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2021-03-04 09:30:33 字數 5213 閱讀 6634

優化通用技術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陝西省西安中學王居勞郵編710021

通用技術課程是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中的一門新設課程,作為新課改在課程形態上的一次突破,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載體 ,可謂是本次課改的一大亮點。越來越多的高中技術教師關注和探索通用技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廣大教師在研究教材、教法上狠下功夫,每節課的設計都是煞費苦心,力求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設計教學環節。

但由於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到位,對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用不恰當等原因,通用技術課堂上一度出現了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現象。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通用技術教學的有效性,讓通用技術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使通用技術課程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針對當前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並提出若干策略。

一、 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他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

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而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準?是否有公認的標準問題,餘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從新課程理念和有效課堂的基本追求來看, 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能合理運用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我們且不管別的,僅就課堂教學有效性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談:「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通用技術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通用技術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的課程,要想讓學生真正喜歡這門課,激發起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並能使學生的技術素養有所提高,就必須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講授法之外,我們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諸如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主題式教學法、試驗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適合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方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越性和侷限性,課堂教學方法雖多,但如果使用不得當,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理念下,需要合理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提高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

策略之一: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對教師而言,如果將課堂教學工作高度概括,會抽出兩個最核心的要素,即「教什麼」和「如何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圍繞這兩個要素進行。其中,「教什麼」是首要的,而教學目標解決的就是「教什麼」的問題。

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但什麼是技術素養恐怕是許多通用技術教師也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我國的一些學者認為技術素養由以下四個方面組成:理解技術、選擇技術、使用技術和管理技術,即技術素養是一種對技術的全面綜合理解與應用的能力。

對於通用技術的科任教師只有知道了「教什麼」才能理解「如何教」。對於一節課來說,只有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才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教師才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每堂課的教學目標。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準備一堂課確實花費了不少精力,把教學設計的重心放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除了學到一些技術知識外,所得並不多。如在蘇教版第七章《模型與原型的製作》教學中,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將重點放在學生作品製作、展示和評價上,這節課學生完成了模型的製作、設計和展示,課堂氣氛必然很活躍,表面上看這節課似乎很成功,但模型製作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通過模型製作後檢查設計方案是否存在問題,這是模型製作的目的之一,也是技術試驗的目的。分析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還有偏差。

如果教師能準確把握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自然會採用學生自主**或啟發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開展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自然落在使用模型進行技術試驗這部分內容上。所以,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是提公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策略之二: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要有優化組合的意識,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和組合運用教學方法,讓教學方法的使用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

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以下三種知識:(1)基礎性原理性知識。對於基礎性原理性知識的教學,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最好選擇「由問題生成概念」的一些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防止教學中出現「從魔術師的帽子裡突然冒出乙隻兔子」的現象。

如蘇教版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中所涉及的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和一般原則是人類在長期的技術設計活動中總結和提煉出來的。因此,對於基礎知識的教學也必須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適當的經歷提取、整理、歸納和發現的**過程。使學生感到接受的新知識是自然的,是水到渠成的。

(2)提公升動手能力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對於這類知識的處理是比較難的,如蘇教版第七章第二節《工藝》的教學,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要求:「熟悉一些常見材料的屬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選擇材料和工具,能根據設計方案製作產品或模型」,這節課的課時安排是2課時,要在2課時內達到這樣的課程目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專案教學法」實施教學,即「以專案帶動學習」,學用結合。

將學生要製作的作品或模型立為乙個專案,學生在完成這個專案的過程中,將有目的的熟悉所學技能或自學一些技能,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也將掌握一些學習技術的方法,從而達到了「授之以漁」的目的。同時,學生面對自己製作的作品很有成就感。(3)培養創造意識的知識。

在處理培養創造意識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選擇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遊戲教學法等一些能震撼學生心靈、喚醒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消除對創造發明的神秘感、陌生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

策略之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擊擇教學方法

日本創造學家高橋浩在《怎樣進行創造思維》一書中寫道:「不論是天才還是凡人,他們同樣都有空想力和以現實的道理思考問題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運用神經系統的方式,導致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相同。

教師面對具有不同認知特點的學生就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可以在課堂上發現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很活躍,積極迅速的回答問題是他們的特點,但是他們對於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總是停留在乙個淺表層,如在講蘇教版第四單元《控制與設計》的第二節「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時,讓學生回答「公共汽車車門的開關控制」是開環還是閉環控制系統,學生回答,開環控制系統。當問各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時就先顯得不知所措。也就是說他們的回答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回答,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可採用啟發式教學或問題教學法,細化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內涵和外延進行深入理解,從而形成相應的技術素養。

策略之四:根據學生的參與程度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習歸根到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在實際教學中不論教師採用哪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是教師必須要考慮到的,如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小組合作的真實有效性。根據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採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希望通過組內協作,組間競爭,能夠促進優勢互補,發揮優秀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示範指導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都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活動中只追求行動的終極目標――完成活動,忽視了思維的參與。例如,在蘇教版第四章《發現與明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提出乙個發現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活動的結果來看每個小組都完成了任務,提出了問題,但是這些成果大部分都是由組內的乙個學生完成的,那個學生就是組長。其他學生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中,所以大部分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收穫甚微。

同樣,學生手製作作品也同樣存在個別小組由組長完成的現象,其他學生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中。所以如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維參與而不僅僅是行動參與,是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要考慮的乙個重要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程度應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注意力的參與。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程度的最低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注意力就沒有學習成果,教師應該想辦法在課堂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可能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學習,調動多感官參與學習。

二是行動的參與。行動參與就是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在過程中增長知識。當然在行動參與中教師及優秀學生的指導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三是思維情感的參與。有些課堂教師設計的問題非常巧妙,乙個接乙個,但學生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回答的問題都是「是不是」、「對不對」簡單化、封閉式的問題,根本沒有思維的訓練,當然也不存在情感的觸動。適宜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感悟所學內容的真諦,這比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對學生的影響更深刻。

通用技術課堂是培養和提公升學生技術素養的主陣地,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的有力工具,各種教學方法沒有優劣之分,也沒有一種教學方法可以適合所有的教學情境,所以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合理應用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三、充分發揮多**的教學作用,是提高通用技術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多**教學以其生動、形象、直觀、使用方便等優點,在教學效果和吸引學生注意力等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通過它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巨集觀模擬,從而降低學習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難點順利突破,是向課堂要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另乙個有效的途徑。比如在「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音像資料(如都江堰)的**,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都江堰這個水利工程的巧妙,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大加讚賞。

在講蘇教版第二章《技術世界中的設計》第二節「人機關係」時,先讓學生課餘尋找校園內有哪些裝置或地方體現合理的人機關係,然後將自己用數位相機拍照的裝置,殘疾人專用道、便池等**用投影展示,學生很興奮。又如講蘇教版第二單元《流程與設計》第一節「生活和生產中的流程」時,投影的小蜻蛙遊戲和學生一起玩,學生們激動不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體會流程,理解流程。還有在講蘇教版第四單元《控制與設計》的第二節「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時,用動畫演示的開環與閉環控制系統,形象,生動,印象深刻。

是提高課堂有效性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自己的特色和學校學生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培養最佳的思維品質,使得學生最優發展。

在回答如何實現有效教學時?余文森教授指出:「第一,當前要對課堂教學的無效低效行為表現進行梳理;第二,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第三,從長遠角度說:

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提高(根本的支撐);第四,從機制來說,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評價問題是最緊要的問題。」正如餘教授第三點講的從長遠角度說: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提高(根本的支撐);我在上述也僅是他所講的第二點,真正要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四點同抓,對通用技術教師來講,第三是當務之急。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的教學是指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底擺脫傳統的 填鴨式 教學,把主要經歷放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資訊,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自覺自主...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當前的許多課粗看去很活潑,很生動,但課堂表面的繁榮背後往往是實質深處的蕭條。這就是擺在我們許多教師面前必須思考的關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說到教學有效性問題,有必要了解一下 有效教學 的理念。它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其效率的高低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乙個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特別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古語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喜歡乙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