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題出發的《管理心理學》複習整理1

2021-03-04 09:38:38 字數 4997 閱讀 5404

《管理心理學》複習資料整理

一、名詞解釋

(著重掌握前10個即可,答題時盡量選答內容多的,對於一句話定義若要選答,則另須展開)

學習:基於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一致的變化過程。(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不能觀察學習本身,而只能觀察行為的變化;新的技能、 一般性知識;相對一致的變化非偶然;基於經驗的過程;非自然性)

動機:動機是乙個過程或一系列過程,它引發、促進、保持並終止一連串導向目標的行為(泰勒,1982)

知覺: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的反映。(理解:

a以感覺為基礎;b 對感覺資訊的整合的過程; c 經驗和知識的作用)(附:影響知覺準確性因素:知覺者;知覺物件;環境)

保健因素:是指公司政策和制度、技術監督、與上下級之間的關係、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與下級之間的關係、職務保障、個人生活、工作條件、職位等這些因素的改善並不能使職工變得非常滿意,但這些因素的惡化卻會導致員工的不滿。赫茲伯格稱這類因素為「保健因素」。

行為塑造:採用有規律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出所需要的行為並使之固化的過程,這就叫作行為塑造。行為塑造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

(附:行為塑造=組織行為矯正,當員工行為與管理者的要求和目標相差很大時,行為矯正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

態度:個體對人、客體和觀念的積極或消極評價。態度的構成:①認知成分:看法;②情感成分:情緒或感受;③行為成分:行動意向。

價值觀:個體關於正確與錯誤、好與壞、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與觀念。(a 所有人的價值觀都具有層級性,構成其價值系統;b 價值觀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c 價值觀從總體上影響乙個人的態度和行為)

溝通:通過語言和非語言形式的資訊交流過程。(附:溝通是企業一切活動進行的基礎)

群體規範:群體成員共同接受的態度和行為。群體中所形成的對群體成員應該如何行動的期望,告訴成員哪些態度和社會行為從群體角度看是適宜的。

(附:群體規範的種類:正式規範和非正式規範;群體規範的作用:

行為引導;行為控制;行為評價;促成新成員學習)

領導:是一種社會活動(職能),特指領導者的角色行為,即對他人施加影響力,使之致力於實現預期目標的活動過程。 [附:

領導(過程):組織中的某成員影響其他成員以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領導(者):在組織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對組織成員具有影響能力的人;領導效果:

領導者影響成員實現組織目標的程度。]

(以下幾個名詞解釋我們老師沒有納入複習,在此僅作備用!)

性格:是指乙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是個性心理特徵的核心部分。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度,並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

性格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所採取的言行上。

群體思維:與群體規範有關。它是指這樣一些情況,群體對於從眾的壓力使群體對不尋常的、少數人的或不受歡迎的觀點得不出客觀的評價、群體思維是傷害許多群體的一種疾病,它會嚴重損害群體績效。

群體思維並非總是有害的,它也有有益的一面。

a性人格:a型人格者屬於較具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並且容易緊張。a型人格者總願意從事高強度的競爭活動,不斷驅動自己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幹最多的事,並對阻礙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進行攻擊。

社群歸屬感:(略)

二、簡答題(著重掌握前6個即可,需熟記)

1、影響知覺的因素有哪些?

答:(1)知覺者:認知方式,如圖式:

表徵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它影響對相關資訊的加工過程;圖式的作用:影響對注意物件的選擇、影響記憶(以前的所知)、影響自我知覺(根據也選擇,加工有關自己的資訊)、影響個人對他人的知覺(看到想看到的東西)刻板印象;動機和情緒狀態;(2)知覺物件:模糊性;社會地位;印象管理(即:

個體為管理別人對自己的印象而付出的各種努力);突出(新鮮、易變識、特立獨行);(3)環境。

2、麥克里蘭需要理論的基本內容。

答: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人的行為取決於三種需要的滿足與否,即成就需要、權力需要、關係需要;

成就需要:指追求優秀感,不斷設定目標並達到的驅動力。

權力需要:指使別人順從自己意志的慾望,亦即影響和控制他人的行動和情感的慾望。

關係需要:指尋求與別人建立友善且親近的人際關係的慾望。

實施激勵時需考慮三種需要的強烈程度,採用能夠滿足相應需要的激勵措施

3、人際溝通的特殊性

答:(附:人際溝通是指憑藉一定的符號,在個體或群體間從傳送者到接收者進行傳遞並獲取理解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轉移資訊的過程。

)其特殊性有:(1)人際溝通主要通過語言來進行,同時結合非語言手段;(2)人際溝通不僅限於資訊的交流,也包括情感、思想、態度、觀點的交流;(3)人際溝通中,心理因素有著重要意義;(4)人際溝通中,會出現特殊的溝通障礙,這些障礙主要是由人的心理引起的

4、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的內容要點

答: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激勵——保健因素理論):傳統觀點:

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保健因素:(從1844個案例中發現,造成職工非常不滿的因素有以下10種) 公司政策和制度、技術監督、與上下級之間的關係、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與下級之間的關係、職務保障、個人生活、工作條件、職位等這些因素的改善並不能使職工變得非常滿意,但這些因素的惡化卻會導致員工的不滿。赫茲伯格稱這類因素為「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從另外1753個案例中發現,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成就、賞識、提公升、工作本身、發展前途、責任等這些因素的改善,往往能激發員工的熱情、責任感、榮譽感、自信心,能增進員工的滿意感。因此,這類因素被稱為「激勵因素」。

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也有重疊現象;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轉化的。

5、需要、動機、行為三者間的關係。

答:需要即個體缺乏某種東西時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是客觀需求的反映。動機是指推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指引活動去滿足一定需要的心理驅動力。

行為則是指人在主客觀因素影響下產生的外部活動。

三者之間的關係,也是激勵過程的基本模式,需要——動機——行為——目標——新的需要。當人產生需要而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在遇到能夠滿足的目標時,這種心理狀態就會轉哈為動機,推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去實現目標。目標得以實現就獲得生理或心理的滿足,緊張的心理狀態就會消除。

這時又會產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動機,指向新的目標。這是乙個迴圈往復、聯絡不斷的過程。由此,需要是動機和行為的基礎,人們產生某種需要後,只有當這種需要具有某種特定的目標時,需要才會產生動機,從而成為引起人們行為的直接原因。

每個動機都可以引起行為。但是,在多種動機下,只有引起主導作用的動機才會引起人的行為。

6、霍桑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

答:(1) 人是「社會人」,影響人的積極性的因素除物質條件外,還有社會、

心理因素;(2)生產效率的提高取決於「士氣」,而士氣則取決於家庭和社會生活,以及企業中人與人的關係;(3)「非正式群體」有著自身的規範,影響著群體成員的行為;(4)新型的領導能力在於,通過職工心理需求的滿足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

7、目標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目標管理是一種在企業中應用非常廣泛的技術,其核心是群體共同參與制定具體的、可行的而且能夠客觀衡量的目標。

目標管理有四個要素:目標具體化;參與決策;限期完成;績效反饋

8、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工作人員的滿意度?

答:(1)人格;(2)工作狀態:工作特點;同事、上司、下屬;物理性條件;報酬、工作時間、安全性;(3)工作價值觀:內在價值、外在價值;(4)社會性影響:同事、團隊、文化

(以下幾道解答題:略)

9、情感(緒)的分類。(略)

10、請比較目的導向行為和結果導向行為。(略)

11、簡述群體凝聚力與生產率之間的關係。(略)

12、行為的型別。(略)

三、基本理論的理解及應用:(以下理論需要與看書結合,並在理解基礎上熟記)

1、激勵理論在管理中的運用

(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e自我實現的需要:個人成長、發揮潛能、實現理想

d尊嚴的需要:內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權、成就感等;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認同、受重視等

c歸屬與愛的需要:自信的需要,價值和能力感的需要,自尊和受別人尊重的需要

b安全需要:安全、舒適、寧靜、不害怕的需要

a生理需要:食物、水、氧氣、休息的需要,性慾表達的需要,消除緊張的需要

a、人都有這五種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各種需要的強烈程度不同而已

b、未被滿足的需要是行為的主要的激勵源,已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勵作用;

c、需要層級遞次增高,當低層次的需要被合理地滿足後,個體才會追求高層次的需要;

思考以上得出:①考慮員工不同層次的需要,根據需要的主次設計相應的激勵措

②針對不同類需要的員工,設計不同的激勵方案。

③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投入效益遞減。

對管理者的建議:(1)不要認為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基於同樣的需要而工作,更不要認為員工的需要和你一樣;

(2)弄清不同員工的不同需要;

(3)確保能夠掌控激勵資源;

(2)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激勵——保健因素理論):

傳統觀點: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

保健因素:(從1844個案例中發現,造成職工非常不滿的因素有以下10種) 公司政策和制度、技術監督、與上下級之間的關係、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與下級之間的關係、職務保障、個人生活、工作條件、職位等這些因素的改善並不能使職工變得非常滿意,但這些因素的惡化卻會導致員工的不滿。赫茲伯格稱這類因素為「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從另外1753個案例中發現,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成就、賞識、提公升、工作本身、發展前途、責任等這些因素的改善,往往能激發員工的熱情、責任感、榮譽感、自信心,能增進員工的滿意感。因此,這類因素被稱為「激勵因素」。

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也有重疊現象,如「賞識」屬於激勵因素,但賞識缺乏也可能會導致員工的不滿;「工資」屬於保健因素,但有時也可能產生使職工不滿意的結果;

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轉化的。例如員工的工資、獎金,如果同個人的工作績效掛鉤,就會產生激勵作用,變為激勵因素、如果兩者沒有關係,獎金發的再多,也構不成激勵,而一旦減少或停發,還會造成員工的不滿。

(3)麥克里蘭需要理論

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人的行為取決於三種需要的滿足與否,即成就需要、權力需要、關係需要;

成就需要:指追求優秀感,不斷設定目標並達到的驅動力。

權力需要:指使別人順從自己意志的慾望,亦即影響和控制他人的行動和情感的慾望。

管理心理學複習管理心理學複習

第一章管理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管理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及內容 一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 二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個體心理 群體心理 領導心理和組織心理。1 個體 人性假設 個體的性格 價值觀 知覺 態度 能力 情感,需求,環境對人的影響。2 群體 主要內容 人際關係,溝通團體,衝突...

管理心理學複習

1.人性的含義與管理的關係。對人性的理論一定要看,要有自己的理解與看法。p29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本性。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天性。2.x理論與y理論的含義 x理論的基本觀點 第一,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都盡可能逃避工作 第二,多數人胸無大志,不願負擔任...

管理心理學複習

作業一題目1個性心理傾向性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以及對活動物件的選擇與趨向,是人從事活動的基本動力。以下 d 不屬於個性心理傾向性。a.動機b.需要c.興趣d.氣質 題目2梅奧霍桑試驗的主要結論,以下哪項說法不 d a.新型領導力在於提高員工的滿意度。b.企業中存在著 非正式群體 非正式群體對生產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