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體會

2022-04-30 05:33:02 字數 4122 閱讀 3047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初中語文教學改革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時,要強化基礎知識教學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

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常常把課堂教學組織得熱熱鬧鬧,教學形式也變化多樣,可就是缺乏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也沒有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更沒有安排必要的訓練。

我們強調提公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在強調自主學習的同時,要做到收放自如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我一度這樣想。自主學習就是老師少講授,如在閱讀《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一節課上完了,學生還弄不明白老師想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但如果做不到收放自如,就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

(三)在鼓勵合作學習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不是所有的合作學習都能有好效果。記得有一次上公開課《故鄉》,在學生還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深入,不深刻,小組合作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則一知半解。有時我還把合作討論當做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看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不是理想的課堂。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以後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學生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四)在**性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課堂上的**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性閱讀上。在實際教學中,我往往只重視學生的發散思維,卻不注重整合和優化。如教學《三峽》時,我給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

①在三峽地區我們國家正在建設乙個什麼工程?②就你掌握的資料看,這一工程有什麼作用?③這一工程對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

這幾個問題在師生的互動、交流、爭論中佔了整個課堂的三分之二。這樣的「**」看起來有「深度」和「廣度」,也很「開放」,但實際上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沒有體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了創造。在**性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能力,不能只注重表面,還要注重各個方面能力的提高。

(五)在積極倡導師生之間對話的同時,老師要加強傾聽和交流

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係。在語文課堂中,我曾經對「對話」的內涵理解不透,認識膚淺。認為對話就是老師多說,學生少說,或者就是教師和優等生的對話,再就是注重發表和說話,忽視傾聽和交流。

學生之間不能夠有效地通過對話互相補充、共同提高,教師也難以及時抓住對話中的閃光點。更為嚴重的是有時不重讀書,只重對話。往往學生唯讀了一兩遍就讓他們展開議論、組織交流,這樣往往導致對話的質量不高,收不到滿意的效果。

有時整堂課乙個討論接乙個討論,乙個交流接乙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通過多年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到在實行新課標的今天,如果不及時反思自己的失誤與不足,改變自己就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就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因此,只有每一位教師都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地反思,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地走向完善。

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內涵的轉變:教書匠→教育家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但在語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

採用「一刀切」「齊步走」大運動量的辦法「孜孜樂教」,固守著一套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師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隸,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藝術性可言。這貌似對學生的關心負責,實則是對其身心和智力的極大壓抑與摧殘,是嚴重違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勢下的教師,應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

他不僅「能」教,而且「會」教;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了解相關的邊緣知識;不僅要鑽研新的理論、新的思想,還要善於總結在教育實踐中獲得的經驗與體會,並力求將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自己更好地實踐。正如馬卡連柯所言:「離開教育理論我是不能工作的。

」這一精闢見解,啟示我們要認清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應從根本上實現由機器型的教書匠到藝術型的教育家的轉變

2、教學模式的轉變:課堂教授型→指

孔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都十分強調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

在舊的模式下,語文教學大都採用「保姆式」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詞,全是老師說了算,「滿堂灌,滿堂問,一言堂」的局面隨處可見。學生毫無獨立性可言,只是乙個個記憶的機器,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打破舊的傳統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參書),省去機械傳輸所造成的大量時間的耗費。課下自己吃、課上談味道,課上應該成為學生各種理解碰撞、質疑創新的一方舞台。「隨文成形,隨課成形」,可以是「啟發式」、「自學式」、「討論式」,也可以是傳統的「講授式」,但完全可以讓學生輪流過把「教」癮,當然準備必須充分,教師指導、集中小組智慧型是少不了的。

3、教學思維的轉變:機械模仿→創造性思維。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地機械複製,而是積極地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視為加工物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授之以漁,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知識。

語文教學無非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這幾種能力的提高,無一不是靠學生自己的反覆實踐活動。老師要推學生一把,讓他們下水自己遊,告訴要領,還要隨時把握水中情況,以便指導;而學生之間互相糾正與彼此豐富,更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進一步做好兩個優化

1、優化教學實施及反饋體系。乙個完整的教學系統一般包括教學實施和反饋兩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它們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針對這兩個過程的不同特徵,我們應分別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層次教學原則。

應堅決摒棄「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氣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學全過程。

2、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在應試教育中,對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公升學率的高低,學校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就是分數。於是考試成了老師的指揮棒,分數成了學生的存在價值。

這樣,人為地加大了師生的雙方心理負擔,嚴重違背教育發展規律。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應徹底摒棄惟分論、惟公升學率論,由看誰的課講得好,到看誰對學生指導得好;由看誰對問題分析上得透,到看誰的學生學習效率高。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到最優化的過程。

三、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語文的動態特徵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動嘴說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

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乾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還學生乙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淨的天空。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乙個"導"字上,即導學、導問、導思、導法、導行,做乙個學生學習的出色策劃者、組織者,做乙個導演。學生必須進行大量語言實踐,這是老師的講授哪怕是精講所代替不了的,老師要為學生的這種實踐多創造契機、提高效率。尋求乙個最優化的教學模式,還有待廣大語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2013 2014下 尹桂萍 近幾年來,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新課程精神理念,並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貫徹到教學實踐 備考實踐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特別是讀寫素養。讓學生喜歡閱讀掌握閱讀,喜歡寫作掌握寫作。一 談談新課程改革的意義 本次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內容的加減調整和教科書的替換,而是牽涉...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阜陽市第六中學劉昌龍 近幾年來,我們語文教研組認真學習新課程精神理念,並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貫徹到教學實踐 備考實踐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特別是讀寫素養。讓學生喜歡閱讀掌握閱讀,喜歡寫作掌握寫作。一 談談新課程改革的意義 本次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內容的加減調整和教科書的替換,而是牽涉到教育觀...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

作者 吳靜 教育教學論壇 上旬 2011年第07期 摘要 初中語文課程改革已實施多年,多數的教師對課程的理念 課程的目標和教學要求等非常清楚。但涉及課堂教學,大部分教師感到困惑,仍是穿新鞋走老路。這種現狀令人擔憂,更令人深思。怎樣才能走出困惑,讓課改真正落到實處,本人有一點體會,和各位同行交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