涵地基和基礎設計規範》(tb10002.5-2005);

5、《新建時速200~2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2005]140號文);

6、《鐵路橋涵施工規範》(tb10203-2002);

7、《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0-2005);

8、《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3-2005);

9、《鐵路工程結構混凝土強度檢驗規程》(tb10426-2004);

10、《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

11、《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文);

12、工地現場調查、採集、諮詢所獲取的資料;

13、類似工程施工積累的施工經驗。

二、概述

(一)、工程概況及數量

新建九江至南昌城際鐵路cjq-1標第三專案隊範圍為dk27+362~dk38+870,位於九江縣岷山鄉及馬回嶺鎮境內,正線長度11.508km,涵洞共35座,全長893.03延長公尺。

涵洞均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孔徑分為1m、1.5m、2m、2.5m、3m、4m;淨空按高邊牆、中邊牆和低邊牆分三類;與線路夾角有90度、60度、50度及45度四類。

主要工程數量如下表:

(二)、工程地質特徵

本段線路西南走向,穿越磚窯廠、村莊、農田、河流、水庫、山谷等地形複雜,植被茂盛,山丘表面鬆土厚度60cm左右。沿線地區大部分為第四系地層所覆蓋。

(三)、自然地理特徵

大部分地段地勢較平緩,水系發育,區域性稍有起伏,地面標高30~70m,旱地與水田相間。谷地及坳谷區,廣泛分布於崗地及低丘之間,呈支狀溝谷分布,地勢平坦而狹長,多墾為農田,土地肥沃。

(四)、水文特徵

本段地表水系發育,夏季雨水較多,地下水主要為儲藏於第四系砂層及砂礫石層中的孔隙潛水,水量較充沛,區域性微具承壓性質。

(五)、**動引數

**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反應譜特徵週期為0.35s。

(六)、氣象特徵

本線地處中**帶濕潤季風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受廬山影響,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7℃,以7~8月份氣溫最高,最高月平均氣溫為31.

9℃,絕對最高氣溫41.7℃,極端最低氣溫-10℃。年平均降雨量為1430mm,集中在4~6月。

主導風向以東北風為主,極值風速達25.1m/s。降雪期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最大凍結深度0.

1m。三、工期安排:

本管段涵洞按照總工期要求,計畫2023年2月20開工,2023年10月30日全部完工。

四、主要施工方案

(一)、施工準備

1、現場調查

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全面熟悉核對設計檔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核對地形及地質資料,複核涵洞中線、高程及流水面標高。

2、人員組織

施工一旦開始,便不得中途無故停頓,勞力組織應保證晝夜連續作業。勞力組織情況見下表。

主要勞動力配置計畫表

3、施工機具

(二)施工工藝

框架涵基坑開挖採用挖掘機開挖,匯水井法排水,基坑較深,坑壁土質較軟,湧水量大時,周邊設定草袋圍堰。框架模板採用大塊鋼模拼裝,混凝土生產採用集中拌和,輸送車運輸,幫浦送入模,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框架頂板底模板支撐採用滿堂支架。

施工工藝見「框架涵施工工藝流程圖」。

1、施工準備

1.1、施工前技術員要認真審核圖紙,確保各部位尺寸正確;

1.2、進行現場調查,調查現場情況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合;

1.3、調查現場管線及影響工程的其他障礙物;

1.4、主要材料按照工程部提供計畫組織材料進場;

1.5、做好開工前的其他準備工作。

框架箱涵施工工藝流程圖

2、場地平整

施工機械進場後,根據放樣出的涵洞位置進行場地平整,清除場內施工障礙。並在施工場地四周挖出排水溝,防止施工期間造成場地積水。

3、測量放樣

施工場地平整後,用全站儀放樣出涵洞縱橫向軸線及涵洞各角點位置,用護樁引出,並標記清除。同時測出原地面標高。

4、基坑開挖

根據放樣出的涵洞位置採用挖掘機開挖,人工配合,開挖深度根據技術員交底進行,基坑邊坡根據現場實際開挖土質情況進行放坡。基坑開挖要保證每邊有不小於50cm寬的工作面。

5、基礎施工

基礎採用c20 混凝土,混凝土澆注一次成型,不間斷澆注,灌搗密實,施工時嚴禁使用人工拌和的混凝土。基礎部分混凝土施工時根據上部結構沉降縫預留,混凝土澆築時採用瀝青木板分割

6、涵身施工

6.1、施工工藝

涵身邊牆採用c35混凝土澆築。施工時按涵洞設計圖紙所給的沉降縫位置進行沉降縫施工。採用現澆法施工,基礎凝固後,在混凝土面上測量放樣,並綁紮底板及預留邊牆鋼筋。

涵身混凝土分為兩階段施工,先澆築箱底至邊牆下梗肋頂部,當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50%後再綁紮上部鋼筋,澆築邊牆及頂板混凝土,邊牆與底板混凝土接榫處必須鑿毛,清洗乾淨,先塗純水泥漿,再澆上部混凝土。用幫浦送混凝土澆注邊牆和頂板混凝土。澆注要連續進行,頂板或底板的混凝土必須一次澆注,各邊牆的施工縫不得在同一水平面上。

澆注過程中每層混凝土以30cm為宜,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密實。頂面混凝土用平板振搗器配合振搗,人工抹面並收光。混凝土澆注完後用塑料薄膜覆蓋養生。

6.2、涵身模板施工

砼涵身模板全部採用組合鋼模,洞內採用鋼管搭設滿堂支架,外部搭設施工鋼管腳手架。現以dk28+300(400cm×470cm)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為例(其他涵洞模板施工參照此涵進行),如下圖:

涵洞滿堂支架布置圖

6.2.1、立桿採用3.5m鋼管,縱橫間距均為90cm,上用可調頂托,頂托上支撐兩根鋼管,鋼管上鋪組合鋼模;

6.2.2、橫向水平杆支撐邊牆模板,步距80cm,與牆體拉桿按照間距90cm間隔安裝。

拉桿採用直徑16mm鋼筋與絲杆加工製作,兩端安裝蝴蝶扣或木塊,在邊牆底部受力較大的部位必須保證每端絲杆有兩個螺帽。

6.2.3、洞內支架設有掃地杆、鎖扣杆、剪刀撐,剪刀撐縱向間隔五排設一道;

6.2.4、涵洞端模與側模連線牢固,用鋼管或鋼筋與側模連線或焊接,保證混凝土施工中會產生位移;

6.2.5、洞外腳手架採用鋼管搭設,腳手架寬度60cm上下步距1.2m,在外側每間隔3~4排設一道斜撐,兩側腳手架上口間隔3~4排用鋼管連線。

6.3施工注意事項

砼涵身模板全部採用組合鋼模,模板拼裝時要求縫隙嚴密,無錯合現象。施工前認真對模板進行除鏽、打磨,保證模板表面光滑平整、接縫嚴實、支撐牢固穩定。並保證鋼筋綁紮結實,不致移位、鬆脫。

混凝土澆築後及時進行養生,並按規定期限拆模。

澆注前,對模板、鋼筋和預埋件進行檢查,模板內的雜物、積水和鋼筋上的汙垢應清理乾淨;模板縫隙填塞嚴密。檢查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坍落度。澆注混凝土使用的腳手架,應便於人員與料具上下,且必須保證安全。

混凝土分層澆築厚度不宜超過30cm。

混凝土的澆築連續進行,如因故必須間斷時,其間斷時間小於45分鐘,允許間斷時間需經試驗確定,若超過允許間斷時間,採取保證質量措施或按工作縫處理。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要注意觀測:所設定的預埋螺栓、預留孔的位置是否移動,若發現移位應及時校正。

預留孔的成型裝置及時抽拔或鬆動。模板、支架等支撐情況,如有變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並加固,處理後方可繼續澆築。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及時用塑料薄膜包裹並定時灑水養護。

7、出入口

出入口採用m10水泥砂漿砌片石,10厘公尺厚碎石墊層。基礎開挖檢驗合格後,經監理同意後,放樣出入口位置尺寸線,進行片石砌築。出入口基礎埋深凍結線以下不少於25cm,基礎厚度不少於1公尺。

砌築按照「上下錯縫、左右搭接,洞洞有石、縫縫有漿」的原則,確保質量。

8、沉落縫、防水層施工

沉落縫、防水層施工見附圖:

8.1、出入口基礎沉落縫:洞身與翼牆之間的沉落縫基礎位置在翼牆施工完畢後用聚丙烯纖維網混凝土填塞。聚丙烯纖維網混凝土按實驗室出示配合比拌製;

8.2、出入口洞身沉落縫:內側用m20水泥砂漿填塞,深15cm;外側用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填塞。

8.3、中間涵節沉降縫:由於涵節混凝土為分段間隔澆築,後段澆築前在前段澆築好的涵身端部安裝瀝青木板及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

瀝青木板厚1.5cm,寬度比涵身厚度小3cm,沿沉落縫外側用鋼釘安裝;內側3cm安裝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

8.4、防水層施工:邊牆外側塗刷聚氨酯防水塗料兩道,外包聚丙烯纖維網混凝土保護層。

洞頂防水先在涵洞頂面用m20水泥砂漿找坡,坡度按2%找平,待砂漿凝固後洗刷乾淨上鋪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卷材在中間洞身部位兩邊各向下延伸50cm;在沉落縫位置左右兩側各25cm向下延伸至基礎上部; 上部鋪聚丙烯纖維網混凝土保護層。

8.5、施工注意事項:

8.5.1、沉落縫填縫前,必須清掃乾淨,並保持乾燥,堵塞密實。

每處沉降縫寬為2cm,接縫表面鋪設0.5m寬的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防水層。防水層以下接縫處,外側以聚丙烯纖維網混凝土填塞,深度5cm,內側瀝青木板填塞,深度為15cm。

8.5.2、沉降縫端麵整齊、方正,基礎、涵身、蓋板、蓋板座上下不得交錯。

8.5.3、防水層嚴禁在雨、雪天及五級風以上時施工。

8.5.4、防水卷材縱向宜整幅鋪設,搭接時先行縱向搭接,再進行橫向搭接,縱向搭接接頭應錯開。

8.5.5、防水塗料塗刷後,不得使用風扇或類似工具來縮短乾燥時間。塗刷後24小時內需防止霜凍、雨淋及暴曬。防水塗料完全乾固後,方可作保護層。

框架涵施工方案

以上結構施工時已經同盤下承臺一次澆注成整體,頂面距離上盤底面有縫隙。轉體結構精確就位後,採用鋼抄手進行抄墊固定,並用電焊將鋼抄手同以上支撐頂面 連同上盤預埋件立即進行全面焊接聯接。在每座轉體上盤設計轉體平衡腳,平衡腳下面設有預埋件,預埋件與承臺頂面預埋件縫隙間除採用上述方法進行抄墊固定外,另在平衡腳...

框架涵施工方案

目錄一 工程概況 1 二 編制依據 1 三 主要工程數量 1 四 施工進度計畫 1 五 框架涵施工方法 2 1 施工工序 2 2 基坑開挖 2 3 墊層 2 4 基礎澆築 3 5 鋼筋施工 3 6 模板加固 3 7 澆築箱身混凝土 4 8 模板的拆除及混凝土養護 4 9 防水層 沉降縫施工 5 10...

箱涵施工方案

編制審核 審批 專案經理部 2013年 9 月 排水箱涵為箱形混凝土結構,總長度約580m,斷面外包尺寸約3.5m 4.35m 拱涵採用直牆拱頂斷面,直牆高度1.7m,拱頂為直徑2.5m半圓,拱涵頂板 側牆厚0.50m,底板厚0.80 0.90m 結構混凝土強度均採用c30,抗滲等級為p8,墊層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