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理論知識體系師德學習

2021-03-04 06:25:48 字數 4825 閱讀 3190

三、2023年教育部關於中小學師德建設的檔案

一、創新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

二、加強師德宣傳,營造尊師重教社會氛圍。

三、嚴格師德考核,促進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

四、突出師德激勵,促進形成重德養德良好風氣。

五、強化師德監督,有效防止失德行為。

六、規範師德懲處,堅決遏制失德行為蔓延。

七、注重師德保障,將師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第二章師德與道德

一、道德的內涵

中國傳統道德是存在於天地萬物、社會政治、思想觀念、行為規範中,即「大道德」,是人在體道得道以後對「道」的一種把握和理解方式,是一種動態的轉化過程。西方的傳統道德則涵蓋了道德在協調個體與自然、社會及人生的和諧發展的生命活動中對「道」和「德性」的領悟與把握。注重個人的快樂、幸福和提倡物質的合理性。

二、師德的概念與意義

教師職業道德是作為職業行為主體的教師在個體一般道德基礎上,發自內心對職業生活各種要求的認同,是教師所秉持的職業道德認識、職業情感以及在從業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職業行為,對職業倫理規範的自覺遵守並以德性的面貌展示出來的一種品質,是對教師職業生活的一種整體把握。

1.師德的特殊性

2.師德對教育事業具有促進作用

3.師德對未成年學生具有示範作用

4.師德對社會生活具有導向作用

三、樹立發展的師德觀

(一)教師既是道德促進者又是道德學習者

(二)教師既是道德示範者又是道德實踐者

(三)教師既是道德知識的傳遞者又是學生習「德」的合作者

第三章師德與人格

一、師德與人格的關係

綜合前人對教師人格的不同界定,大體包含了以下三個方面內容:(1)必須體現教師職業的特點;(2)必須考慮教師個性傾向性和各種心理品質特徵;(3)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

從教師的職業要求看,教師應具備以下人格特徵:

1、要具有良好的師德和正確的人生觀

2、要具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要富有創新精神

二、當前教師師德與人格的主要問題

(一)造成師德缺失的原因

一是教師自身素質問題。

二是教師教育觀念問題。

三是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四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意志薄弱。

五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為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程序。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

(二)造成教師這些不良人格的根源:

很多,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這裡就客觀環境對教師的人格制約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原因:

1.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2.工作壓力過大。

3.人際關係的刺激。

4.教師待遇偏低。

(三)新時期教師人格培養的主要內容

1.對教師高尚師德的培養。

2.對教師教育觀念的培養。

3.對教師自身修養的培養。

4.對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

三、塑造教師完美人格是師德建設的重點

(一)教師人格魅力的本質及其表現

一是表現在教師淵博的知識上。

二是表現在教師高尚品德上。

三是表現在教師無私愛心。

四是表現在教師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

(二)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價值和作用

一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示範作用。

二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陶冶作用。

三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激勵作用。

(三)加強教師人格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1.創造良好的環境,造就健康的人格

2.注意個人修養,養成良好習慣

3.樹立良好榜樣,發揮正能量教師的傳導力

第四章師德的內容

一、充滿愛心忠誠事業

(一)尊重學生、師愛涓涓

1.教師要尊重學生:

⑴尊重學生的人格,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

⑶尊重學生的差異性⑷尊重後進生

2.理解學生

3.教師要對學生懷有期望感

4.教師要寬容學生

(二) 愛崗敬業、品格優秀

二、努力鑽研學為人師

(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學識淵博、業務精良

三、以身作則行為世範

(一)為人師表自律慎獨

應具體做到:

第一,儀表大方得體。

第二,語言規範健康

第三,舉止文明禮貌。

第四,嚴於律己、情趣健康。

第五,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

(二)公正公平道德高尚

第五章師德修養的結構

一、師德意識:師德意識是師德修養的深層結構,是先於其師德行為存在於頭腦之中的一種職業心理準備狀態。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師德觀念、師德情感、師德意志、師德信念等的總稱

二、師德知識:包括兩個方面,本體性知識和工具性知識。

1.本體性知識

本體性知識是教師勝任教育工作實施教書育人活動的基本保證,本體性知識應是對德育學科內容的精專,包括關於道德的認識、內容和相關的理論和事實及其發展變化等。作為一名教師,應對師德的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不應只會教書不會育人,德育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師必備的知識之一。

2.工具性知識

工具性知識是指幫助教師有效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教育知識,主要是指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專業知識。

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和人格養成。如果教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就沒有辦法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進行教育。因此,一名合格教師僅僅掌握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教師所需掌握的教育知識範圍相當廣泛,既包括教育學知識,如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也包括心理學知識,如心理學基本理論、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等。這些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是師德知識的基礎,也是良好教師職業道德的必備。同時,對於教師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師還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並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在廣博知識的基礎上,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

」三、師德能力:師德能力是指教師在認識各種道德現象,在面臨道德問題時能夠鑑別是非善惡,已經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和作出正確道德選擇並付諸行動的能力。其內涵豐富,外延廣闊,主要包括感知能力、監控能力、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理診斷與輔導能力、教育機智等。

師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看幾本理論書籍就能獲得的,而是在師德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提公升的。教師師德能力的發展應做到以下幾點:

1.轉變師德觀念是提高師德能力的前提。

2.培育自我師德發展能力是提高教師師德能力的根基。

3.善於總結、發現德育方法和技巧是提公升教師師德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師德行為:師德行為就是教師在學校這個環境下一切具有善惡價值並應承擔道德責任的個人活動。它受一定社會條件制約並具有某種社會傾向,是教師按照教師職業道德原則和規範,在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關係上,從本人意志出發自主選擇的行為。

師德行為包括兩種基本型別,即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行為。

第六章塑造師德的途徑與方法

一、合力共建,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1.師德建設要與社會管理相結合。

2.師德建設要與社會監督相結合。

3.要充分發揮社會**的宣傳及教育作用。

4.提公升各級教育領導幹部的道德素養

二、強化主導,充分發揮學校的管理效能

1、系統學習,提高認識

2、完善規範,優化機制

3、榜樣引領,目標激勵

4、創新活動,營造氛圍

三、強化自修,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

1、終身學習,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2、踐行規範,體現師德核心價值

3、掌握「心術」,優化自身心理品質

4、積極體驗,深厚教師道德情感

5、樂觀堅韌,自覺磨鍊道德意志

6、反躬自省,堅持自我道德評價

7、君子慎獨,提公升自身精神境界

四 、師德建設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2、實踐性原則

3、實效性原則

4、創新性原則

5、廣泛性原則

第七章師德的評價機制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是指教師自己、他人或社會,根據社會主義的教師職業道德準則、規範和科學的標準,在系統廣泛地蒐集各方面資訊,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進行考察和價值判斷。是對教師行為的價值判斷和仲裁,通過對教師教育行為的道德價值進行善惡判斷,激發教師個人強烈的責任感。一方面有利於維護和實現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另一方面,有利於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最後還有利於優化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

一、師德評價標準的構建

1.客觀性原則:編制師德評價標準時要以師德的內涵和特徵為依據;

2.明確性原則:編制的指標要明確具體,即對工作數量和質量的要求、責任的輕重、效果的好壞作出明確的界定和具體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評價者對指標理解上的模糊不清或者誤解;

3.普遍認可性原則:把師生作為教師道德評價的根本,在指標中真正體現師生的需求,得到他們的認可;

4.可比性原則:不同崗位肩負的職責和開展工作的方式都不一樣,指標也要有一定的差異;

5.可操作性原則:即給出的指標必須是可見的行為或者可感受的東西,以便評價者能夠對評價標準準確把握;

6.相對穩定性原則:評價指標制定後,要保持相對穩定,以強化教師對學校倡導的教師道德準則的深刻印象。

二、師德考核體系的建構

(一)提公升師德評價的重視程度

(二)倡導實踐性師德評價理念

(三)制定合理化師德評價標準

(四)完善發展性師德考核體系

(五)實現多元化師德評價方式

1.教師的自我評價

2.學校內部對教師的師德評價

3.社會對教師的師德評價

(六)正確運用考核評價結果

教師職業道德

3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言傳身教,完善自我。為人師表,教師必須身正為范,正人必先正已 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言教上,教師不能只進行道德說教,而不帶頭遵循道德要求去做,這樣是教不好學生的。教師必須身體力行,學生才能心悅誠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4 教師應正...

教師職業道德

1.道德是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 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2.道德的內涵是人們在社會中形成的關於善於惡 公正與偏私 誠實與虛偽等觀念 情感和行為習慣以及依靠社會 與內心信念來實現和調節個人之間 個人與集體 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範的總和。3.道德內涵取決於 1一定社會的經濟關係2以...

教師職業道德

4.我們應當堅持 學科中心 或 學術中心 的教材觀。5.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是命令與服從的關係。6.網路上可以對計算機資訊網路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7.使用者的通訊自由和通訊秘密受法律保護。8.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間有絕對的界限。9.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一種理想的尺度。10.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