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發展性評價報告及改進措施

2021-03-03 21:05:41 字數 3761 閱讀 3821

結合學校實際,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請他們談談對自己專業發展有什麼規劃,以及需要得到學校哪些方面的幫助。許多老師將目標設定為要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符合辦學理念的、成熟的教學特色,希望學校能對教師的工作作出合理的評價並給予教師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的確,我們在教師評價上,還存在著重「量化評價」輕「質性評價」、重「結果評價」輕「過程評價」、重「群體評價」輕「自我評價」、重「管理性評價」輕「發展性評價」的現象,致使部分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我們分析認為:「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他們專業成長的速度與水平直接制約著教育的發展,他們又是學校賴以發展的根本,離開了素質精良的教師群體,學校是難有大作為的,更不可能躍上發展的新台階。而對於教師的評價則是整個學校評價的關鍵,如果做得成功,必將有助於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有助於學校凝聚力的加強、有助於學生評價改革的推進。

因此,有必要對如何開展發展性教師進行研究和探索。

三、評價的目標

(一)建立乙個符合課程改革並且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有利於學校特色創新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

(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實現學校教師五年發展規劃目標,促使學校辦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三)為普通中學提供發展性教師評價的實證案例。

四、評價的物件

主要是我校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

五、評價的實施者

(一)以校長為組長的評價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全體行政人員。

(二)各教研組組長及部分教師代表。

(三)研究物件本人。

(四)研究物件所任教班級的學生。

六、評價的步驟與方法

(一)建立教師發展性評價組織機構,有效領導課題組日常評價活動

學校成立評價領導小組,評價領導小組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實施細則等,定期召集會議,及時組織研討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課題研究的方向與進展,落實課題的各項工作。

(二)協助研究物件制定發展目標,有步驟地實行層級培養

教師的發展,體現在他的目標落實與達成上。每學年度初,課題組均要求研究物件與指導教師一起根據崗位職責,規劃書面的個人年度發展目標,制定實施策略。我們將研究物件分成三個小組,有步驟地實行層級培養。

一是學習型小組,由工作三年以內的教師組成。二是學研型小組,由工作三年以上三十五周歲以下青年教師組成。三是學者型小組,由我校學術、學科帶頭人組成。

各個小組都有具體的發展要求。而且,我們強調層級培養,注重滾動推進,鼓勵教師冒尖,尤其提倡教師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搭建多種平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評價的起點和歸宿都應該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所以,三年來,課題組千方百計搭建多種平台,為教師的發展盡可能多地提供各種機會。

1、組織並加強理論學習,夯實教師發展功底

2、引領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提高科研能力

3、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拓寬教師發展途徑

4、加強外出交流,擴大教師發展影響

(四)失靈活而全面的評價方式

1、自我評價。教師每學年根據《指標體系》進行自我評價總結一次。

2、同事評價(互評)。同一備課組或教研組、年級組的教師,以被評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參加校本教研情況、培訓活動情況的表現為基礎,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同事評價注重傾聽對話、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每年度互評一次。由教研組組長主持召集並進行填表。

3、學生評價。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聽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但不採取學生給教師直接打分的簡單評價方法,學生評價作為評價教師的一種參照,一種資訊反饋。

每學年進行一次。

4、學校與課題組評價。在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學生參評和綜合分析處理各類資訊的基礎上進行評價。根據課題組特點,我們將學校評價與課題組評價結合起來。

在這過程中,我們與教師及時溝通對話,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與成績,關注他們的成長與進步,並和被評物件一起分析問題與不足,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和措施,提出新的發展願景。根據教師自評、互評、學生、學校評價情況,課題組建立評價檔案。該項評價,每年度進行一次。

五、評價結果的處理

(一)意見反饋

1、當場反饋。

在教師互評過程中,教研組公開組織教師互相評價,確定評價結果,當場反饋意見。

2、課題組個別面談

課題組成員受課題組長委派與教師個別及時溝通對話,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與成績,關注他們的成長與進步,並和被評教師一起分析問題與不足,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和措施,提出新的發展願景。

3、校長寄語

校長給予教師一學年的工作作出書面評價。以簡潔的語言肯定並鼓勵教師勤於工作、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和激勵功能,增強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

(二)評價結果的運用

評價結果僅供學校決策參考,不與績效考核掛鉤。

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問題一:教師發展的「高原現象」。

在教師發展過程中,有一部分老師發展動力不足,尤其評好了職稱或上了年紀,進取心減退,出現發展的「高原現象」。

改進措施:要進一步想方設法促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人本性原則。在「關注起點、立足過程、體驗成功、重在激勵、面向未來、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下,繼續探索如何堅持以教師為本,尊重教師、關心教師、理解教師、愛護教師、解放教師、發展教師,改變教師職業生活方式,構建新型的教師文化,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特別要根據教師個人發展目標和意願,繼續關注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不斷加大學校名特優教師的培養力度,尤其要著重破解教師發展中的「高原現象」,為教師的後續發展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問題二:發展性評價與績效評價的關係如何處理?

改進措施:要進一步探索如何堅持評價的全面性與個性化相結合原則。

探索如何體現教師評價的時代性,依據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以教師基本素質評價為主體,將素質評價(尤其是教師職業道德)與職責評價和績效評價相結合,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同時,要根據教師的個性差異,揚長避短,凸顯優勢,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形成自己的鮮明的教學特色和風格。繼續根據教師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質的評價,促進更多的教師實現跨躍式發展,提高教師評價的針對性。

根據評價物件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礎,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內容和標準,因材施評。

問題三:有部分教師對參與評價的積極性不高。

改進措施:要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與評價的主動性和互動性。

不斷喚醒教師自我發展意識,落實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引導教師積極參與評價,充分尊重教師自我評價,也要幫助教師對自評及其價值建立正確的認識。避免在自評中的兩中錯誤傾向,一是無法正確評價自己的不足,因擔心評價的後果而弱化或粉飾自己的不足。

二是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優點和成績。讓評價成為教師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要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課題組、教師、學生並吸收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傾聽對話、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讓教師多渠道、多層面、多形式地獲取大量有價值的資訊,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和意見,最大程度地減少評價中「盲點」的發生,幫助教師發現被定勢和習慣掩蓋的問題。促進教師自我發展,並吸引更多的教師主動參與進來。

問題四:課題研究工作性過強,研究力不夠。

改進措施:在研究過程中加強理性思考,保證課題後續研究的質量。

1、在我們制定的發展性評價中,要加強教師對教學行為的診斷和反思,注重學生的意見和家長的反饋資訊,通過多方力量評價,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改進教學行為的資訊,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結合蘇州市教育局提倡的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將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等,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

3、評價結論要合理使用。第一,既不能與獎懲完全脫鉤,也不能作為獎懲的唯一尺度,而應作為獎懲的參考因素。第二,新資訊科技為全面收集教師資訊提供了技術支援,但要注意收集資訊的合法性和道德性原則,明確隱私不得作為評價內容。

進一步探索「教師成長檔案袋」的管理機制。

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

烏魯木齊市第104小學教師發展性評價實施方案 1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發展規律,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強化學校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 評價原則 1 發展性原則 引導...

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

2014年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 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要求建立一套適應新課改的教師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評價工作是保證教師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促使教師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思,促進教師自我提高 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新課...

教師發展性評價表

填表說明 一.評價表 填寫時間範圍為2008 2011年度,填寫人員為全體公 民辦教師 正式職工。填寫內容要詳實準確 二.評價表 共15個子項,各人應如實填寫,一式三份,乙份上交學區 乙份上交學校,乙份自己儲存。三.各子項填寫要求分別為 1.基本情況 逐項填寫。2.職稱 依據 資格證書 及 聘任證書...