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複習第七章

2021-03-04 05:40:27 字數 4600 閱讀 2292

第七章情緒與情感

【考試要求】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情緒與情感的概念及兩者的區別和聯絡,掌握情緒情感的兩極性表現以及兩者的種類,情緒理論,情緒情感的功能,尤其要掌握心境、激情、直激的概念,能根據具體事例來區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熟悉情緒的機體變化與外部表現,需要的概念及其分類;正確理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激奮水平與心理活.動的關係,情緒與學習效率之間的聯絡,情緒與心身健康的關係;熟悉情緒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及其觀點;能聯絡實際綜合分析與掌握情緒情感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良好情緒的培養。

【大綱內容與重點】 .

第一節情緒與需要

一、什麼是情緒和情感

廣義的情緒包括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產生的態度的體驗。它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產生的根源在於客觀現實本身。

情緒與有機體的需要密切聯絡著,它是以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反映形式。客觀世界的某些刺激並不能全都引發人的情緒,只有與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間接聯絡的事物,才使人產生情緒體驗。通常,那種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件,會引起人的肯定的情緒體驗(如滿意、愉快、喜悅等);反之,那種妨礙或干擾某種需要得到滿足的物件,則會引起否定的情緒體驗(如不滿意、痛苦、憂愁、恐懼、憤怒等)。

二,需要

需要是個體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個體或群體對其生存與發展條件所表現出來的依賴狀態,是個體心理活動與行為的基本動力。它通常表現為個體在生活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內心狀態。

人既是乙個自然實體,又是乙個社會實體,並且是二者的統一。作為自然實體,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依賴某些自然條件,如空氣、水、食物等。作為乙個社會實體,其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必須依賴群體、交往等社會條件。

當個體缺乏某種依賴條件時,就會體驗到「缺乏感」的心理狀態。若這種狀態被明顯意識到,則稱為願望;若無明顯意識,則稱之為意向。所以,需要常常以一種「缺乏感」被個體所體驗著,並以願望、意向的形式表現出來,最終導致為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機。

三、需要的種類

按照需要的產生和起源,即從總的方面,可以把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與保持個體的生命安全和種族的延續相聯絡的一些需要。社會需要是對維持社會發展所需求事物的反映。

按照需要的物件的性質,需要可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所謂物質需要是指人對物質物件的需求,如對衣、食、住有關物品的需要,對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等等。在物質需要中,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會需要。

所謂精神需要是指人對社會精神生活及其產品的需求,如對知識的需要、對文化藝術的需要等。

四、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

馬斯洛(a .h.maslow),美國心理學家,他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據需要的發展水平,把需要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他把不同層次的需要從低階到高階排成梯級,最低層是生理需要,中間層有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層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他把人類的生理需要作為需要層次的基礎或根本,只有這一層次的需要滿足了,才會出現高層次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當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滿足之後,安全需要就會隨之而來。

3.歸屬和愛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是在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才會出現的。這種歸屬和愛的需要包括對社交、歸屬和認可的需要,給予愛和得到愛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為兩大類一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 5.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層次結構中最高層次的需要。

總之,這五個層次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種需要的基礎,只有當人們的一些低層次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以後,才會有動力促使高一層次需要的產生和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類需要發展的頂峰。各級需要層次的產生與個體發展密切相關,嬰兒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佔優勢,而後產生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

青年中晚期以後,自我實現的需要開始佔優勢。但是,個人需要結構的演進是波浪式的,較低一級的需要高峰過去以後,較高一級的需要才能起優勢作用。

第二節情緒與情感 .

一、情緒與情感的區別和聯絡 .

情緒和情感作為一種主觀體驗,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情緒和情感是兩種難以分割而又有區別的主觀體驗。

(一)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廣義上來說,情感與情緒一樣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狹義上來講,它又不同於情緒,是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絡的一種比較複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例如,道德感、審美感、理智感、愛和恨的體驗等。

從嚴格意義講,情感與情緒有以下區別: 第一,從需要角度看,情緒是和有機體的生物需要相聯絡的體驗形式,如喜、怒、哀、樂等;而情感是同人的高階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絡的,如與人交往的友誼感,與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和規範相關的道德感等等。 ,

第二,從發生角度看,情緒發生較早,為人類和動物所共有,但是無論從種系或是個體發展來看,情感體驗都發生得較晚,是人類所特有的,是個體社會化程序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

第三,從穩定性程度看,情緒永遠帶有情境的性質;而情感則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穩固性和長期性,穩固的情感體驗是情緒概括化的結果。

第四,從表現角度看,情緒著重於描述情感過程的外部表現及可測量的方面,帶有衝動性;而情感著重於表明情緒過程的主觀體驗方面,始終在意識的控制之下。

(二)情緒與情感的聯絡

首先,情緒是情感的基礎,情感離不開情緒。這表現在:①情感是在情緒的穩定固著基礎上發展和建立起來的;②情感通過情緒的形式表達出來。

其次,對人類而言,情緒離不開情感,是情感的具體表現。這表現在:①情感的深度決定著情緒的強度,情感的性質決定了一定情境下情緒表現的形式;②情緒發生過程中往往深含著情感因素。

二、情緒與情感的兩極性及其表現

情緒和情感有四種品質,每種品質都可以表現為兩種極端對立的情況。比如,在強度方面,有強弱之分;在緊張度方面,有緊張與輕鬆之分;在快感度方面,有愉快與不愉快之分;在複雜度方面,有簡單與複雜之分。

此外,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還表現為:

積極的與消極的體驗。如果外界的事物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符合人們的願望與觀點,就會使人們對之產生肯定的態度和引起滿意、愉快、喜愛、羨慕等積極的內心體驗;否則,就使人們對之產生否定的態度和引起不滿意、煩悶、厭惡、輕蔑等消極的內心體驗。

增力作用和減力作用。情緒和情感的增力性表現為情緒和情感發生時,迴圈、呼吸、腺體分泌等系統相互配合,對人們的活動起積極的應激作用,使人和動物能夠應付環境中的緊急變化。這就是情緒的增力性作用。

增力效能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如愉快的情緒、愛國主義的熱情等,能鼓舞人去進行活動,甚至忘我地去進行拼搏。情緒和情感的減力性表現為情緒和情感有時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如憂愁、悲傷、過度的焦慮和灰心失望等。

三、情緒與情感的種類

(一)情緒的種類

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性和緊張度,可以把情緒狀態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1.心境。心境是一種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都染上某種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

如心情愉快時,幹什麼都有精神;悲觀失望時,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其特點是:第一,緩和而微弱;第二,持續時間較長;第三,是一種非定向的瀰散性的情緒體驗。具體說來,心境按其強度來說並不強烈,但持續時間卻相當長。

心境引起的原因往往是生活中的一般事件,如生活中的順境與逆境、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人們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個人的健康狀況等。但影響心境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主觀世界(人生觀、世界觀、理想、信念等)。

心境對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積極向上、樂觀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增強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有益於健康;消極悲觀的心境,會降低認知活動的效率,使人喪失信心和希望,經常處於焦慮狀態,有損於健康。

2.激情。激情是一種強烈的、暴風雨般的、激動而短促的情緒狀態。如狂喜、絕望等。

其特點是:第一,有激動性和衝動性,力毒強烈;第二,發作短促,衝動一過迅速弱化或消失;第三,發作通常由專門物件引起,指向性較為明顯。總之,激情有著強烈爆發性、短暫性和指向性三個顯著特點。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通常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強烈刺激。如信仰破滅、親人死亡或極端的喜悅、對立的意向和願望衝突、過度的抑制或興奮都可能導致激情的發生。

激情有雙重作用。積極的激情與理智、堅強意志相聯絡,能激勵人們克服艱險、攻克難關,它是人的行為的巨大動力。消極的激情可產生不良後果。

個體在激情狀態下,認識範圍狹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控能力減弱,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後果。但人的理智與意志可以駕馭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

3.應激。應激又稱應激狀態,是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險情境所引起的情緒狀態。當人們遇到某種意外危險或面臨某種突然事變時,必須集中自己的智慧型和經驗,動員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選擇,採取有效行動,此時人的身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即應激狀態。

應激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一般應激狀態使機體具有特殊的防禦或排險機能,使人精力旺盛,活動量增大,思維特別清晰,動作機敏,幫助人化險為夷,及時擺脫困境。但應激也會使人產生全身興奮,注意和知覺的範圍縮小、言語不規則、 不連貫,行為動作紊亂,緊張而又長期的應激甚至會發生休克和死亡。

應激的某些消極表現是可以調節的。每個人的個性特點、過去的經驗、經受的鍛鍊和訓練在調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思想覺悟、事業心、責任心、獻身精神,都是在緊張條件下,防止行為紊亂的重要因素。

(二)情感的種類

情感是和人的社會觀念及評價系統分不開的。人的社會性情感組成了人類所特有的高階情感。人類較高階的社會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種高階情感。它是人們運用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自身或他人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

如果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行為符合這種道德規範的要求,則產生肯定的道德體驗,心安理得或產生尊敬感。反之,則產生否定的道德體驗,如愧疚、痛苦或蔑視。

小學教育心理學考點命題 第七章技能

第一節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 技能及其特點 技能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特點 1 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於本能行為 2 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其執行方式構成的,屬於動作經驗,不同屬於認知經驗的知識 3 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的客觀法則的要求,...

廣告心理學第一章到第七章

觀察者型 情緒冷淡,超然於眾人之外,不動聲色,行動秘密,聰明。質疑者型 懷疑成性,忠誠,膽怯,總是注意危險訊號。享樂主義者型 熱衷享受,樂天,孩子氣,不願承擔義務。老闆型 好鬥 有保護欲 愛負責任,喜歡戰勝別人。調停者型 有耐心,沉穩,會安慰人,但可能因耽於享受而對現實不聞不問。第二節廣告心理學概述...

2023年自考管理心理學重點內容第七章

第七章群體概述 第一節群體的一般概述 一 群體的定義 所謂群體就是兩個人以上,為了達到共同的特定目標,彼此相互依賴和相互作用的乙個整體。二 群體的特徵 有以下四個方面 1 在心理上各成員之間相互依附 2 在行為上各成員有共同的規範,彼此相互影響 3 在整體上各成員具有群體意識 4 在行動上各成員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