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讀後感

2021-03-04 09:39:17 字數 2512 閱讀 8857

第二,大多數管理系統都把人視為「生產要素」,就如同工業機械裡的小螺絲釘一樣,這樣的假設本身就很令人洩氣。

他提到,將人(不是金錢、機械或是心靈)視為天然資源,可能是這一切的關鍵所在。其實,人類本身其實是衝突和矛盾的綜合體。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有人都渴望找到人生的意義。

人亦是富有感情的,會因讚美而歡喜,也會因為批評而沮喪。

通用汽車某位經理所說,「現在的控制系統都是基於以下的假設設計的:90%的員工都很懶惰,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只想找藉口搪塞、欺騙、偷竊,或是找機會搞破壞。其實真正的壞分子只有5%,我們為了打擊這5%所設計出來的系統,卻讓其他95%的員工士氣大受打擊。

」在企業中,我們常見的情況是:一線主管求好心切地提出計畫,只是無法以計量方式證明這些計畫的確能夠奏效,結果老被總部打回,讓他們備感灰心。總部為了安全起見,總以負面觀點來看事情。

高層主管總以裁判自居,只要有人提出見解,必定加以否決。這些公司雖然呼籲大家勇於冒險,可是就算是一丁點兒的失敗也要施以懲罰。他們想要創新,可是卻扼殺產品推介人的精神。

他們頂著理性主義的大帽子,精心設計出來的體系卻讓員工的自豪感蕩然無存。他們或許不是故意要這樣做,但事實上卻造成這種後果。

其實,我們周遭也不乏這樣的例項。例如,學院或學校舉辦一定的活動,經常考慮到少人參與的情況,硬性要求各個單位要出一定的人參與比賽,結果反而讓大部分參賽者覺得這個比賽並不是水平的較量,參加不過都是被要求,並非是展示才華,也失去了積極性,反使比賽變得形式化。倘若主辦方能設想的是大多數同學樂於參加的狀況,給予他們自己一些自控權,竭力把活動做得出彩,那麼,參賽者的心態便大不相同,這次比賽對於他們也更具意義,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又比如,成立初期,本班班長團支可能過度關心整個班級的調控情況,也適應了初高中以往的管理模式,許多事情都獨自決斷,對於班委提出的許多想法,都用自己的顧慮否決了,導致班委活力漸消,對班級活動的想法提出較少。不過在後期,班長團支開始意識到不足,適當放權給班委,成立了相應的小組,讓各組按照自己的想法組織活動,於是班級活動形式變得多樣,顯得豐富多彩,極大地提公升了班級凝聚力和同學們的參與程度。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雖然給予員工一定的自控權,但現代的理性主義卻讓他們痛恨錯誤,不論錯誤大小,只要犯錯就要加以處罰。這其實也同樣打擊員工的積極性,畢竟他們一旦想為企業出力,就可能為此付出代價,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最後也將導致員工對企業各項事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

在這點上,我覺得本班的班長和團支就做得很好,在班級分組初期,在進行一些活動專案的時候,組長提出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極可能導致整場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狀況突發時,他們二人並未加以指責,而是先安慰他,表揚了他完成好的部分,並幫助他一起解決了問題,使得全組了人的信心大增,更全身心地投入班級建設。

第三,這個世界充滿了模糊地帶,非常令人困惑。管理最大的挑戰在於管理「軟性的東西」,特別是文化。

企業文化和共同價值觀對公司的整合相當重要,本書第一章介紹達美航空秉持「家的感覺」,董事長湯·畢比也表示:「達美希望呈現的是員工彼此的緊密關係。」哥倫比亞大學的斯坦利·戴維斯表示:

「在紐約羅切斯特經營的企業(譬如柯達),或是在密西根公尺德蘭經營的企業(譬如陶氏化工),往往具備非常鮮明的企業文化。這比在紐約或是洛杉磯的企業要強得多。」

書中談到「面對問題時,大多企業第一反應仍然是擬定新戰略,可能還會進行組織重整。但進行重整,通常也僅止於搬搬組織圖上的方塊而已,結果很可能什麼也沒變。重整時一開始可能有些混亂,這些混亂或許有些助益,但是過不了多久,昔日的文化又會再度浮現,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不禁讓我想起課上老師講起麥肯錫兵敗實達的例子,麥肯錫提出的戰略重組對實達產生的變革力度大、對實達未來影響深。在當年戰略重組的動員發言中,總裁葉龍曾說過,實達將有1/3以上的員工要調整部門和崗位,許多幹部和員工的角色、職責、分工也會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而所有這些改變又要建立在觀念與思維方式的改變上,因此要求集團上下要加強學習和磨合,盡快理解和適應。然而戰略雖然推出,但企業昔日的文化卻不會立即消失,反而因為人們的習慣而繼續存在,造成了整個戰略重組的失敗。

因而如何構建好企業文化是相當重要的,當機構由文化主導時,能真正做到最高程度的自主。文化能嚴格規範少數關鍵性變數,並且提供意義。但是在這些定性價值(以及在所有其他層面)當中,企業會鼓勵人們出類拔萃、積極創新。

大型機構太過複雜,無法以規則手冊管理,管理者為了簡化這些問題,便運用少數涵蓋核心目標的主要價值觀,形成企業文化。例如,學生會在系列活動舉辦之前,都會進行發文,裡面有明確指出活動的主題,活動若受限於實際情況,需要大量變動,只要圍繞活動主題,便可順利地完成活動目的。同樣,企業構建了向上積極的文化,各個專案不論遭遇什麼樣的環境,只要遵循文化方向,便可以成功完成專案,甚至可以在部門任務重疊的情況下,因競爭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結:總而言之,這本書令我感悟頗深,它極其明確地告訴我們單純用理性主義去審視企業、考察環境、思考戰略和設計組織結構過於硬化,我們不能單純將人視為自然資源,將一切都進行量化分析,而是要將人性的矛盾、人的情感納入考慮範圍。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要適當放權,以自控權激發員工積極性,當然,同時也賦予他們犯錯的權力,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

同時,要積極構建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並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新進步。正如書中所總結卓越企業所需的八大特質:採取行動、接近顧客、自主和創業精神、以人為本、親身實踐和價值驅動、堅持本業、組織單純、寬嚴並濟。

《追求卓越》讀後感

追求卓越 這本曾被 富比士 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工商書籍中排名第一的名著,世界最暢銷的工商管理書籍,美國優秀企業的管理聖經。這些得之不易的聲譽,覺得不是偶然的,湯姆彼得斯和羅伯特沃特曼的 追求卓越 開啟了商業管理書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將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密切地結合起來,成為轟動整個管理世界的...

心懷責任,追求卓越黨課教材讀後感

黨校黨課輔助教材 團結奮鬥改革創新 讀後感 最近認真研讀了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校黨課輔助教材 團結奮鬥改革創新 之後,了解了我環境學院艱苦奮鬥創院,辛勤耕耘發展,解放思想奮進的光輝歷史和新時代下我們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同時,結合自身,我也對自己個人的未來和學院的發展有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在五六...

《責任成就卓越》讀後感

近日,認真地閱讀了 責任成就卓越 這本書。這本書針剖析了 責任勝於能力 的行為準則,積極提倡讓責任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態度和工作習慣,是一本鼓勵人勇敢地承擔起責任,走向成功的難得的好書。責任不僅是至高無上的法則,同時也是成就卓越的動力。小到個人 家庭,大到企業 民族 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