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研究報告

2021-03-04 09:33:56 字數 4749 閱讀 1564

學號:0810081602

姓名:王敏

篇名: 關於如何促進「後進生」轉化的研究

——以初中「後進生」為研究物件

首先,此項研究將「後進生」定義為那些性格比較孤僻、注意力比較分散、溝通能力比較弱、有厭學傾向等的學生。

一、研究問題/研究目的

1、研究的總問題:**「後進生」的心理,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最終促進他們的自主轉化。

2、研究問題的分解:這項研究涉及到家庭的教育觀、學校老師的教育方法和學生自身等方面。

3、研究假設:

(1)、這一研究課題重在探索後進生的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後進生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深層的教育方法和藝術。爭取做到轉化他們,使這些後進生在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轉化學生的價值取向、學習能力和處世態度,將會使他們學會自主消除困惑並走出困境,將會為「後進生」今後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這一研究在探索指導和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困難方法的同時,將會促使部分對「後進生」失去信心的老師,改變對後進生的看法,在老師的幫助下,後進生的進步會更明顯。

(4)、這一研究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教學力量群效應。因為學校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幫助學生成功的場所,也是鍛鍊名師之地。這種效應也是我們所期望的。

4、研究結果的可能意義:

(1)、理論意義:本課題主要研究的實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廣價值,發展已有的理論,可能會開闢「後進生」心理問題**的新路徑,爭取對一些「後進生」轉化研究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

(2)、實踐意義:幫助研究物件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探根溯源,找出癥結所在,並給予其方法上的指導。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社會的不良因素,擇善而從之,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使其成長為乙個全面發展的優生。

二、研究問題剖析

1、涉及的變數:此研究中涉及的自變數是「後進生」心理和他們所在的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和受教育環境主要是指學校;應變數是「後進生」轉化的效果。

2、影響因素(控制變數):均衡分配參與研究的學生人數、性別和能力差異,盡量縮小實驗中組與組之間的差異;不向實驗的學生和不實驗的學生作宣傳和暗示;研究中要將教師的年齡、學歷、能力及工作態度盡量控制在乙個水平上。

3、研究關鍵:此項研究的關鍵在於調查問卷的設定和研究物件的選擇。

4、推論邏輯: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成長源於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他們主張更應該關注人的高階心理活動,注重啟發學習者的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與經驗,肯定自我,實現自我。

他們強調要為學習者提供乙個良好的環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實現、完善自我。羅傑斯的學生中心觀告訴我們:要使學生主動地自我調整,在成長中擺脫外界的控制,改變那種老師是權威而學生只能服從的教育局面,為學生創造乙個適宜的環境,從而達到學生能自己調整自己、控制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

此項研究就是以此種思想為指導對初中生中「後進生」轉化的心理的**。鑑於此,我將從學生自身心理、教師和家長的態度以及學校的教育方法來進行分析。

(1)、每個人都有實現自己的需要和慾望,「後進生」也不例外。而「後進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長期受的不良影響而處於不健康心理狀態下,逐漸喪失了信心,形成了一種失敗式的心理定勢。後進生也不是絕對的,在他們有違常規的表現背後,隱藏著豐富的心理活動和尖銳的心理矛盾衝突。

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是端正的,但是學習成績總是無大的起色,一次又一次地嘗到了失敗的「苦果」,於是他們動搖了,逐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懷疑自己的智慧型和能力,以致產生了強烈的自責甚至是自恨心理,說自己「笨」,他們往往主觀地認為老師和同學輕視自己、討厭自己。學業不良和在集體中所受的冷遇,是他們逐漸對學習和集體喪失了興趣,這樣自然產生了對教育者及其組織的教育活動的疏遠。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上的「差」已經是積重難返,想著自己努力也沒有什麼用,得不到老師的認可,他們看自己的前途一片漆黑,於是缺乏了前進的動力,甘願自暴自棄。

所以即使在「後進生」邊緣的這些學生也逐漸加入了「後進生」的行列。此項研究就是要分析「後進生」的這些心理,為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2)、面臨公升學的壓力,教師不得不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有時以「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可以通過講演、考試甚至嘲弄等方式來支配學生的學習,而學生無所是從,教師是權力的擁有者,而學生只是服從者」作為原則來進行教學活動。這樣就會使「後進生」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所以老師要關注這類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獨一無二的長處,幫助他們開啟眼界看到自己,使他們產生自尊、自信感。事實表明,適當的表揚往往能滿足這群十分缺少表揚的學生的心理需要。肯定這些成員的長處還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當把他們推到為班級爭光的大舞台上,獲得眾人的尊重,讓他們有成功的感覺,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在班級群體中,常常是優等生和「後進生」彼此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隔閡。這就需要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為他們架起溝通的橋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消除他們之間的誤解和隔閡,同時,要引導「後進生」主動向優等生看齊,形成一種共同進步的氛圍。

(3)、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乙個小孩的身上,無形中就給小孩增加了壓力。同時父母一般比較忙,沒有充足的時間和孩子交流,所以評價孩子的標準只能落在成績上了,一味地追求成績上的進步,而很少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交流。有的學生的家庭不和睦,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整天處於父母的戰火中,無法靜下來學習,於是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學習上不求上進。

有的家長管理方法不當,考試成績不好就棍棒相加,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加入到了「後進生」行列。還有的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只要孩子健康就好。這樣孩子就缺少了乙個引導者,很容易走向「後進生」的懷抱。

鑑於這種情況,首先,家長們要盡量給孩子提供乙個和睦的家庭,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其次,家長們應該放下架子與孩子像朋友一樣交流,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在學習上多鼓勵他們。這樣就能有效地促進「後進生」的轉化程序了。

(4)、學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活動場所。雖然倡導素質教育,但是將學生學習成績看作是評價學生好壞的這一標準還是慣性地保留了下來。學校對老師的評估是以學生的成績為標準的。

這樣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而且對「後進生」不公平,會使他們產生自己是「朽木」的想法。鑑於此,學校應該認識到「後進生」也有自我實現的慾望,為他們創造乙個有利於自我實現的環境。為他們設計一些簡單的活動,號召他們作領導者;為他們開設一些立志的講座,鼓勵他們去參加,使得他們真正認識自己,挖掘自己的潛力。

我認為應該挖掘初中生的潛力,將他們作為學習的中心,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或者是協作者,心理輔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給「後進生」良好的指導和幫助,在指導的過程中要表現出真我,沒有虛偽和防禦,尊重「後進生」的情感、意見以及價值觀念,關心他們的各個方面,促進他們的自主轉化。

5、 研究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及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此研究是關於「後進生」心理這一敏感話題的,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用真情和誠實取得他們的信任。但是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後進生」不是很配合,對這項研究有牴觸心理,這就會給面對面地交流帶來了困難,這是調查問卷不能彌補的缺陷,因為問卷只能涉及一般的問題。這就有可能造成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三、研究過程

1、研究物件:在某一所中學中隨機抽取乙個班的初中生(大約50人),以此為研究的物件。

2、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輔之以訪談法。

3、研究過程:首先,明確研究目標,確定研究物件,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走訪談話和問卷調查,在特定時間內現場實測,當場收卷,以匿名方式建立個人檔案。

其次,對研究物件進行個案分析,**其心理問題的表現和尋找其成因,歸納出他們的共性和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尋找解決的辦法。

最後,統計調查資料、匯集資料,在**「後進生」的心理和如何促進他們的轉化的基礎上思考並完成實驗研究報告。

4、測量工具:由於條件限制,此研究採用的測量工具主要是問卷調查(將會在附件中展示),輔之以走訪談話法。

5、研究結論: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只要是學校教育還存在,那「後進生」的問題就必然存在。造成這一特殊群體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像家庭的教育觀、父母的日常行為、學校的教育方法、社會的不良因素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因素等。這些學生就成為學校發愁、家長頭痛、社會憐惜的「另類」人,這些後進生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的處境可謂是「艱難」。

所以,在「後進生」轉化過程中,要將學校、家庭結合,為「後進生」營造乙個良好的「精神家園」。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又要做好家長的工作,達到共同教育的目標。

四、參考文獻:

1、張銳:《「後進生」轉化方法例談》。青年教師,2023年09期。

2、王松:《連線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橋梁——基於「自我教育」的後進生轉化模式探析》。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23年04期。

3、趙問娟:《摸清「病」根對症下「藥」——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幾點做法》。寧夏教育科研,2023年04期

4、高麗萍:《針對性地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報,2023年01期。

5、張俊:《談中小學教育中後進生的轉化》。教育革新,2023年10期。

6、張李仁:《談後進生轉變的心理環境因素》。 寧夏教育科研, 2023年 01期。

7、王正良,李盛錦:《「雨後」方現「彩虹」——**「後進生」的轉化》。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年03期。

8、劉志中,劉桂婷:《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信、自尊、自立的道路——**教學中如何使後進生激發興趣,增強自信心》。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年02期。

9、a. h. maslow , 《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that face the normative social psychologist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1968;8;143

10、william m. reynolds gloria e. miller, 《handbook of psychology preface》,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3.

心理學研究報告

大學生人際關係與主觀幸福感 一 問題提出 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是指大學生在社會環境中,不斷地與他人交往 互動 溝通過程中形成的心理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獲得支援性的資訊,能夠確定自我價值,維持良好健康的心態。反之則會導致自我價值感的危機,引起焦慮。主觀幸福感是 專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

教育與心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心理與教育科學研究概述 第一節心理 教育科學與科學研究 一 科學與科學研究 一 科學的含義 科學是對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真理性認識,表現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二 科學研究方法 科學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學方法。人類探索世界 追求真理的方法有很多,但並非所有的方法都是科學的。在科學方法發...

一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a實驗室實驗 通過實驗室嚴格的認為條件的控制,可以獲得較精確的實驗結果,還可以對實驗結果反覆論證。b現場試驗 自然情境下,由實驗者創設或改變一些條件,以引起學生某些心理活動的變化進行研究的方法。2.觀察法 是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採用的最基本 最普遍的方法。3.調查法 4.個案法 5.教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