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幼兒園教學方法案例分析

2021-03-04 09:41:56 字數 4779 閱讀 6652

案例評析:由玩水引發的思考

案例一時間:上午9點28分

人物:託二班幼兒、教師甲

地點:託二班盥洗室

幼兒進盥洗室洗手,開啟總閥門後,幼兒們興高采烈地湧了進去,迫不及待地伸出小手洗了起來,剛開始還洗得挺像模像樣,但沒過幾分鐘,幼兒們就不約而同地玩起水來。幾乎所有在洗手的孩子全部加入了玩水遊戲。此時,教師走了進來,看到這情景,臉一下耷拉了下來:

「你們這是在洗手嗎?老師有沒有讓你們玩水?辰辰,你的袖管全濕了!

教師立即關上水閥,催促著孩子們快速地離開盥洗室,孩子們乙個個耷拉著小腦袋不情不願、不聲不響地溜了出去。

案例二時間:上午10點15分

人物:託二班幼兒、教師乙

地點:託二班廁所、盥洗室

又到了幼兒遊戲活動時間,今天安排了區域自選遊戲。幼兒們高高興興地各自分散去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區域開始了遊戲。只見曉捷和筱羽竊竊私語了一番,兩人一前一後,偷偷地溜進了廁所,開啟水龍頭高興的玩起水來。

教師注意到了兩人的舉動,不動聲色地跟了上去,悄悄地躲在門邊,發現他們倆人正在玩水,很開心!因此她並沒有阻止他倆,只是說了句:「老師給你們提個建議,你們玩水時把水龍頭開小些,盡量不要弄濕衣服!

」說完,她退了出去。過了一會兒,三個小夥伴立刻動身來到盥洗室,加人了玩水的行列。越來越多的幼兒參與了進來,廁所間顯然已不夠容納。

正當這時,一直在旁默默關注的教師走進盥洗室向幼兒發出了到盥洗室一起玩水的邀請,同時還提供了瓶子、水盆、水桶、杯子、毛巾、玩具等多種材料,組織孩子們玩起了水的遊戲。幼兒們各自挑選了不同的材料,自由地遊戲起來。倒水遊戲、浮與沉、擠水遊戲等,遊戲在孩子們一張張滿足的笑臉中圓滿結束!

具體評析:

一.分析幼兒(從隱性課程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托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看:2——3歲正是幼兒認知能力飛速發展的時期,他們對自己周圍的世界抱有巨大的探索熱情,他們對所有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不知疲倦地通過他們自己的方式感知著周圍的一切。

其次,水是孩子生活環境中接觸較多的物質之一,玩水也是所有學前幼兒都喜歡的遊戲。孩子們通過玩水可以感知水的特性、作用及保護等相關問題,同時玩水活動也能很好地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分析教師:

1.在案例一中,幼兒玩水遊戲與日常常規和教師接下去的正常教學計畫產生了衝突。因此,教師利用自己的權威中斷了幼兒的玩水遊戲。(類似教師甲的處理方式在幼兒園的實際教學中屢見不鮮。)

2.在案例二中,教師乙通過觀察捕捉到了幼兒的興趣點,並及時靈活地調整教學計畫,不受計畫所累,給了幼兒乙個開放的、自主的學習、探索的空間。

從以上兩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甲和教師乙不同的處理方式充分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

1. 案例一中的教師更關注的是玩水活動會弄濕幼兒的衣服,會著涼感冒以及防礙了自己下面教學計畫的實施,忽略了幼兒的探索興趣和玩水活動背後蘊涵著的良好的教育契機。

2. 案例二中的教師關注的是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創造乙個開放、支援、引導的自主性教育氛圍。同時不受教學計畫所累,真正體現出《新綱要》中所指的:

「教師應善於利用隱性課程的效應,以促使兒童自主活動的生成。」、「要創設乙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等要求。

由玩水活動引發的思考,使我深深體會到:現代幼兒教育應從孩子的興趣、實際需要出發,充分發揮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優勢,創設和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重視幼兒的自發活動,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各類活動中,盡最大可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去實踐,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案例分析:放羊與複製

曾在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例事實:留學美國的教育學博士黃全癒的兒子,在國內時三歲學畫國畫,寄到美國的「竹子圖」讓美國教授大為驚嘆。黃博士的兒子五歲到美國後繼續去學畫,去學校幾次後,兒子不願再去了。

兒子說:「老師根本不教繪畫,一點兒也不教!」黃博士悄悄去學校觀察,發現美國老師的教學幾乎是將孩子們「放羊」,出乙個題目,讓孩子自由去畫。

老師不講基本的筆法,不講布局結構,也不在黑板上畫示範畫讓孩子臨摹。這樣的教學方式黃博士覺得是誤人子弟。

「放羊」與「複製」是乙個對立的面,而又是相輔相成的。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孩子們應具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在教育中我們既不能過分追求「放羊」,也不能全部捨棄「複製」,只有在新綱要的正確指引下,我們的幼兒教育才能進一步地推進。那如何搞好「放羊」與「複製」的關係呢?

我認為:

1、轉變教師的觀念

教育教學改革必須依靠廣大教師,幼兒園要充分發揮教師改革的熱情和積累教師有益經驗,為教師提供適當的自主空間,教師自己要努力對新綱要的理解,大膽實踐,把綱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標內化為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價值要求,不斷摸索,不斷創新,轉化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對幼兒的認識。

2、幼兒創設更大、更多、更和諧的創造空間

有了良好的環境,成功的機率也相應提高。因此無論什麼活動,我們要在材料提供上動足腦筋,下夠功夫,充分利用和體現材料多樣性的效能,讓孩子接觸不同性質、不同種類、不同效能的材料,以啟發他們靈感的火花,避免再次出現上述所講的複製現象,提問注意啟發性,多問「為什麼,」少說「是不是?」這樣安排能使幼兒的好奇心、創造動機和興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滿足。

如幼兒繪畫時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複製,續編故事是也不至於重複同乙個內容。

3、尊重幼兒,給幼兒於正確的指導和評價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存在著個體差異,作為老師,要尊重每乙個幼兒,善於發現每乙個幼兒的閃光點,對他們的一絲成績都要肯定,讓幼兒充滿自信,在作業時不對每個幼兒作統一要求,因人施教,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能力差的幼兒可以「複製」的多一點,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放羊」多一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想象與創造。教師必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平和而客觀的心態去評價作品和創造行為本身,同時注重給孩子充分自由,不隨意干預和打擾幼兒的自由發揮、自願表達和表現。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不去用學校的條件限制他們,鼓勵他們去創造。只有「複製」、「放羊」相互結合,才能讓幼兒創造的明天更美好。

案例:牛奶打潑以後

王老師剛給小朋友端好牛奶,才一轉身,就聽見幾個小朋友一起叫起來:「王老師,楊藝的牛奶打潑了!」王老師轉過頭去一瞧,可不是嗎,牛奶正順著桌沿往下滴呢,可還沒等王老師說什麼,楊藝和唐震就用手指著對方,一起說:

「是他(她),是他(她)把牛奶打潑的。」

王老師有些生氣的問:「到底是誰打潑的?」「是他(她)。

」他們異口同聲地叫起來。「是嗎?」王老師陷入沉思,楊藝是班裡的乖孩子,聰明,漂亮,大家都喜歡她。

而唐震呢?則是個十分調皮搗蛋的孩子,常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想到這兒,王老師立即看著唐震想好好的批評批評他,沒想到,看到的卻是他那清澈的雙眼,緊張的看著自己,難道……?

王老師心裡一動:難道這次不是他??可不能在沒有弄清楚事實真相前隨便批評人,要不會深深的傷害到孩子。

於是,王老師又問了他們倆幾次到底是誰把牛奶打潑的,可他倆都說不是自己,是對方,周圍的小朋友也說是唐震。王老師聽了就生氣: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還要撒謊,真得好好的批評批評。

可再一瞧唐震那雙無辜的眼睛,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王老師靈機一動,想出乙個好辦法來,她對全班小朋友說:「現在王老師也分辨不出到底是誰把牛奶打潑了,但是杯子上面肯定留下了他的指紋,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現在就請醫生阿姨用顯微鏡來幫助我們看看,這只杯子上到底是誰的指紋。

這樣我們就知道到底是誰把牛奶打潑了。」

沒想到王老師話還沒說完,楊藝就低下頭去開始哭起來,王老師一下子就明白了到底是怎麼回事了。王老師也非常吃驚,自己差一點就錯怪了乙個無辜的孩子,差一點就對乙個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更甚的是,其他孩子因為唐震常調皮被老師批評,現在發生了和他有關的事情就全都認為是他幹的。

這也給王老師敲響了警鐘,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一定要耐心的了解清楚事情以後才下結論。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上案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應正確、公正、客觀的評價每乙個孩子

孩子們一起生活在乙個集體中,教師就像孩子的媽媽一樣,在孩子的心裡,老師就是絕對的權威,但是每個孩子都同樣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不論是漂亮的,能幹的,聰明的孩子還是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們都渴望老師是關心自己,愛自己的。

如果因為個人喜好,將私人感情融入到對孩子的愛中,那麼愛的天平就傾斜了,對於孩子是不公平的。在以上案例中,兩個孩子互相指責是把牛奶打潑的,老師並沒有主觀的認定是唐震幹的,而是深思熟慮:「不能在沒有弄清楚事實真相前隨便批評人,否則會深深的傷害到孩子。

」正因為王老師用正確、公正、客觀的方法評價每個孩子,才會讓唐震免受傷害。

二、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

幼兒年齡雖小,但與**一樣具備了人格,享有自己的權利。王老師耐心的聽完楊藝和唐震的話後,沒有根據楊藝和唐震以前的表現,判斷這次是唐震犯了錯,而武斷的責怪他,而是反覆仔細的詢問。也沒有因為其他小朋友的「證詞」就認定是唐震犯了錯,而不聽他申辯。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中,王老師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人格和權利,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給予孩子公平的機會。

三、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幼兒,充分肯定每個幼兒的長處

每個孩子都是乙個不斷發展的個體,身為幼兒教師,應當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進步,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唐震雖然調皮搗蛋,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優點,比如畫畫得好,愛學習,回答問題時的聲音響亮、清楚……。所以,在活動中不應以老眼光看待幼兒。

更何況,老師這次處理事情的耐心可以讓唐震更加信任老師,慢慢的改掉缺點呢!而且也能讓老師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

四、 教師應有正確的教育評價觀,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改變橫向比較的方法

橫向比較對於孩子無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案例中的王老師沒有拿唐震和楊藝作橫向比較,沒有因為楊藝是班上聰明、能幹、漂亮的孩子而認定一定是唐震在撒謊。於是聰明的王老師想出了乙個好辦法:利用醫生阿姨的顯微鏡來查查是誰的指紋。

王老師用這個科學的方法巧妙地了解了事實的真相,讓孩子主動承認了錯誤。

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方法探析

作者 朱曉方 新課程 教師 2013年第01期 摘要 幼兒園歌唱活動是幼兒喜歡的 活動形式之一。結合這幾年歌唱教學活動實踐,通過採用圖譜符號 故事滲透 動作提示等方法來強化記憶歌詞,並採用移情 聆聽 表現等方法來幫助幼兒定位 曲調和情緒,採用領唱 小組唱 合唱 接唱 男女聲對唱等方法來表現歌曲,提公...

幼兒園管理案例分析

1 根據小班兒童的年齡特點,論述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常規。答案 一 生理方面的特點 大腦 幼兒腦機能初步發展,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均有所加強,條件反射也容易建立並且比較鞏固 動作 已掌握行走 跑 閃避 扔 停 拐彎 減速等動作。而且能單足站立,會投球,會扣解鈕扣,會自已倒水。能用積木搭橋,或疊起十塊...

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2 示範法 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 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的模仿範例。一般語言 藝術 健康領域用得較多。1 完整示範 對新的教學內容,從頭到尾的示範,給幼兒完整的印象,便於理解和掌握,形成整體的概念。如 新授歌曲 詩歌 早操時經常用到。2 部分示範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出現難點 錯誤時,教師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