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2021-03-04 09:15:13 字數 4758 閱讀 2987

阜陽市第六中學劉昌龍

近幾年來,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新課程精神理念,並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貫徹到教學實踐、備考實踐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讀寫素養。讓學生喜歡閱讀掌握閱讀,喜歡寫作掌握寫作。

一、談談新課程改革的意義

本次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內容的加減調整和教科書的替換,而是牽涉到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改革更新,牽涉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等方面。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或失敗,在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失敗體驗則會導致學生放棄努力,特別是學困生,過多的失敗使他們受到老師的冷落、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責備,不能成為集體中平等的一員,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極悲觀,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應該重視造就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教師應該對學生懷抱期望,應該相信每乙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溫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的確目前中學教育的理念、內容、模式都需要轉變,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需要在中考、學生的健康、學生的品行素質、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間,尋找一種接合點、一種辦學形式。普通初中新課程改革就是這種接合點,它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初步實現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轉變,是一次回歸教育本質的轉折性變革,可以講這是真正推進了素質教育。具體體現在

1、學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與學的關係中,學生的地位如何確定?傳統的提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在教學實施中不盡人意,教師主導,導得過多,導得過細,學生總是在教師鋪設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學生圍繞教師轉,學生的主體地位並沒有真正得到體現。而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新課標強調,要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過多地考慮課程知識結構體系,而是要考慮以學生發展為最終目的。

2、學習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學習方式單一,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靠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當收音機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當他們進入高中、大學或參加工作時就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缺乏創新的激情與活力。因此新課標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3、教師角色——多重化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單一的角色——知識的傳授者,而新課標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發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啟用進一步**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

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讓學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

4、學生評價——全面化

新課標強調,要由傳統的單純考查學生的書面成績轉變為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全面發展。評價內容要包括: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

要將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有關人員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時應注意激勵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差異性原則。

二、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堅持做到:

1.轉變觀念,努力體現初中語文新課程理念。

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語文教師全面學習新課程,樹立起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握好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初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2. 以人為本,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這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我們堅持對學生有愛心、細心、耐心和一顆平常心。多想一想學生學習的處境、基礎、壓力,學生出現興趣下滑和厭學情緒,需要我們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產生急躁和厭煩的情緒。

其次,我們精心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教出語文的特點、語文的味道和語文的美,把閱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得多點趣味,把課變成師生心靈溝通的過程,張揚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的過程,展示教師個人魅力的過程,不要把語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實證明,學生喜歡你和你的課,學生就會主動學習,那麼你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3.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是「學」,教師發揮充分的導學作用。語文課堂要提倡積累應用,注重體驗,回歸生活,可採取「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以學論教」等多種方式實施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作用。

4. 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常抓不懈,同時各種知識要學得準,理解得深,記得牢,用得活,不應該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只有牢固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舉一反三,增強遷移能力。

5. 轉變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

語文課堂要有效地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從喜歡閱讀到能學會閱讀享受閱讀。其次,引導學生多讀作品。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會學生制定自己的閱讀計畫,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課堂教學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

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適當進行閱讀強化訓練,尢其應針對閱讀能力弱的學生設計一些提高性的練習,使學生學用結合,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提倡「讀--感--品—探」的四環節閱讀教學模式。「讀」即熟讀課文,每篇課文至少要讀3-5遍,使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課文不僅是理解欣賞的基礎,也是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

「感」即是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構思(結構)、表達方式和主旨意蘊;「品」是對課文的語言運用、表達技巧等進行品味、理解、鑑賞。「探」是對課文所敘寫的內容(人、事、景、物、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思想觀點及其構思與表達,要進行評價、借鑑與**。並根據實際開展一些語言實踐的**活動。

6.語文教師要自覺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的指導。語文教師走出自己的職責範圍,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進行有效指導。現在,《普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課外閱讀書目和課外閱讀量。

所以,那些單純地認為只要講完課文、改完作業就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語文教師可以看作是乙個不稱職的語文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從《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高度上駕馭語文教學,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的指導,做到有讀物、有時間、有場所、有指導,保證課外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7. 突出抓好語文教學的重點――作文教學。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堪稱「半壁江山」。(1)從七年級開始,就把審題指導當作作文教學的重點,常抓不懈。要訓練學生對各類作文的審題。

(2)注重作文模式的教學。范文引導,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乙個捷徑。建議我市中等程度語文水平的學生用美文引路,按文體、結構特點、選材特點、寫作亮點歸類,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去感悟優秀作文的寫作模式,提示學生該怎麼開頭、怎樣扣題、怎樣點題、怎樣議論,讓學生心中有乙個作文的「格」。

這種注重作文模式訓練的教學方式對我市絕大多數的中下層學生是相當受用的。(3)作文教學要全面「開花」。從近年各地的中考試卷看,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種型別的作文題主導了中考作文的大局,這種多樣化的作文命題還會繼續保持下去。

我們作文教學要做到各種作文體裁、作文技法都要訓練。(4)狠抓作文內容――回歸作文教學的根本。現在不少學生作文追求華麗的辭藻,而作文內容實則空洞,這是一種不良的思想傾向。

中考作文評卷越來越重視作文內容的評分。學生就應多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加深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對外界事物要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在思維方式上,學生要注重拓寬、加深,具體表現為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深刻的思維,同時運用辯證思維更加深入地認識和分析事物,使作文真正「言之有物」。

(5)中考作**調對錯別字的考查。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為每個錯別字扣1分,重複的不計。高考語文專家陳佳民老師認為,會不會寫錯別字,變成有無學問有無文化的一大標準;是自己寫的錯別字,就應該為此負起責任。

陳老師還提出設想,整篇作文沒有出現錯別字的,評卷可加2-3分。這為我們今後的作文教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6)書寫是作文的「第一要務」。

不寫潦草字,注意分段,注意書寫規範,注意文面,是我市作文教學每個年級都必須抓好的一項長期工作。

8.善於處理教材,把握教材教學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教師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教材和處理教材。教師是教材執行者,更是課程開發者;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不貪多,不求全,可以適當調序和重組;可以大膽取捨,該詳則詳,該略則略;可以對教材適當補充和擴充套件,大膽處理模組教材,活用教材。必修本教學課時建議:

每乙個必修模組在9周以內完成;不能突破周課時;文字、讀本、寫作實踐、積累應用兼顧。要盡力避免如下情況的出現:人為造成時間緊,最終擠占作文。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聽了不少課課,看到了中學語文課堂發生的變化,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我和我的同仁對我市中學語文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這些問題主要是:

1.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處理好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之間的關係,將人文性和工具性對立起來,將知識和能力分割開來。

片面認為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就是新課程。如對課標要求的一些只學不考的知識,因為不考就不學。少講成了不講。

教學中只注重遷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學形式,而對文字的解讀、語言的品味、寫法的**只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2013 2014下 尹桂萍 近幾年來,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新課程精神理念,並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貫徹到教學實踐 備考實踐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特別是讀寫素養。讓學生喜歡閱讀掌握閱讀,喜歡寫作掌握寫作。一 談談新課程改革的意義 本次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內容的加減調整和教科書的替換,而是牽涉...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體會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初中語文教學改革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 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時,要強化基礎知識教學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

作者 吳靜 教育教學論壇 上旬 2011年第07期 摘要 初中語文課程改革已實施多年,多數的教師對課程的理念 課程的目標和教學要求等非常清楚。但涉及課堂教學,大部分教師感到困惑,仍是穿新鞋走老路。這種現狀令人擔憂,更令人深思。怎樣才能走出困惑,讓課改真正落到實處,本人有一點體會,和各位同行交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